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健的乾隆和我們的反思

在湖南衛視、芒果TV和伯璟文化出品的紀錄片《中國》第二季第八集《覲見》中,李雪健老師扮演乾隆。

李雪健的乾隆和我們的反思

〇 李雪健飾演的乾隆

這個“乾隆”不好演。

為什麼呢?

因為《覲見》這集講的,是一件有些尷尬的事。

沒錯,

馬戛爾尼訪華

李雪健的乾隆和我們的反思

故事以前講過。

簡單地說,就是乾隆五十八年——公元1793年,以馬戛爾尼為首的英國使團在中國進行了一次失敗的外交活動。他們興致勃勃而來,灰不溜秋而去,大清帝國則依然故我。如此結果,無疑是悲劇性的:

英國人沒能實現他們建立兩國外交關係和進行通商貿易的目的。

中國人失去了一次深入瞭解工業革命之後西方文明的機會。

當時東西方最強大的兩個國家失之交臂。

兩邊都虧了。

那麼,為什麼呢?

良好的開端

應該說,開始還是不錯的。

英國國王派出的,是一位有著眾多頭銜的老外交家:

國王陛下顧問

前駐俄大使

馬德拉斯總督

巴斯勳爵

白鷹榮譽團騎士

高階貴族

喬治·馬戛爾尼

李雪健的乾隆和我們的反思

〇 紀錄片《中國》 馬戛爾尼形象

使團的規模也大,成員多達上百人,加上水手大約七百,單單上船登記就花了好幾天。馬戛爾尼乘坐的獅子號更是英國皇家海軍一流軍艦,艦上大炮就有六十四門。隨船攜帶的禮物裝成了六百箱,總價值高達一萬三千英鎊。

李雪健的乾隆和我們的反思

更何況,出使的目的,被說成是為乾隆皇帝祝壽。

英王喬治三世還以“大不列顛、愛爾蘭和法蘭西國王,海上霸主,正統宗教捍衛者”的名義,祝中國皇帝萬壽無疆。

至少,在英國人看來,自己誠意滿滿。

可惜,乾隆皇帝沒有感覺。

事實上,作為天朝上國,曾經接待過的使團不要太多。

結果,正如紀錄片的解說詞所說:

在乾隆眼裡,這只是眾多使團中比較麻煩的一個,並沒有什麼特別。

皇帝也有資格自我感覺良好。

實際上馬戛爾尼來華前,大清的國家財政收入,平均每年有四千四百多萬兩銀子,十八行省的人口三億三千三百萬。乾隆在位的年頭也正在接近祖父康熙,耳朵旁邊卻清靜得多,或者準確地說只有頌歌,沒有逆言。

那麼請問,他又為什麼要對“洋鬼子”敞開國門?

這種心態,雪健老師不用一句臺詞,就不動聲色地表現得淋漓盡致。

麻煩就麻煩點吧,朕恩准了。

大度的皇帝甚至要求地方官熱情接待。

地方官也忠誠執行了聖上的旨意。

這簡直就是相見甚歡。

不過,麻煩還在後面。

觀念的衝突

麻煩起於覲見禮。

大清帝國的高階官員告訴馬戛爾尼,按照外邦藩屬覲見中華天子的規矩,英國使團應該行三跪九叩之禮。皇帝甚至設身處地給出瞭解決方案:西洋人用布扎腿,跪拜不便,那就在叩見時暫時鬆開綁腿布,行禮後再綁上就是。他還說,如果對方固執己見,那是會讓其他藩部使臣看笑話的。

馬戛爾尼斷然拒絕。

因為他見到自己的國王,都不會這樣。

再說,英使也不認為自己是外邦藩屬。

英國與大清,是平等的兩個主權國家。

結果,交涉很不愉快。

這就等於雞同鴨講。

講不通,還因為遊戲規則不同。

英國人認為:

處理關係應該靠法。

大清朝認為:

處理關係應該依禮。

不過這反而好了。

結果,儘管在乾隆皇帝看來,那些“貢使”不懂規矩,強悍無禮,他仍然表現出天朝上國君主應有的雍容大度,甚至對副使斯當東的兒子小斯當東,給予了特別的關愛和特殊的禮遇。

如果跟“野蠻人”計較,豈非自己不文明?

乾隆看小斯當東的眼神,竟然是慈父般的。

觀念的衝突能有這樣的結局,已經是萬幸。

背後的原因

然而算下來,還是大清吃虧。

事實上,主動提出建立外交和貿易關係的英吉利絕非什麼蕞爾島夷,而是已經取得了海上霸權的大帝國,工業革命的帶頭人。早在馬戛爾尼訪華之前,他們就有了以發明者女兒珍妮的名字命名的紡織機,後來又有了瓦特發明的蒸汽機。

使團帶來的,正是可以展示“歐洲科學和藝術進步”的禮物。

乾隆皇帝卻不屑一顧。

當然,也沒有了解對方國情的興趣。

也許,正如紀錄片的解說詞所說:

對於英國正在發生的那些變化,乾隆皇帝可能知之甚少。一個幅員遼闊的自給自足的大國,似乎完全可以不必理會一個遙遠的島國在做些什麼。

更何況,經過康熙、雍正和乾隆祖孫三代的治理,大清帝國社會穩定,制度日趨完善。歷朝歷代都發生過的問題,他們至少在技術層面上都解決了。沒有外戚干政,沒有宦官亂政,沒有藩鎮割據,沒有親王造反,鰲拜之後無權臣,雍正之後無奪嫡。民族問題和民生問題,也解決得最不錯。

大清帝國,沒有理由懷疑自己。

相反,他們要做的,是充分地展現信心滿滿。

不信請看雪健老師臉上,正是那樣一種表情。

因此,在打發了這些“不識好歹”的“島夷”後,乾隆皇帝耐心地告訴他們:天朝物產豐富,無所不有。念爾遠涉重洋來此,姑且收下貢品,其他免談。

這已經是很給面子了。

想想也是,沒有紡織機,上流社會的衣裝照樣花團錦簇;沒有蒸汽機,不是也沒耽誤皇帝南巡、官員赴任、讀書人進京趕考和老百姓生孩子嗎?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可是幾千年如此啊!

這樣看,乾隆皇帝好像也沒錯。

英國人也一樣。

他們要求作為主權國家平等交往,難道不對?

當然,中英雙方,也誰都沒贏。

歷史的惆悵

的確,這是一次沒有勝利者的鬥爭。

同樣,這也是沒有過錯方的衝突。

因此,它是悲劇性的。

什麼叫悲劇?

悲劇就是衝突雙方在站在各自的立場都沒錯,放在一起卻是矛盾的。

康德將這,稱為

二律背反。

人類社會只能在悲劇性的二律背反中前行,這就是歷史的惆悵。

TAG: 馬戛爾尼乾隆皇帝乾隆使團大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