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鐵木真版圖中,為什麼偏偏沒有印度這個國家?竟跟一種動物有關

鐵木真打了一輩子仗,由南至北一統蒙古草原,又由東至西兼併半個歐亞大陸,建立了一個史上疆域最大的巨大國度。

然而,在鐵木真的版圖中,偏偏沒有印度這個國家。

在鐵木真版圖中,為什麼偏偏沒有印度這個國家?竟跟一種動物有關

為何鐵木真沒有徵服印度人呢?在與印度的交鋒中,蒙古大軍又遇到了什麼呢?今天筆者就為大家揭開鐵木真放棄印度之謎。

從“成吉思汗”這個稱呼中,我們就能看出鐵木真的野心。在蒙語裡,“成吉思汗”有兩層含義,一是強大,二是大海。

眾所周知,蒙古部落存在於內陸,大海對於當時的蒙古人來說是既不可望又不可即的。“成吉思汗”這個稱呼,充分展現了鐵木真的野望——他想讓蒙古的疆域抵達海岸線。

與歷朝歷代的遊牧文明統治者一樣,鐵木真建立霸業的套路同樣是“先安內後攘外”。

在蒙古的統一戰爭中,鐵木真先後征服了上百個大大小小的部落,所有部落領袖皆臣服鐵木真,尊他為蒙古共主。

完成了統一戰爭後,鐵木真著眼於世界,開始了他的稱霸之旅。在他的軍旅生涯中,蒙古士兵的鐵蹄踏過大半個東亞,西達黑海海濱。從某種角度來看,鐵木真已完成了他的人生目標,因為當時的蒙古汗國的疆域已包含了海岸線。

在鐵木真版圖中,為什麼偏偏沒有印度這個國家?竟跟一種動物有關

不過,令所有人疑惑不解的是,鐵木真征服了那麼多西方強國,卻唯獨“放過”了近在咫尺的印度,這著實有些令人摸不著頭腦。我們知道鐵木真的志向十分遠大,他是歷史上第一個對“稱霸世界”這一夢想付出行動的霸主。既然是以征服世界為目標,自然沒理由放過距自己較近的印度國。更何況,印度自古以來便是個富饒的國家,這裡不論是文化底蘊還是資源產量都十分優秀,那麼,鐵木真為何沒征服印度人呢?

根據《元史》的記載,鐵木真其實也動過征服印度的心思,只不過,在遠征印度的過程中蒙古軍遭遇了一樁怪事,打消了鐵木真的念頭。

史料記載,在蒙古大軍追擊札蘭丁的過程中,一度抵達印度河以北。不過,鐵木真的主力軍並沒有深入印度境內,而是因為一些特殊原因撤回了阿富汗。

雖然蒙古主力並未強攻印度,但鐵木真留下兩萬名八剌軍隊渡過印度河:

一是為了搜尋札蘭丁的下落;

二是趁機試探印度的軍事強度。

在這次的“試探性進攻”中,蒙古軍隊佔了不少便宜,奪取了一些印度北方的城市。不過,耶律楚材卻認為這場戰爭收益不大,向鐵木真建議放棄進攻,轉攻其他國家。

然而,鐵木真一心要將札蘭丁置之死地,還想趁機奪下印度這塊沃土。正趕上當時鐵木真聽聞哲別在高加索山取得大勝的好訊息,更堅定了攻取印度的決心,想盡快完成稱霸世界的夢想。於是,鐵木真帶著主力部隊重返印度河,打算在這裡與兩萬名八剌士兵匯合。

在來到印度河畔後,士兵們因連日奔波疲憊不堪,紛紛下馬取水飲用。然而,因當地氣候所致,河裡的水就像是被煮開了一樣,溫度極高,根本無法飲用。士兵們叫苦不迭,想盡早離開這個鬼地方。值此之際,耶律楚材再次站出來勸諫鐵木真,希望他收回進攻印度的成命。

突然,有士兵彙報稱河中出現一個怪獸,鐵木真連忙命令弓箭手將其射殺。這時,怪獸嘴中唸唸有詞,聽起來就像是在說“汝主早還”一樣。耶律楚材連忙對大汗說道:“這是一種叫甪端的怪物,是上天派下來警告大汗不要塗炭生靈的使者。”鐵木真聞言,順應天命,並沒渡河。

第二天,鐵木真派人召回印度境內的八剌士兵,在與這支小部隊匯合後,鐵木真率軍重返北方。

在鐵木真版圖中,為什麼偏偏沒有印度這個國家?竟跟一種動物有關

這段史料的描寫雲裡霧裡,就像一段神話一樣,很難讓人相信。

不過,近年有史學家表示,“甪端”其實是一種印度本土的獸類,這種野獸僅在印度出現,所以蒙古人根本沒見過。之所以蒙古兵會將野獸的嘶吼聽成“汝主早還”,估計是當時的蒙古士兵都忍受不了印度的氣候,歸心似箭,所以才會將怪獸的嚎叫聽成這四個字。

而且,耶律楚材雄才大略,他肯定看出了這次遠征印度蒙古軍討不到便宜,所以才一再勸阻大汗止戰。至於耶律楚材為什麼會有這樣的顧慮,我們且站在客觀的角度分析一下當時的情況。

蒙古士兵的戰鬥力毋庸置疑,在當時的世界上鮮有能與蒙古兵一戰的軍事力量。蒙古僅有一百多萬人口,戰力僅有十萬,鐵木真靠著這十萬人戰勝了擁有百萬大軍的花拉子模、歐洲聯軍、南宋王朝、金國,足以說明蒙古騎兵所向無敵。

在鐵木真版圖中,為什麼偏偏沒有印度這個國家?竟跟一種動物有關

那麼,為什麼蒙古兵戰鬥力如此強呢?

首先是遊牧民族獨特的飲食習慣,蒙古人可飲馬奶解渴,食羊肉充飢。也就是說,只要能找到可供牲畜飲食的水草,這支軍隊無需任何補給。其次,便是每個蒙古士兵都是神射手,這樣的特質使他們不但能有效殺傷敵人,還能在軍糧無法保證時射殺野獸補充糧草。

正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相比於蒙古帝國,其他國家的軍隊均需大量輜重車運輸糧草,蒙古人則根本沒有這方面的顧慮。只需駕馭軍馬,驅趕牛羊,就能完成長途行軍。所以,蒙古軍隊的行軍速度遠非其他國家軍隊可比。

不過,所向披靡的騎兵也有一些弱點。蒙古軍隊太過依賴馬匹,所以在江河湖泊面前騎兵的戰鬥力會直線下降。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鐵木真曾於十三世紀初組建水軍。根據文獻的記載,在西征的過程中鐵木真曾打造了一百多艘戰艦,將十萬騎兵輸送到漠蘭河對岸。

雖然水戰的問題能解決,但蒙古騎兵的另一大弱點卻是先天性的,根本無法解決。因為蒙古人生於高原地區,所以他們天生畏懼溼熱的氣候環境。在蒙古進攻南亞地區時,這一弱點展露無遺。

蒙古遠征印度時正值酷暑,蒙古士兵並沒有行進多遠,便已個個汗流浹背疲憊不堪。期間,有不少士兵因中暑而掉隊,喪失了戰鬥力。

在鐵木真版圖中,為什麼偏偏沒有印度這個國家?竟跟一種動物有關

此外,印度擁有一種剋制騎兵的兵種——象兵。

這種兵種可謂蒙古人的剋星,當時的蒙古根本無法針對印度人的象陣制定戰術。

我們知道,印度有不少大象,當地人與這種動物相處融洽。大象不但是一種勞動力,還是一種重要的戰鬥力。印度人與大象的感情比較好,他們管這種動物叫“哈第”,將它們視作善良、智慧和力量的象徵。

投入戰場中的“戰象”,高度可達幾米。它們寬敞的脊背上又可修建塔樓,印度兵坐在塔樓中居高臨下地對敵軍進行射擊、投擲。在那個以冷兵器為主的年代,戰象無疑是坦克一般的存在。它不但可以為乘坐在上面計程車兵提供防禦,其本身也能對敵軍造成巨大的殺傷。

且看成吉思汗的後裔帖木兒汗遠征印度時戰象的表現,我們就能看出象兵的強大。十四世紀末,帖木兒汗決定完成祖先未競的事業,率大軍突襲印度。

為了抵抗蒙古騎兵,印度出動了一百多頭戰象。參戰的每頭戰象背上都修建了堅固的塔樓,塔樓可部署十多名印度弓箭手。弓箭手們站在塔樓上,不斷地射擊塔樓下的蒙古騎兵,除了射箭之外,印度弓箭手還準備了若干投矛,對蒙古騎兵造成了極大的殺傷。

顯然,不但大多數蒙古人沒有見過大象這種恐怖的怪獸,就連他們座下的戰馬也沒見過這種怪物。不論士兵們如何鞭策戰馬,戰馬都駐足不動。印度軍搶先發動衝鋒,蒙古騎兵則徹底失去了機動性,軍中一片大亂。蒙古人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印度戰象闖入陣中,戰象上的印度弓箭手輕而易舉地射殺了大量蒙古人,戰象的踩踏亦造成了極大的殺傷。

在鐵木真版圖中,為什麼偏偏沒有印度這個國家?竟跟一種動物有關

值此之際,印度騎兵趁機出動,配合象陣收拾殘局,將蒙古軍殺得大敗。

值得一提的是,帖木兒汗見識到了這種生物的威力後,想出一個辦法剋制戰象,那就是火攻。動物天生怕火,所以火焰的確能讓戰象畏懼不前。不過,在此前的戰鬥中,戰象已成為蒙古騎兵心中的夢魘,哪怕有火攻助陣,蒙古騎兵仍提不起士氣。

從這場戰爭中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倘若當時鐵木真悍然發動侵略,印度必定會出動這種特色兵種。屆時,蒙古大軍稱霸世界的夢想必將破滅。結合當時蒙古軍隊因長途跋涉而疲累不堪的情況來看,他們能戰勝象陣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所以,當時鐵木真沒有進攻印度或許是個明智之舉。正是撤出印度的決定,使蒙古騎兵儲存了戰鬥力,為今後的征戰打下了基礎。

參考資料:

【《蒙古秘史》、《蒙古統一戰爭》】

TAG: 鐵木真蒙古印度戰象騎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