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子良將中,誰的官最大?曹操最喜歡誰?”

五子良將歸屬曹操的時間不同,仕宦晉升的道路也不盡相同,在曹魏集團內部的地位有明顯的層次之分。

“五子良將中,誰的官最大?曹操最喜歡誰?”

五子良將

總的來看,樂進和于禁歸屬曹操的時間較早,資歷最深,官職地位也最高。張遼略次之,張郃、徐晃則名列最末,與樂進、于禁、張遼都沒法比。

怎麼看出來的呢?有以下幾個重要的時間節點值得注意:

一、曹操建安十一年《表稱樂進、于禁、張遼》中沒有張郃、徐晃

建安十一年(206年),曹操上表漢獻帝,稱讚樂進、于禁、張遼:“武力既弘,計略周備。質忠性一,守執節義。每臨戰攻,常為督率。奮強突固,無堅不陷。自援枹鼓,手不知倦。又遣別徵,統御師旅。撫眾則和,奉令無犯。當敵制決,靡有遺失。論功紀用,各宜顯寵。”

曹操專門上表皇帝稱讚個別人,不是常有的事情。縱觀《曹操集》,得到曹操上表稱讚的人,除樂進、于禁、張遼以外,僅有荀彧、郭嘉、田疇三人而已。這是非常高規格的一次表彰活動,但這次表彰中卻沒有張郃、徐晃,可知張郃、徐晃在曹操心目中的地位低於樂進、于禁、張遼。

“五子良將中,誰的官最大?曹操最喜歡誰?”

能得曹操真正信任的人不多

二、樂進、于禁、張遼獲得將軍號的時間早於張郃、徐晃

曹操上表為樂進、于禁、張遼論功,不僅僅是表彰,還有實質性的獎勵,樂進獲任折衝將軍,于禁獲任虎威將軍,張遼獲任蕩寇將軍。這雖然只是“雜號將軍”,但在當時獲得將軍號的將領非常少,而且雜號將軍怎麼說也高於偏、裨將軍,這也是力度很大的政治獎勵了。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此時張郃、徐晃都只是偏將軍。兩人是到建安十二年(207年),因從徵烏桓有功,才分別獲任平狄將軍、橫野將軍。

此時,張郃、徐晃貌似拉平了和樂進、于禁、張遼的差距。但是,接下來不久,樂進、于禁、張遼馬上又把距離拉開了。

一馬當先的是于禁。建安十五年(210年),于禁奉曹操之命奪朱靈兵權。于禁手持曹操令書,僅以數十騎直入朱靈大營,宣佈接管朱靈的部隊,將朱靈降級為“部下督”,朱靈及部下沒有一個人敢反抗。于禁完成任務乾淨利索,比曹操預期的還要漂亮,曹操十分驚喜,將於禁升任左將軍。

建安二十年(215年),因在合肥之戰中大破孫權,樂進升任右將軍,張遼升任徵東將軍。後來在曹丕即位後,張遼才得以升任與左、右將軍平級的前將軍,由此可知,張遼在任徵東將軍時,地位低於左將軍于禁和右將軍樂進。

而在此時,張郃、徐晃仍然只是平狄將軍、橫野將軍。事實上,一直到曹操去世,兩人的雜號將軍職務都沒有變動過。直到曹丕即位,張郃、徐晃才分別升任左、右將軍,終於可以和時任前將軍的張遼平起平坐了。

這真是三國版的“我奮鬥了十八年才能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

只不過,在這個時候,樂進已經去世,于禁則以降虜身份寓居東吳,張遼、張郃、徐晃若有機會在升官之後小聚一下,會不會在幾杯濁酒之後感慨物是人非呢?

“五子良將中,誰的官最大?曹操最喜歡誰?”

曹丕即位時,五子良將已成歷史雲煙

三、樂進、于禁、張遼封侯的時間早於張郃、徐晃

兩漢三國時期對侯爵的數量控制得很嚴格,能夠封侯的人,必是功勳卓著且得到君主高度認可,也足以體現封侯者的政治地位和社會地位。

五子良將中最先封侯的,是于禁。建安二年(197年),在徵張繡時,于禁討伐懲治了劫掠平民的青州兵,其嚴厲執法的態度和手段得到曹操的高度讚賞,獲封益壽亭侯。

同年九月,張繡退至劉表管轄的荊州境內的穰縣。曹操暫時放過張繡,掉頭去打袁術。在徵袁術之役中,樂進擔任先鋒有功,封為廣昌亭侯。

建安三年(198年),曹操徵呂布,張遼率兵歸降,賜爵關內侯。

而張郃和徐晃,都是在建安五年(200年)官渡之戰期間封的侯。張郃是率兵歸降曹操,立即拜偏將軍,封都亭侯。而徐晃則是襲擊袁紹運糧部隊有功,封都亭侯。

後來,于禁、張遼在建安十四年(209年)平定廬江賊陳蘭、梅成後,得以增加封邑。樂進在合肥之戰後也得到增邑。而張郃、徐晃在曹操生前封邑沒有任何增加。不難看出,曹操心中有桿秤,于禁、樂進、張遼,與張郃、徐晃,不在同一個重量級上。

在曹操死後,曹丕即魏王位,張遼進爵都鄉侯,曹丕稱帝后,再進晉陽侯,爵位升至縣侯,在曹魏的政治體制中,縣侯已是一般的異姓功臣所能達到的極限了。在張遼進爵至縣侯的同時,張郃、徐晃也分別進爵為鄚侯、楊侯,都得到了縣侯級別的爵位。

張郃和徐晃想必是皆大歡喜,唯一的遺憾是,這時的樂進和于禁已經不能和他們一起一爭高下了。

四、樂進、于禁、張遼獲得假節的時間早於張郃、徐晃

“節”是古代君主賜給高階官員或將領的代表君主行使權力的標誌,是施行刑罰特權的象徵。《晉書·職官志》載,漢魏以來,皇帝授予的“節”分為使持節、持節、假節三種,“使持節為上,持節次之,假節為下。使持節得殺二千石以下;持節殺無官位人,若軍事,得與使持節同;假節唯軍事得殺犯軍令者。”

此外,還有比“節”更厲害的“鉞”。《宋書·百官志》載:“假黃鉞,則專戮節將,非人臣常器矣。”意思是說,獲得“假黃鉞”授權者,有權殺掉持有“節”的將領,這不是一般的大臣所能獲得的,只能在非常特殊的時期授予非常特殊的人物。

五子良將中最早獲得“假節”的是張遼。建安十四年(209年)在平定廬江陳蘭、梅成之亂時,張遼登山履險,奮不顧身,得到曹操的讚賞,遂授予假節。

緊接著,在建安十五年(210年),于禁奪朱靈兵權有功,獲得“假節鉞”。假節鉞當是假節和假黃鉞的合稱,也就是說,于禁不僅自己持有“假節”,可以殺犯軍令者,而且還有“假黃鉞”,可以殺持有“假節”的將領。這地位和權力很明顯是在張遼之上了。

而且,曹操在世期間,曹氏集團的文武將官中,獲得“假節鉞”特權的,唯有于禁一人。這就很厲害了,這說明,

曹操對於禁有著非同尋常的信任,在於禁出事之前,他是穩居五子良將之首的

“五子良將中,誰的官最大?曹操最喜歡誰?”

到建安十七年(212年),樂進隨曹操南征孫權,也獲得了“假節”。而徐晃直到建安二十三年(218年)與劉備的漢中爭奪戰時才獲得“假節”,張郃則是在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夏侯淵戰死後,臨時代夏侯淵節度諸將,為方便張郃行事,曹操才派人從長安至漢中授予張郃“假節”之權。要不是夏侯淵意外死亡,張郃能不能得到曹操授予的“假節”,還真不好說。

“五子良將中,誰的官最大?曹操最喜歡誰?”

《三國無雙》張郃

所以,五子良將雖然被後人同列並稱,但他們在曹魏集團體制內部的地位卻不盡相同。大體可以分為兩個層次,于禁、樂進、張遼屬於較高的層次,其中尤以于禁最得曹操信任,而張郃、徐晃則明顯屬於相對稍低一些的層次。

TAG: 樂進于禁曹操假節徐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