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密墓被髮掘,墓誌銘的記載顛覆了我們對他的認知,真實的李密差點稱帝

隋朝末年,天下大亂,群雄四起,眾多的英雄豪傑都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影響著天下局勢,我們所瞭解到的這段歷史大多是透過文學家改編後的小說《隋唐英雄傳》、《隋唐演義》等而得知,並不是真實的歷史,小說作為一種通俗文學形式,更容易在民間流行起來,因此很多的歷史人物就有了兩種不同的表現形式,一種是歷史真實形象,一種是民間藝術形象,就像演義中的秦瓊、程咬金、單雄信等人,都與真實歷史有很大的出入,我們今天要說的是另一位歷史人物,他在《隋唐英雄傳》中以及真實的歷史上都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他就是李密,在小說中,他是以一個陰險狡詐的反面人物形象出現,人人得而誅之,歷史上真實的他真是這樣嗎?

李密墓被髮掘,墓誌銘的記載顛覆了我們對他的認知,真實的李密差點稱帝

李密電視藝術形象

在演義中,李密是屬於那種投機取巧的小人,他善於隨機應變,權力慾望很盛,他第一次造反失敗後,投奔了瓦崗寨大當家翟讓(有的小說中說是“混世魔王”程咬金),成為瓦崗軍的首席軍師,由於瓦崗軍裡大部分都是粗人,不懂得文墨和謀略,幾次戰鬥下來,李密運籌帷幄的能力讓大家都很佩服,所以,他很快就成了瓦崗寨的二當家,儘管這樣,他並未滿足,不甘屈人之下,一直想著當老大,於是就暗中擴大自己的勢力,李密的小動作也讓翟讓感到了壓力,為了大局他決定主動退讓,讓李密當了寨主,但翟讓的哥哥翟寬堅決反對,結果心焦氣躁的李密乾脆直接奪權殺了翟讓、翟寬等人,也可以說,是李密直接導致了瓦崗寨眾英雄好漢的分崩離析,從而使得許多英雄豪傑離開了瓦崗寨,比如秦瓊、程咬金等人投靠了王世充,魏徵投靠了李唐,最後,李密被王世充擊敗,也投靠了李唐,後來因為謀反而被殺,這是小說中李密的形象。

李密墓被髮掘,墓誌銘的記載顛覆了我們對他的認知,真實的李密差點稱帝

李密電視藝術形象

而歷史上真實的李密並非如此,上世紀70年代,河南浚縣意外發掘了一座唐代墓葬,沒想到這座唐墓的主人居然是大名鼎鼎的李密,在墓中還發現了一塊墓誌銘,上面密密麻麻地記錄了許多事情,墓誌銘是魏徵親手書寫的,墓誌的內容讓考古專家都感覺到非常吃驚,在仔細研讀了墓誌銘後,他們驚奇地發現歷史上真實的李密和文學作品中的李密相差甚遠,墓誌銘中提到李密這個人,認為他是個一代豪傑,是個非常有能力駕馭瓦崗寨英雄的領袖人物,而且幾乎所有的瓦崗英雄都打心底裡感謝李密的好,就連魏徵這樣的人也非常佩服李密的才能。

李密墓被髮掘,墓誌銘的記載顛覆了我們對他的認知,真實的李密差點稱帝

秦瓊電視藝術形象

在當時來看,李密的身份相當高貴,當屬貴族階層,他的家族也稱得上是比較強勢的一派,他的曾祖父是西魏八柱國之一、司徒李弼,爺爺李耀在北周擔任太保職務,爵位邢國公,到了他父親李寬這裡時,又被隋文帝楊堅封為上柱國,爵位蒲山郡公,因此李密是官宦之家、名門之後,和三國時期的袁紹差不多,屬於四世三公的世襲官僚家族,典型的官二代,所以他的身份要遠遠高於當時大部分的軍閥和官僚,名重一時,而且他擅長謀劃,文武雙全,志向遠大,常常以救世濟民為己任,開皇年間,他世襲了父親的爵位蒲山公,期間,他散發家產,救濟親朋好友,收養門客,禮遇賢才,從不吝惜資財,尤其愛好兵書。

李密墓被髮掘,墓誌銘的記載顛覆了我們對他的認知,真實的李密差點稱帝

魏徵電視藝術形象

隋朝雖然已經實行了科舉制,但由於剛剛創立,各方面的制度還不是很完善,雖然從形式上為寒門子弟提供了一條做官之路,但實際上並非易事,如果沒有貴族的身份和強大的背景,單純想要靠科舉之路走上仕途仍是一個不切實際的想法,成年後的李密根本不需要為仕途發愁,大業初年(604年),在父親的蔭護下,他擔任了左親衛府大都督,同時兼任東宮的千牛備身,這個職務相當於後來的御林軍將軍了,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隋朝的皇家禁衛軍很重視門第,只有官宦貴族子弟和皇親國戚中的年輕人才有資格入選,因此李密順利入選一點也不為奇,人家是贏在起跑線上了,只是沒過多久他就辭職回家專心讀書去了,他是想靠自己的真才實學成就一番事業。

李密墓被髮掘,墓誌銘的記載顛覆了我們對他的認知,真實的李密差點稱帝

隋文帝楊堅電視藝術形象

大業九年(613年),隋煬帝征伐高句麗,由於勞民傷財,引起民憤,楊玄感趁機聯合李密發動叛亂,楊玄感失敗後被殺,李密逃走,隨後投奔翟讓(不是程咬金)領導的瓦崗軍,由於幫助翟讓多次擊退隋軍的討伐,翟讓也被李密的才能所折服,後來乾脆將首領的位置讓給了李密,李密自稱魏國公,授予翟讓東郡公,單雄信為左武候大將軍,徐懋功為右武候大將軍,其餘將領各有封賞,然後出兵討伐隋煬帝,一路攻城掠寨,隋軍紛紛投降,武陽郡丞元寶藏、黎陽義軍寇首領李文相、洹水義軍首領張升、清河義軍首領趙君德、平原義軍首領郝孝德等人一同歸附了李密,他們聯合攻克了黎陽倉,開倉放糧、賑濟災民,永安首富周法明獻出長江和黃河之間的大片封地也投靠了李密,齊郡的義軍首領徐圓朗、任城縣的大俠客徐師仁、淮陽郡太守趙佗等人也紛紛來歸,很快,李密就佔據了東到海濱、泰山,南到長江、淮河領域等廣大的地區,竇建德、朱粲、楊士林、孟海公、徐圓朗、盧祖尚、周法明等地方實力派人物都順勢派人向李密上書,勸他登基稱帝,李密手下的官吏們也全都勸說他立即稱帝,李密卻說:“洛陽沒有平定之前,不能談這件事。”打算攻佔洛陽後再稱帝。

李密墓被髮掘,墓誌銘的記載顛覆了我們對他的認知,真實的李密差點稱帝

隋煬帝楊廣電視藝術形象

大業十四年(618年)正月,李密親率三十萬大軍,進佔金墉城,加緊修復城門、城牆和其他防禦設施,屯兵邙山,直逼上春門(隋東都洛陽北門),洛陽告急,就在這時,宇文化及在江都勒死了隋煬帝楊廣,訊息傳到洛陽,被稱為“八貴”的大臣(段達、王世充、元文都、韋津、皇甫無逸、盧楚、郭文懿和趙長文)立即擁立留守洛陽的越王楊侗即位,並改元皇泰,大權主要掌握在王世充手裡,楊侗就想利用李密除掉他,於是就派人冊封李密為太尉、尚書令、東南道大行臺行軍元帥、魏國公,聲稱只要李密平定了宇文化及之後便請他來朝輔政,李密也為了避免兩面作戰的情況,接受了楊侗的冊封,然而就在李密平定宇文化及之際,王世充趁機滅掉異己,殺死楊侗,獨佔了洛陽,並趁李密戰後疲憊之時率軍攻打他。

李密墓被髮掘,墓誌銘的記載顛覆了我們對他的認知,真實的李密差點稱帝

唐高祖李淵電視藝術形象

此時的李密由於誅殺了瓦崗軍的老寨主翟讓已引起內部的分裂,再加上李密平定宇文化及後開始有點得意忘形,不再像當初那樣體恤下屬,甚至對打了勝仗的部將也不獎勵,將戰利品佔為私有,武德元年(618年),王世充偷襲瓦崗軍,瓦崗軍大敗,損兵折將,隨後王世充主力強渡黃河,於邙山腳下徹底擊敗李密,瓦崗軍的裴仁基、祖君彥、程知節等人被王世充所擒,後歸降王世充,邴元真、單雄信等人向來不滿李密的所作所為,也相繼投降了王世充,瓦崗軍遭到重創,李密逃到武牢關,後來實在走投無路,只得投奔李淵,被李淵授予光祿卿,封邢國公,他當初的部將秦叔寶、徐世勣、羅士信、程咬金等人也都先後投降了大唐,與他成了同僚,這讓李密心裡很不平衡,一個差點稱帝的人怎能受得了這份失落,武德二年,李密再次反叛,結果被熊州副將盛彥師所斬殺。

李密墓被髮掘,墓誌銘的記載顛覆了我們對他的認知,真實的李密差點稱帝

李密電視藝術形象

然而後來李密的形象為何會被如此顛覆了呢?其實仔細想想也很簡單,當我們回過頭來再看那段歷史時,不難發現這或許和李淵有很大的關係,當初李密投降李淵後,李淵雖然很高興,但對他還是不放心的,兩個人同出名門,地位也差不多,甚至李淵還稍遜於李密,但比起個人能力來,李密也要高於李淵,因此李淵對他不可能不忌憚,另外李唐王朝裡的許多大將都曾是李密的舊部,李密的號召力不可小覷,萬一有一天李密感到不順,煽風點火,率領眾人造反,哪李唐的天下豈不是岌岌可危了?因此,在李密死後顛覆他的形象也是統治者最喜歡乾的事,畢竟歷史是由勝者書寫的,他想怎麼寫就怎麼寫。

TAG: 李密王世充李淵瓦崗軍藝術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