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保守到改革:隆慶朝的政局走向,源於首輔的政見和思想分歧

隆慶一朝在大明的歷史中存在的時間雖然僅有六年,但卻是大明朝政由保守走向改革的轉折關鍵期。隆慶朝的前三年,是以徐階為代表的保守派針對嘉靖一朝政務的弊端、偏頗進行補救的階段;隆慶朝的後三年,是以高拱為代表的改革派針對朝廷政務的弊端大刀闊斧改革的階段。即,在高拱代替徐階擔任首輔——前後期閣權的轉移後,隆慶朝才開始呈現出由保守到改革的政局走向,這也拉開了後來張居正萬曆大改革的序幕。而隆慶朝前後兩任首輔和後來的張居正,之所以會影響一個時期的政局走向,是因為他們在政見政綱和學術思想上有著保守與改革的根本分歧。

由保守到改革:隆慶朝的政局走向,源於首輔的政見和思想分歧

一、 嘉靖弊政與隆慶政局

1,隆慶政局由守舊到革新、由保守到改革的走向,同嘉靖時期密切相關

隆慶政局由守舊到革新、由保守到改革的走向,同嘉靖時期密切相關。因為嘉靖一朝歷時45年,既為大明生產力的發展做出了很大的促進,是資本主義萌芽茁壯成長的重要時期,也是大明封建王朝下生產關係逐漸腐朽、社會矛盾滋生、政治危機全面爆發的時期。而這些方面的弊端對後續隆慶朝的發展有巨大的影響。

由保守到改革:隆慶朝的政局走向,源於首輔的政見和思想分歧

1,1嘉靖中期以後的政治危機的主要表現

首先,嘉靖中期以後的政治危機,主要表現在五個方面。其一,嘉靖帝荒淫無道,朝綱崩壞。嘉靖因為壬寅宮變差點死於宮女之手,所以開始迷通道教,並且大肆建造道觀,希望能夠長生不老。比如,《明史》記載:“中年以後,營建齋醮,採木採香,採珠玉寶石,吏民奔命不暇,用黃白臘至三十餘萬斤。又有召買,有折色,視正數三倍。”就說嘉靖在中年之後因為迷通道教,不斷派官員為他採辦大木、香蠟、珠玉寶石,導致官員疲於應對、民不聊生。並且,嘉靖還不思朝政,一心煉丹。如此一來,嘉靖朝的朝綱敗壞,奸臣當道,結黨營私、爭權奪利的事情屢屢發生,官場烏煙瘴氣。而這也讓大明的社會動亂頻發。

由保守到改革:隆慶朝的政局走向,源於首輔的政見和思想分歧

其二,嘉靖朝農民起義頻發。上文提到嘉靖荒淫無道,整個大明官場也是一團汙穢,導致底層的百姓苦不堪言,所以引發了大批的農民起義事件。比如,據統計僅僅嘉靖一朝大小農民起義的數量就有244起,其中聞名於世的有嘉靖32年的河南柘城鹽徒師尚詔起義,此次農民起義軍數量達數萬人,明朝的一府二州八縣都被佔領,可謂震驚朝野;以及嘉靖44年的白蓮教起義,明朝的七個州縣都被起義軍攻破。雖然這些起義最後都以失敗告終,但是,也能體現出嘉靖中後期社會動亂的現象。

由保守到改革:隆慶朝的政局走向,源於首輔的政見和思想分歧

其三,嘉靖朝市民鬥爭逐漸變得激烈。這和嘉靖朝的商稅有關,明朝對市民階層收取重稅,同時還推行了很多限制專賣的法律,這些都不利於商品經濟的發展。所以,為了爭取有限的經濟利益,市民之間不斷髮生鬥爭,比如,嘉靖十九年的景德鎮就發生了大規模的陶工鬥爭;嘉靖35年上饒也發生了陶工起義事件,而這些事件的起因就是因為大批的陶工被餓死。足見,嘉靖朝市民鬥爭的慘烈。

由保守到改革:隆慶朝的政局走向,源於首輔的政見和思想分歧

其四,少數民族暴動頻發。明王朝的民族政策是大漢族政策,在此基礎上一些少數民族的權益得不到維護,於是雲貴川等少數民族的聚集地,經常發生少數民族暴亂,比如,川西曾爆發藏族起義事件,雲南曾爆發苗族起義事件。可見,少數民族暴動在嘉靖時期是尋常事。

由保守到改革:隆慶朝的政局走向,源於首輔的政見和思想分歧

其五,南有倭寇侵犯北有韃靼部進犯。嘉靖中期,蒙古韃靼對大明一直有侵犯舉動,比如,嘉靖二十九年發生的“庚戌之變”,蒙古韃靼直逼京城,燒殺搶掠長達八天,《明史》記載:“敵陽引滿內向,而別遣精騎從間道潰牆入。汝孝兵潰,遂大掠懷柔,圍順義,抵通州,分兵四掠,焚湖渠馬房。”而倭寇之亂,也是明朝一直以來的問題,僅嘉靖三十一年以後的三四年間,江浙軍民被倭寇殺害的就有數十萬人。而結合以上種種問題,可見大明王朝在嘉靖時期已經危機四伏。

由保守到改革:隆慶朝的政局走向,源於首輔的政見和思想分歧

1,2隆慶朝形成形成了守舊與革新、保守與改革兩大對立派別

其次,公元1567年1月23日嘉靖皇帝去世,明穆宗繼位年號隆慶,標誌著大明的歷史進入了新的時期。上文已經提到嘉靖朝朝綱混亂、民不聊生,所以隆慶帝朝面對的一個大問題就是將嘉靖朝積累的種種政治危局解決。但是,如何解決嘉靖朝積累下的社會問題,隆慶朝形成了保守派和改革派兩大陣營。隆慶朝存在的六年時間裡,閣臣不斷更迭,先後任內閣首輔的有徐階、李春芳、高拱3人,雖然人事不斷變遷意味著權力不斷轉移。但是,其本質是守舊派和改革派的根本分歧。

由保守到改革:隆慶朝的政局走向,源於首輔的政見和思想分歧

其中,保守派以徐階、李春芳為代表,這一派的政見是救弊補偏,目的是恢復明朝的祖宗舊制,而在學術思想上則信奉程朱理學和陸王心學;改革派以高拱、張居正為代表,其政見是變法改革,目的是挽救大明王朝的頹勢,在學術上崇信的是儒法兼宗和經世實學。這兩派在隆慶朝呈現分庭抗禮的局面,而諸位朝臣如徐階和高拱之間爭鬥不休,雖然個人恩怨是其中的一部分原因,但是重要的是兩派在政見政綱和學術思想的分歧和對立。而首輔之位花落誰家,誰就掌握了政治話語權,可以用自己的世界觀、價值觀和政治觀來改造社會、治理國家。

由保守到改革:隆慶朝的政局走向,源於首輔的政見和思想分歧

2,隆慶朝是明朝由守舊到革新、由保守到改革的大轉折時期

再則,隆慶朝雖然短暫,但是因為需要解決嘉靖朝留下的積弊,是大明從守舊到革新、由保守到改革的大轉折時期。上文已經簡單提到,隆慶朝的前三年是徐階、李春芳針對嘉靖朝留下的弊端,進行撥亂反正、救弊補偏的階段;隆慶朝的後三年是高拱、張居正針對隆慶朝的政務進行的除弊興利、整頓改革時期,改革的範圍涉及了吏治、邊政、法治、田制、賦稅、漕運等方面。而高拱的改革為後來的張居正改革打下了基礎,有承上啟下之功,所以高拱是隆慶政局改革的重要人物,他引導了隆慶朝從舊政走向新政,從保守走向改革。

由保守到改革:隆慶朝的政局走向,源於首輔的政見和思想分歧

二、徐階與高拱 :保守與改革的對峙

綜上可知,在隆慶朝中,徐階和號共分別是保守派和革新派的領軍人物,而他們在政見綱領和學術思想上,都有巨大的分歧。

(一)徐階與高拱在政見政綱的分歧

1,徐階為人處事擅於謀略算計,是玩弄政治權術的高手

另外,徐階為人處事擅於謀略算計,是玩弄政治權術的高手。這也和他的從政經歷有關,徐階曾在嚴嵩如日中天之時好保全自己,並在嘉靖末期扳倒嚴嵩時立下大功,之後徐階榮膺首輔,可見徐階為人謹慎,善於在宦海間玩弄政治。在嘉靖隆慶交接之時,徐階仍為首輔主政,先後主張“以威福還主上,以政務還諸司,以用舍刑賞還公論”、“階草遺詔,凡齋醮、土木、珠寶、織作悉罷;大禮、大獄、言事得罪諸臣悉牽復之”。前者讓他獲得了聲譽,後者讓他得到了民心。

由保守到改革:隆慶朝的政局走向,源於首輔的政見和思想分歧

只是,朝局變化波瀾詭譎,因循守舊是不行的。可徐階到了隆慶朝時一直堅持自己在《遺詔》中提出的恢復祖宗成法的辦法,提出的也是“致君堯舜上”的老套說辭。當時,隆慶朝時,由於嘉靖朝已留下的政治危機嚴重,徐階主張的撥亂反正、救弊補偏,沒有提及改革原有政治體制和經濟體制的內容,已經不足以應對時代發展的需求,要求整頓朝綱的改革之聲層出不窮。

由保守到改革:隆慶朝的政局走向,源於首輔的政見和思想分歧

2,高拱明確提出了“挽刷頹風,修舉務實之政”的改革綱領

與徐階的守舊觀點相反,高拱明確提出了“挽刷頹風,修舉務實之政”的改革綱領。高拱針對嘉靖中期後的朝政局面進行了觀察和反思,在他入閣為首輔的前夕他曾將自己的綱領寫成《除八弊疏》,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方案,列為“八弊”:“壞法”、“黷貨”、“刻薄”、“爭妒”、“推諉”、“黨比”、“苟且”、“浮言”。認為是上述的八個壞風氣才讓官場的腐敗風氣。

由保守到改革:隆慶朝的政局走向,源於首輔的政見和思想分歧

同時,針對這些方法高拱也提出了改革的方法。比如,《明史》記載的:“抉腸滌胃之方”,“剔蠹釐奸之術”,意在徹底改換朝綱,將朝廷的蠹蟲剔除。《明史》記載他提出的對策為:“夫舞文無赦,所以一法守也;貪婪無赦。所以清汙俗也。於是崇忠厚,則刻薄者消:獎公直,則爭嫉者息;核課程,則推諉者黜;公用舍,則黨比者除;審功罪,則苟且無所容;核事實,則浮言無所售。”提倡的是無舞弊、核查課程、不因私廢公、嚴格審查罪行、核查事實等等。所涉及的方面十分廣泛,也可見高拱改革的決心。

由保守到改革:隆慶朝的政局走向,源於首輔的政見和思想分歧

(二 )徐階與高拱在學術思想的分歧

而徐階與高拱在政見政綱的對立 ,其根源在於二者學術思想的分歧。因為徐階崇信程朱理學、陽明心學,是儒學的信徒。而高拱則是法家的信徒,倡導的是經邦濟世的實學。

1,徐階信奉心學,倡導講學

徐階信奉心學,倡導講學。徐階是明代著名心學家聶豹的弟子,在他年少得了探花郎被授予翰林院編修之時,當時的首輔張孚敬想要將孔子“文宣王”的封號給廢掉,於是徐階曾大力駁斥首輔的做法,還因此被貶官。可是徐階到了平府後,卻仍大力宣揚陽明心學,還親自講學。在他後來入閣為首輔後,他更是以首輔之尊提倡講學,甚至親自主持講學,還力邀朝廷官員來聽講。《明史》記載:“徐政府手書程子《定性》一書‘學者先須識仁’一條,令長子攜至會所。”說徐階甚至親自手術《定性》的書本,讓他的兒子送到當時的講學會所。只是,徐階講學卻助長了官場追逐名利的風氣,更讓陽明心學淪為談虛論玄的境地。但也可見徐階對陽明心學和程朱理學的信奉。

由保守到改革:隆慶朝的政局走向,源於首輔的政見和思想分歧

2,高拱批判心學和理學

與徐階倡導陽明心學的立場不同,高拱對陽明心學和陽明心學持批判的態度。《明史》記載他評價陽明心學:“宋儒窮理,務強探力索。故不免強所不知以為知,自以為是。”直接說明宋代的儒者自以為是。甚至提出“天理人情之至也,人情即天理”,與“存天理滅人慾”的程朱理學完全相反。針對陽明心學,高拱更是說它為“空虛無據”,諷刺的就是徐階倡導下陽明心學變得談虛論玄。而且,對於徐階大力提倡的講學他也大加斥責。可見,高拱對心學和理學的批判。

由保守到改革:隆慶朝的政局走向,源於首輔的政見和思想分歧

另外,高拱提倡的是法家學說,學術思想也是陽儒陰法,儒法兼宗。比如,他曾說:“昔仲舒欲罷去諸家,獨宗孔氏。予以為宗孔氏者,非必一致,亦有諸家。雖皆講明正學,乃各互有離合。”說董仲舒開始,雖然儒家已經被尊崇多年,但是諸家學派也應該得到重視;再有,他還提到:“事以位移,則易事以當位;法以時遷,則更法以趨時。”意思和法家“變法圖強”的觀念異曲同工。而高拱主張的這些變革理論,也是為他推行隆慶改革提供理論服務的。

由保守到改革:隆慶朝的政局走向,源於首輔的政見和思想分歧

由此可見,徐階主張救弊補偏 、恢復舊制,高拱提倡務實改革;徐階尊奉程朱理學、陽明心學,高拱信奉法家變法圖強和經世之學。他們在政見和學術思想上的這些分歧,也是隆慶一朝政局由保守到改革的原因。

三、高拱與張居正 :改革派的政治合作

如前所述,在隆慶一朝中,高拱與張居正是改革派的代表。再加上,他們二人因為同在翰林、太學,有相同的思想基礎;之後,還先後做過隆慶帝繼位之前的講官,所以,學問上有切磋,事業上也互幫互助,有政治基礎。這也是他們力行改革的合作基礎。之所以在高拱外提到張居正,是因為當時張居正是次輔,在萬曆時期他是首輔,延續了高拱的改革理念。可見高拱改革的承上啟下之功。

由保守到改革:隆慶朝的政局走向,源於首輔的政見和思想分歧

1,高拱和張居正是志同道合的政治盟友

一方面,高拱和張居正是志同道合的政治盟友。比如,《明史》記載了高拱對張居正的評價:“荊人為編修時,年少聰 明,孜孜向學 ,與之語多所領悟 ,

予愛重之

……予嘗與相期約,他日苟得用,當為君父共成化理。”高拱直接說自己十分愛重張居正,更是提到他們一同在翰林院共事的情誼,之後還提到希望他們能夠一起為君王效勞。張居正也曾多次稱呼高拱為自己的“生死交”,即便是後期惡人因為政治鬥爭關係破裂,仍然保持著禮儀往來。

如此種種,可見二者政治盟友的關係。

由保守到改革:隆慶朝的政局走向,源於首輔的政見和思想分歧

2,高拱和張居正有相同的政見改革綱領

另一方面,高拱和張居正有相同的政見改革綱領。比如,上文提到的高拱的《除八弊疏》,和後來張居正的《陳六事疏》,是他們聯手為隆慶後期改革作出的綱領性檔案。其中,高拱的《除八弊疏》上文已經解釋在此不再贅述,而張居正的《陳六事疏》提倡的是:“省議論 ”、“振綱紀”、“重詔令”、“核名實”、“固邦本”、“飭武備”,分別針對當時的浮言塞責 、綱紀不振、行政效率低下、選拔人才名實不符、財政危機、南倭北虜等多方面的國政提出的建議,和高拱提倡的針對國政進行大規模的改革異曲同工。雖然,二者在具體側重的方面和措施不同,但是本質都是,建議皇帝集中自己的皇權統一行動強國富民。而這兩份檔案,前呼後應、統籌全域性,不僅指導隆慶時期的政治改革,也為後來的萬曆改革打下基礎。

由保守到改革:隆慶朝的政局走向,源於首輔的政見和思想分歧

3,高拱和張居正信奉基本一致的學術思想

再者,高拱和張居正信奉基本一致的學術思想。上文已經提到高拱不信奉儒家,提倡的是法家學說,學術思想也是陽儒陰法,儒法兼宗,而張居正則和他一致,只是細微方面仍有差別。比如,高拱繼承的是王廷相的氣學思想,認為天地萬物皆源於無形不滅且無處不在的氣。而張居正信奉的則十分雜,既有禪宗的觀點,也有經世致用的觀點,但是其根本仍在陽明心學。所以,他們二者所提倡的改革方式都秉持“實事求是”,提出的改革建議也是立足於當下。

由保守到改革:隆慶朝的政局走向,源於首輔的政見和思想分歧

故此,可以看出高拱和張居正之所以是盟友,還前後承接隆慶的改革,繼續萬曆的改革,是因為他們二者在政治見解、改革綱領、學術思想等方面都懷有一致的看法,才會揭開隆萬改革運動的序幕。但是高張二人的看法仍有細微差異,最後分道揚鑣,但是在此不展開說明。

由保守到改革:隆慶朝的政局走向,源於首輔的政見和思想分歧

總結

總之,徐階與高拱作為隆慶內閣的首輔之臣,他們在政見政綱和學術思想上有著保守與改革的根本分歧。並且,隨著高拱的升職和徐階的離任,閣權的交接也使得隆慶時期的政局從保守走向改革。同時,隆慶後期,高拱雖是代表的主要倡導者,但是他的盟友張居正也有不小的貢獻。高拱與張居正改革 志向相投、政治綱領相同和學術思想一致,兩人相互配合,攜手共政,由此開創了隆慶改革的先河,拉開了後世萬曆改革的序幕。因此可見,隆慶朝在明代歷史上雖然短暫,但在大明的改革之路上卻佔有承上啟下的重要地位。

TAG: 嘉靖隆慶徐階改革張居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