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被譽為歐洲糧倉,為什麼還會發生饑荒,餓死了400萬人?

蘇聯的抄底行動

在整個歐洲地圖上,除了俄羅斯之外,最大的國家就是烏克蘭了。

烏克蘭的地形都是平原,土壤肥沃,簡直是農作物生長的搖籃,不愧是被譽為歐洲糧倉的國家。

烏克蘭被譽為歐洲糧倉,為什麼還會發生饑荒,餓死了400萬人?

但是令人震驚的是,這個“歐洲糧倉”卻發生了大饑荒,餓死了400萬人。

在烏克蘭的身上,究竟發生了什麼?

作為五年經濟計劃的開創者,斯大林無疑為人類社會做出了數不清的貢獻。

想要工業進步,必須要大力發展農業來進行支援,不過第一個五年計劃實施的時候,大部分的農民都非常地抵抗農業集體化。

農民的抵抗情緒這麼高也是有原因的,其實說白了,所謂的農業集體化,就是把農民手中的糧食收上來,然後用這些糧食出口,以換取外匯。

再拿這些外匯從國外購買高科技工業裝置,來支援國內的發展。

烏克蘭被譽為歐洲糧倉,為什麼還會發生饑荒,餓死了400萬人?

政策是好的,但是農民並不吃這一套。

對於農民來說,把糧食上交,自己基本的生活都沒法保證了,還談什麼未來發展呢?

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實施,其中面臨的巨大困難根本無法想象,不過想要徹底改變一個國家,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困難。

為了能將五年計劃實施下去,蘇聯開始進行抄底行動,民眾先是被強制性地上交糧食,然後從歐美各國引進了數萬高階工程師。

這些工程師都是花了大價錢請來的,他們的工作就是幫助蘇聯發展,這一度使得工程師成了令人神往的職業。

烏克蘭被譽為歐洲糧倉,為什麼還會發生饑荒,餓死了400萬人?

巧合的是,就在這個時候,蘇聯還遇上了一個巨大的機遇。

第一五年計劃開始沒多久,資本主義世界就爆發了一場嚴重的經濟危機,它從美國蔓延到全球,給資本主義帶了巨大的災難。

就是這個契機,讓蘇聯的工業開始大肆發展。

正巧蘇聯花大價錢引進人才,在歐美各國生活不下去的一些技術人才,紛紛跑到蘇聯謀出路,蘇聯就大肆引進西方的技術、人員、資金等等。

這無疑是幫助蘇聯工業發展的重要時機,讓蘇聯的社會主義工業化發展到了全新的階段。

烏克蘭被譽為歐洲糧倉,為什麼還會發生饑荒,餓死了400萬人?

當人民的生活有了顯著提高以後,農民對於農業集體化也沒有那麼抵抗了,溫飽以後,才能注重精神層面的發展了。

此後蘇聯開始著重提高中小學教育,還消滅了很多違規行業,這無疑是給蘇聯走向強大一個良好的開端。

蘇聯能夠成為歐洲第一工業國,就是因為五年計劃的成功實施,甚至後來能成為超級大國,也是這時候奠定的基礎。

雖然蘇聯的工業是搞上去了,但是與此同時,弊端也很快就顯現了。

為了這個五年計劃,蘇聯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烏克蘭被譽為歐洲糧倉,為什麼還會發生饑荒,餓死了400萬人?

烏克蘭的災荒是怎樣的場景?

因為每年都要向外出口大量的糧食,這就導致國內的糧食急劇減少,已經不夠吃了。

那時候的烏克蘭作為大糧倉,一下子被頂上了風口浪尖,原本烏克蘭的糧食是非常富裕的,但是實施農業集體化以後,外面的糧食不夠了,就只能打烏克蘭的主意了。

都說種糧食的靠老天爺吃飯,這個計劃一實施,可想而知烏克蘭遭受了巨大的壓力,更重要的是,他們甚至都遭遇了掠奪。

烏克蘭能鬧饑荒,完全是五年計劃作用下的弊端。

1932年,烏克蘭發生了慘絕人寰的大饑荒,這場饑荒一直持續了一年的時間。

烏克蘭被譽為歐洲糧倉,為什麼還會發生饑荒,餓死了400萬人?

整個烏克蘭都餓殍遍野,儘管民怨沸騰,但是他們卻無處說理,讓人震驚的是,當時烏克蘭的人口有八分之一是死於饑荒。

這無疑是一場人間浩劫,當時烏克蘭發生饑荒的時候,究竟是怎樣的場景呢?

在烏克蘭發生饑荒初期,僅僅只是因為出現了乾旱,不過這也算不上什麼災難,畢竟不是連年乾旱。

不過乾旱不久後又爆發了蝗災,這簡直就是“屋漏偏逢連夜雨”,災難接二連三的發生,讓很多民眾因此S於饑荒。

自古中國的天災必將伴隨著瘟疫,放在烏克蘭身上也是一樣的,瘟疫席捲了蘇聯,帶走了至少700萬人的性命,而其中有400萬是烏克蘭人。

不過烏克蘭有大饑荒,這些天災原因還這是佔據了一小部分的原因,更大的原因其實是人禍。

烏克蘭被譽為歐洲糧倉,為什麼還會發生饑荒,餓死了400萬人?

蘇聯在推行五年計劃後,最顯著的後遺症就是農民大大減少了,但是上繳糧食的任務卻沒有減少,所以大量的壓力一度到了烏克蘭的身上。

原本就因為乾旱糧食產量減少,還要實行五年計劃,讓很多百姓食不果腹,於是有人為了活下去了,就開始偷偷藏糧食。

為了能更多的徵收糧食,蘇聯政府甚至還專門頒出了條令:私藏糧食的都以死罪論處!同時政府出動隊伍,專門四處搜查糧食。

這原本表面上看僅僅只是蘇聯決策失誤造成的後果,但是因為這場饑荒規模大,影響廣,因此得到了很多西方國家的猜測:

這場饑荒就是蘇聯對於烏克蘭的一個人口清洗活動。

烏克蘭被譽為歐洲糧倉,為什麼還會發生饑荒,餓死了400萬人?

根據統計,出口的糧食大概夠700萬人活一年,而這竟然正好是在饑荒中餓死的人數,如果光從這個角度來看的話,確實有點巧合了。

不過這個“陰謀論”很快就被推翻了,因為發生饑荒以後,蘇聯政府也意識到了問題的所在,及時做了一些補救措施。

蘇聯不斷地往烏克蘭的饑荒地區運去食物,甚至開始搭設粥棚救濟難民,直到挺過了這場饑荒。

其實綜合來看,烏克蘭之所以造成了這麼嚴重的饑荒,除了天災之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決策失誤,斯大林的改革模式太激進了。

烏克蘭在歷史上一直都是多災多難的,這一次大饑荒並不是唯一的一次,也不會是最後一次。

烏克蘭被譽為歐洲糧倉,為什麼還會發生饑荒,餓死了400萬人?

歐洲糧倉成為饑荒重災區

蘇聯的饑荒一直持續到了40年代,讓人驚訝的是,作為“歐洲糧倉”的烏克蘭一直都是饑荒的重災區。

每一次饑荒都會讓幾十萬人喪失生命,而災荒發生的原因,大部分都是人禍。

在二戰期間,作為糧倉的烏克蘭又成為眾矢之的,在一場戰爭中,糧食永遠都是最重要的後援力量,很顯然大家都明白這一點。

所以盛產糧食的烏克蘭就成了各個國家哄搶的物件,中國有句話叫“城門失火殃及池魚”,這話放在烏克蘭的身上無比的貼切。

1941年,德國入侵蘇聯,他們的第一目標竟然就是烏克蘭。

烏克蘭被譽為歐洲糧倉,為什麼還會發生饑荒,餓死了400萬人?

蘇聯為了挫敗德國的計劃,只能無奈下令:烏克蘭地區的物資能搬走的全部搬走,在淪陷區,不能搬走的必須要全部毀掉。

為了抵抗德國的入侵,蘇聯自己忍痛炸掉了第聶伯河水電站上的大壩,這個大壩是烏克蘭水源的主要來源。

要知道,烏克蘭地域廣袤且都是平原,非常適合農作物生長,農業用地面積有4千多萬公頃,誰看到了不眼紅呢?

德國為了保住烏克蘭,不惜直接拿出120萬的兵力,用以抵擋蘇聯的進攻。

雙方在這裡曾經展開了激烈的打鬥,原本就已經窮困潦倒的烏克蘭,此刻已經被摧殘的千瘡百孔了。

烏克蘭被譽為歐洲糧倉,為什麼還會發生饑荒,餓死了400萬人?

很多農民在吃光了自己的糧食後,就只能啃樹皮,後來連樹皮都沒得啃了,他們甚至把目光放在了餓死的災民身上。

幾次三番的饑荒、戰爭,讓烏克蘭人民的生活苦不堪言,他們的房屋都被毀壞了,農民無法耕種,連最起碼的糧食都無法保證了。

儘管這樣,蘇聯的工業化還在迅速發展,很多農民為了活下去,只能進入城市參加工業生產。

更加致命的是,蘇聯對工人的待遇還在提高,這樣做的確可以在短時間內就讓蘇聯成為歐洲最強大的工業國,但是卻忽略了整個工農業已經出現了嚴重的失衡。

不得不承認蘇聯的計劃是成功的,不但後來將德國趕出了蘇聯,更是讓自己發展成了工業強國,但是這些年裡,卻沒人關心過烏克蘭民眾的死活。

烏克蘭被譽為歐洲糧倉,為什麼還會發生饑荒,餓死了400萬人?

在饑荒中,蘇聯所有被餓死的人裡,其中有一半竟然全是烏克蘭人民。

後來蘇聯解體時,赫魯曉夫把克里米亞地區送給烏克蘭,這無不是在為了當初的饑荒做補償。

後來的人們往往都讚歎蘇聯能夠成為世界第二大強國,斯大林鐵血的手腕帶領蘇聯走向了一條強者之路。

而那些曾經在饑荒中死去的烏克蘭民眾,最終也不過化成史書上那幾串冰冷的數字,自古以來有戰爭就有犧牲,不知道那些被迫犧牲的民眾們,看著家破人亡的場面,當時心中是怎樣的絕望跟無助?

時至今日,烏克蘭的現狀無不是給我們留下的一個深刻的教訓,任何時候民眾都是無辜的,沒有想打仗的人,也沒有想家破人亡的人。

烏克蘭被譽為歐洲糧倉,為什麼還會發生饑荒,餓死了400萬人?

只不過,歷史的車輪還在滾滾向前,誰也說不清是非功過,社會要發展,就必然是“你方唱罷我登場”的現狀。

希望世界和平,希望人類沒有災難,目前我們能做到就是吸取歷史教訓,虔誠祈禱早日恢復和平。

TAG: 烏克蘭饑荒蘇聯糧食五年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