大長公主、長公主、公主、郡主、縣主她們有什麼不同?

這5種封號適用於封建皇家、郡王宗親女兒,分別對應不同的身份地位。對皇家女子的晉封始於西漢,以漢文帝時嫡長女劉嫖最為有名,歷任館陶公主、館陶長公主、館陶大長公主,為漢代之最。

東漢時期郡主、縣主等封號漸漸成型,隋唐期間進一步完善,制度有明文規定:皇帝姑母封大長公主、皇帝姐妹封長公主、皇帝女兒封公主,皇太子之女封郡主,親王女封縣主。

大長公主、長公主、公主、郡主、縣主她們有什麼不同?

注意:這裡的表述是“封”,不是所有皇女都能得到的稱號,是需要皇帝欽封的,不然沒有人會承認。打個比方,荒唐皇帝在民間的私生女,沒有經過查驗,沒有得到認可,是不被承認的,自然也沒有封號。

歷史上,大長公主、長公主、公主、郡主以及縣主的代表人物

大長公主、長公主,在隋唐以前唯有得到榮寵的皇女才有的殊榮。漢文帝嫡長女劉嫖,以封地為號,稱館陶公主,亦稱長公主,其餘姊妹稱呼諸如絳邑公主。之所以這般稱呼因為西漢制度還不夠完善,加之劉嫖嫡長的身份使然,嫁人後以丈夫封地為號,那時候成為棠邑長公主。

大長公主、長公主、公主、郡主、縣主她們有什麼不同?

他的弟弟劉啟,也就是後來的漢景帝登基後對劉嫖更是無底線的縱然,為了持續掌控權力帶來的榮光,謀劃女兒陳阿嬌成為皇后,她是漢武帝得以登基的強大助力,也是皇帝的姑母,“大長公主”的封號自然不在話下,晚年還有“竇太主”的名號,越禮和麵首合葬。

東漢光武帝劉秀也曾冊封過自己長女劉義王為舞陽長公主,表示特別的寵愛。

公主:皇帝的女兒在成年後、出嫁前獲封的稱號,通常以地名形式出現。

拿唐高祖李淵的女兒來說,至少封了15位以上的公主,譬如:長沙公主、高密公主、九江公主、南昌公主、衡陽公主等等,多數是封邑,公主們只享受供奉,不參與地方管理。

大長公主、長公主、公主、郡主、縣主她們有什麼不同?

郡主:由郡公主演變而來

東漢時,郡主這個稱號可以包括皇帝女兒、皇太子女兒、親王女兒,不易分辨,到唐朝逐步確認為皇太子的女兒,不出意外就是未來的公主,甚至長公主、大長公主。

譬如唐中宗李顯(武則天兒子)的女兒,在父親被立為太子時是安樂郡主,登記後變成安樂公主,總的來說還蠻有前途的。

大長公主、長公主、公主、郡主、縣主她們有什麼不同?

縣主:始於劉宋,親王女兒獨屬稱呼

隋唐時期的縣主多不勝數,因為太宗皇帝的兄弟多達14個。其中就有和親土谷渾的金城縣主李季英,後來成為青海王后,她的父親原是會稽郡王李道恩。

此外,宗室女子和親出嫁也有機會獲封公主,譬如唐朝鼎鼎有名的文成公主;貴族女子被宗親收為義女去和親的也會被封為郡主,比如《紅樓夢》裡的賈探春。

大長公主、長公主、公主、郡主、縣主她們有什麼不同?

也有普通女子因為特殊功勳,被封賞為郡主或縣主,被皇帝收為義女的可能封公主,但大長公主、長公主這兩種封號唯有皇帝嫡女、長女才能獲封。

補充:宋徽宗時期效仿周禮,皇女稱帝姬。

清朝皇后的女兒才能被稱為固倫公主,滿語有“國、至尊”之意,妃嬪生出的女兒為和碩公主,意為“一方”、地方,同為公主仍然有等級貴賤之分。而王親貴胄之女統一稱“格格”(也指代親王侍妾)。

區別大長公主、長公主、公主、郡主、縣主,除了封號還有服飾

公主的品級,具體到每個朝代略有區別,地位高下卻涇渭分明。

大長公主是長輩,就算品級與封號公主同等,依舊可以居高臨下,其次是長公主、公主、郡主、縣主。依照不同品級穿著不同服飾,品級高的可穿紅、藍、紫等正色,品級低點的只能穿淺色、淡色、褐色等偏色。

大長公主、長公主、公主、郡主、縣主她們有什麼不同?

當然了,就像前面說的,這些封號並非一層不變,隨時有機會更改。

俗話說: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窮。就算是平平無奇的縣主,只要他爹有希望登基為帝,也可能搖身變成一國公主,甚至長公主。

身居高位不是驕橫跋扈的資本,地位卑微也不是沒有翻身的機會。

TAG: 公主縣主郡主大長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