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生前最後一計!“棺材南抬,繩斷便葬”究竟有何意圖?

諸葛亮的一生,可以說都奉獻在了劉備的西蜀政權上,在劉備三顧茅廬將其請出後,先後幫助劉備赤壁之戰據曹操,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後又幫助劉備取得了荊州、益州與漢中,為劉備建國奠定了雄厚的物質基礎,劉禪繼位後,先後七次出師北伐,後因積勞成疾,病逝五丈原。那麼足智多謀的諸葛亮,為什麼在去世前會留下“棺材南抬,繩斷便葬”這個計策呢?這究竟是什麼意圖?

諸葛亮生前最後一計!“棺材南抬,繩斷便葬”究竟有何意圖?

這個傳言是在諸葛亮病逝五丈原之前留下的遺命。理解起來並不難,傳言說諸葛亮要求,死後只令四名壯漢抬著他的棺木南歸,當繩子支撐不住棺木自然斷開時,便在繩斷之處入葬。這個傳言也並非到此結束,後續事件依舊照著諸葛亮預測進行,四名壯漢抬著諸葛亮棺槨走了一天一夜,由於山路崎嶇,肩膀已磨出血泡還未見繩子有斷裂跡象,於是四位壯漢商議後決定瞞天過海,將繩子于山崖尖石處磨斷,草草下葬了諸葛亮。

諸葛亮生前最後一計!“棺材南抬,繩斷便葬”究竟有何意圖?

這個訊息傳回了成都,劉禪覺得事情蹊蹺,於是令人徹查,四名壯漢經過拷打,再也無法忍受皮肉之苦,於是將磨斷繩子一事如實認罪,劉禪一氣之下將四人處死,至此,世上再無人知道諸葛亮下葬之處在何方位。其實,諸葛亮早就預料到四位壯漢的下場,故意在臨終前做此安排,意在掩人耳目,以便讓自己入土為安後永世不被打擾。

諸葛亮生前最後一計!“棺材南抬,繩斷便葬”究竟有何意圖?

據《三國志》記載:亮遺命葬漢中定軍山,因山為墳,冢足容棺,斂以時服,不須器物。從這裡也可以看出,傳聞與事實有異曲同工之妙。諸葛亮選擇死後無需操辦,無需陪葬品,只是簡單的安葬於定軍山之中。

按照古代大人物的葬禮,有幾個不是風光大辦,各種陪葬品如雲。諸葛亮的這種選擇,與他一生廉潔的作風相同。同時也避免了自漢末以來盜墓成風帶來的侵擾。漢末三國時期,除了民間的盜墓者,官方也有諸如董卓、曹操這類公然盜墓的諸侯。而安葬於定軍山,也算是諸葛亮對自己北伐沒有取得效果的一種遺憾。將自己安葬於此處,看著綿綿群山,等待著自己的繼任者完成自己的遺願。

諸葛亮生前最後一計!“棺材南抬,繩斷便葬”究竟有何意圖?

古代亂世之中,人的性命如草芥,隨便一場底盤爭奪戰,軍師的一個計謀,可能會讓自己這一方勝利,而失敗的一方,大多數以失去性命而告終,同時,諸葛亮再為劉備奪底盤,算計了不少人,同時,在蜀國之中,他自己一人力爭北伐,還得罪了一些當朝的權貴,所以不僅曹孫兩國他有敵人,在自己的蜀國也有數不清的權貴被他得罪了,同樣為了死後安寧,他才選擇了這個方式來安葬自己,沒有規律,自己都不知道,別人費盡心思更不知道。

TAG: 諸葛亮壯漢劉備安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