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在民國的地位有多高?看看這16位“抬棺人”,個個是翹楚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他曾經是中國文壇“筆尖兒上的英雄”

,是中國文學的脊樑。

在異國看到國人被殺害、同胞麻木不仁,他毅然決定棄醫從文,拿起思想的“藥劑”去挽救中華民族,他就是偉大作家、思想家、教育家——魯迅先生。

魯迅在民國的地位有多高?看看這16位“抬棺人”,個個是翹楚

這樣終其一生用筆桿在奮鬥的作家,在1936年的秋天,轟然去世,而16位為魯迅抬棺的“抬棺人”也見證了魯迅先生的民國地位。

中華民族的精神戰士的覺醒

在那個戰亂動盪與歌舞奢靡相交織的民國時期,只有頑強抗戰的勇士們,頭腦清醒,為國盡忠,其餘百姓則是終日惶恐,精神麻木。

他們不是不考慮國家的存亡,而是在那樣“吃人”的社會,大多數平民實在無暇去考慮國家和民族的安危,

他們的眼界和精神被侷限在沒有明天的腐朽與黑暗之中。

中華民族人民急需被喚醒,

遠離靡靡之音,脫離精神荒蕪,他們需要扛起愛護祖國、民族復興的重擔。

也就是在這樣的一個時機,魯迅先生扛著“民族之魂”的旗幟站了起來。

魯迅在民國的地位有多高?看看這16位“抬棺人”,個個是翹楚

他書寫了一篇篇振聾發聵的文章,

喚醒了許多渴望擁有信念指引的迷茫之人,還為許多平民英雄寫了很多紀念文,例如曾經出現在課本里的《紀念劉和珍君》。

然而病魔無眼

病魔並沒有因為這位精神戰士的所作所為而對他動惻隱之心,毫不猶豫地將他擊倒在地。

魯迅先生從20歲的時候就開始吸菸,最開始是因為生活不順,為家庭瑣事煩悶,為朋友擔憂,吸菸成為了一個能夠幫他舒緩頭腦的方式。

久而久之,

他就養成了吸菸的習慣

,有時尼古丁還可以給他一些靈感,魯迅先生便覺得這也無傷大雅。

可是那時候,社會條件落後,那時候的香菸製作粗糙,菸草毒害性很大,在後來的漫長的35年裡,

魯迅先生吸的煙逐漸變成了擊倒他的彈藥碎片

,讓他幾乎無法呼吸。

魯迅在民國的地位有多高?看看這16位“抬棺人”,個個是翹楚

起初,魯迅先生去醫院診治,被醫生下了判決書,他患上了慢性支氣管炎,在患病之後,他已經有所收斂,有意地去戒掉煙不離手的習慣。

那時的醫療技術也不發達,除了服用一些藥效緩慢的西藥,幾乎沒有什麼更立竿見影的醫療手段,就這樣,

他的病最後發展成了肺氣腫,

這讓他的每天的生活非常痛苦。

庸醫耽誤治療

直到1936年秋天,魯迅先生的病到了一發不可收拾的地步,服用了很久的藥也不見身體好轉。

斷斷續續地咳嗽、大喘讓他覺得活著連呼吸都這麼困難

,雖然外表不露聲色,硬扛著不讓家人看到自己的痛苦,但內心已經被病魔折磨得十分痛苦。

家人們為他尋遍各種藥方、醫生,病急亂投醫,

最後他們找到了一位日本醫生為他治療,他叫須藤五百三。

魯迅在民國的地位有多高?看看這16位“抬棺人”,個個是翹楚

本來家人們找到這位醫生鬆了口氣,畢竟那個時候,日本醫療發展比中國好很多,可讓人沒想到,須藤五百三是個庸醫。

須藤五百三完全沒有詳細地去了解魯迅先生的長期病案,而是草草地進行了初步診療,就將魯迅先生的病認定為心源性哮喘,進行了非常淺層次的吸氧治療,後果可想而知,

根本毫無療效

最令人痛心的是,因為這個庸醫誤事,

魯迅先生的最後一句遺言是“我的病怎麼樣了。”

在問完這句話26小時之後,魯迅先生與病魔做了最後的掙扎,就像他曾經為中華民族崛起而與落後腐朽社會做過的鬥爭那樣,只是結局截然不同,

他在病痛中與世長辭,文壇最亮的一顆星也就此隕落

魯迅先生去世之後,他的遺孀許廣平最先通知了他當時的學生胡風。

魯迅在民國的地位有多高?看看這16位“抬棺人”,個個是翹楚

沒過多時,魯迅先生去世的訊息如火山岩漿散裂開來,在當時引起了巨大的轟動,同時也灼傷了無數人的心

,很多人從全國各地趕往上海弔唁。

魯迅先生離世,16位抬棺人為他送行

魯迅先生的遺囑詩也公佈於世: 《死》

不得因為喪事收受任何人的一文錢

趕快收殮,埋掉,拉倒

不要做任何關於紀念的事

魯迅在民國的地位有多高?看看這16位“抬棺人”,個個是翹楚

忘記我,管好自己的生活。倘不,那就真是糊塗蟲。

孩子長大,倘無才能,可尋點小事情過活,萬不可去做空頭文學家或美術家

別人應許給你的事物,不可當真

損著別人的牙眼,卻反對報復、主要寬容的人,萬勿無他接近

……

我的怨敵可謂多矣,讓他們怨恨去,我也一個都不寬恕。”

魯迅在民國的地位有多高?看看這16位“抬棺人”,個個是翹楚

即便是在人生臨別之際,魯迅先生依舊充滿率性,剛直不阿,非常坦然理性地寫下這些文字,表明本意,愛護家人。

根據《逝世經過略記》記載,當時魯迅先生棺槨的抬棺者分別是

巴金、胡風、黃源、肖軍、肖乾、鹿地垣、孟十還、黎烈文、曹白、歐陽山、周文、聶紺弩、陳白塵、靳以、張天翼、吳郎西等16人

,他們都是文藝各界的翹楚。

1936年10月22日下午,魯迅先生的棺槨被眾人擁簇著從萬國殯儀館出發,浩浩蕩蕩,前往萬國公墓,中間路程有十幾公里

,這段路兩邊站滿了來為先生送行的各界人士。

其中最多的是學生群體,他們舉著各種緬懷的條幅和肖像牌來送先生最後一程,抬棺者們步伐穩健,生怕驚擾了這位偉人,他該好好休息一場了。

這樣的場面還從未有過,不僅是在上海,就是在全國範圍內也沒有過。

魯迅在民國的地位有多高?看看這16位“抬棺人”,個個是翹楚

魯迅先生的葬禮由蔡元培主持,

宋慶齡、蕭軍也分別發表了講話緬懷他

,最後眾人一起唱頌了《安息歌》,共同祈願魯迅先生安息。

魯迅先生的葬禮,前來弔唁的人們擁擠為患,抬棺者在各自的領域也都是地位非常高的人,這樣前所未有的規模也正體現了魯迅先生在文壇的地位,乃至在整個文學史上的地位。

他是中華民族人民覺醒的吶喊者,是那個時代的愛國英雄,更是我們這些後輩應該學習、仰望的偉大的思想家,提醒著我們為民族之崛起而讀書!

TAG: 魯迅先生抬棺病魔中華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