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定了候景之亂的梁元帝,真的是一位明君嗎?

在南梁梁武帝執政的時候,南朝的發展達到了自劉宋初期最繁榮的程度。不過在梁武帝晚年的時候,其醉心於佛教,對於政務並不是十分用心,這讓南梁出現了一定的政治危機。隨著候景的加入和反叛,梁武帝被候景囚禁至死,這讓南梁的政局瞬間崩潰。

平定了候景之亂的梁元帝,真的是一位明君嗎?

梁武帝蕭衍

在這個時候,分散在各地的南梁皇族紛紛起兵響應,準備攻入建康,剷除候景。最終湘東王蕭繹指揮陳霸先和王僧辯等人擊敗了候景,收復了建康。之後蕭繹因為復國的功績而被眾人推舉成為了新的梁朝皇帝,是為梁元帝。

但是梁元帝在即位之後,卻沒有很好地重構梁朝內政,導致其都城江陵地區防禦薄弱,最終被西魏攻陷,其本人也被俘身死。有人說梁元帝的覆亡是因為其本身的性格侷限所導致的,那麼這些侷限又是什麼呢?

平定了候景之亂的梁元帝,真的是一位明君嗎?

梁元帝蕭繹

一、蕭繹攻伐至親

1。 蕭繹殺害蕭譽

梁元帝是梁武帝蕭衍的第七子,其年少的時候就對文學有著獨特的熱愛,也展露出了不俗的天賦,因此得到了蕭衍的賞識。在其成年之後,其被封為湘東王,駐守在江陵一帶。本來蕭衍冊立的昭明太子蕭統十分賢德,受到了百姓的支援,但是其英年早逝,讓南梁的繼承人出現了空缺。蕭衍後來冊立蕭統的胞弟蕭綱為太子,他知道這樣會讓蕭統的兒子們不滿,便將其三個兒子蕭歡,蕭譽和蕭詧分封為豫章王,河東和岳陽王,來彌補他們的損失。

平定了候景之亂的梁元帝,真的是一位明君嗎?

昭明太子蕭統

在蕭衍晚年的時候,其幾個兒子在各自的封地中都培植了自己的勢力,這讓蕭綱十分不安,而幾個藩王之間也都互相防備。在太清三年的時候,蕭衍任命蕭譽為湘州刺史,在其赴任的時候,蕭繹聽信了張纘的讒言,認為蕭譽將要聯合其弟弟雍州此時蕭詧一同進攻江陵,便將本來要給蕭譽的糧草沉入長江,並殺死了前來拜見自己的桂陽王蕭慥,蕭譽和蕭繹之間也因此產生了嫌隙。

在候景之亂髮生之後,蕭繹統領各路人馬起兵對抗候景,其對於蕭譽還是不太放心,便提出讓自己的官員去監督其糧草的運轉和人馬的行動。蕭譽聽到之後說:

各自軍府,何忽隸人?

這導致雙方正式決裂,蕭繹派出自己的世子蕭方等領兵進攻蕭譽所在的湘州,結果蕭方等力戰不敵,最終兵敗身死。之後蕭繹又先後派出了麾下將領鮑泉和王僧辯攻打湘州。最終王僧辯擊潰了湘州的守軍,捉到並殺死了蕭譽。

2。 蕭繹與蕭

的矛盾

蕭詧是昭明太子的第三子,其在蕭繹與蕭譽作戰的時候曾經多次派兵進攻江陵,希望蕭繹能夠撤軍回援,以此來解救湘州的蕭譽。但是其進攻卻大都無功而返,其與蕭繹直接也產生了十分尖銳的矛盾。

平定了候景之亂的梁元帝,真的是一位明君嗎?

蕭詧後來成為了西梁的皇帝

也正是因為蕭詧與西魏的勾結,讓西魏的軍隊在後面可以快速渡過漢水,在梁軍做好準備之前包圍江陵。可以說後來將領的陷落最重要的原因便是蕭詧與西魏勾結,導致漢水北方的防守缺失,而這一切又是因為蕭繹因為猜忌發起的對蕭譽的進攻,破壞了宗室之間的紐帶,分散了南梁的防禦力量,蕭繹是要為自己的莽撞與多疑付出代價的。

二、蕭繹生性多疑,剛愎自用

1。 蕭繹險殺王僧辯

在蕭繹擔任湘東王時期,其麾下真正有能力軍事將領並不是很多,其中王僧辯絕對是最突出的一個,其在從軍之後就顯露出了不俗的軍事才能,也得到了蕭繹的重用。不過蕭繹對於這樣一位自己培養出來的將軍似乎也不能做到完全信任。

平定了候景之亂的梁元帝,真的是一位明君嗎?

南梁名將王僧辯像

在其準備攻打湘州的蕭譽的時候,其曾經選擇王僧辯來擔任江陵軍隊的主帥。但是王僧辯卻認為當時部隊的準備工作做得並不是很充分,於是要求暫緩出兵。但是王僧辯的請求在蕭繹看來是一種故意的拖延,他甚至認為王僧辯在當時與蕭譽有勾結,圖謀對自己不利。於是其抽出寶劍砍傷了王僧辯,直接導致其昏厥。如果不是後來王僧辯的母親前往蕭繹的府上謝罪,讓其稍微平息的怒火,賞賜給了王僧辯一些好藥的話,這位後來平定侯景之亂的功臣,恐怕就要喪命於自己主公的劍下了。

2。 蕭繹拒絕遷都建康

在後來蕭繹即位登基之後,其身邊的部分大臣都勸其從將領搬到都城建康,以此來安定百姓的恐慌,重整政府的正常秩序。針對這個問題,蕭繹召集了群臣展開了詳細的討論。

支援遷都建康的大臣們覺得建康作為南梁的都城,代表著帝位的正統,只有搬到了建康,蕭繹的統治地位才能真正穩固,而且先皇的陵寢也在建康城附近,這種做法無疑是更加符合禮制的。

平定了候景之亂的梁元帝,真的是一位明君嗎?

侯景之亂對建康造成了嚴重的破壞

而支援留守將領的群臣們則認為建康在候景之亂的過程中已經遭到了嚴重的破壞,而且當時北齊的勢力範圍已經擴充套件到了長江北岸,與建康只有一江之隔,如果遷到建康將會讓蕭繹處於危險的境地。

然而實際上當時的江陵地區其實也受到了西魏的威脅,而且與北齊相比,南梁與西魏的關係顯然更加緊張。他們剛剛趁著梁朝亂局奪取了原先由蕭紀佔據的蜀地,還和北方的蕭詧相互勾結。而北齊則和南梁政府保持了相對和諧的外交關係。因此在朝堂之上贊成遷都建康的人佔據大多數。

平定了候景之亂的梁元帝,真的是一位明君嗎?

攻陷江陵的西魏名將於謹

然而組織這場討論的梁元帝本人的心中卻似乎早已有了標準答案,其選擇支援留守江陵的方案,這讓包括朱買臣在內的眾多大臣十分不滿,而之後的事態發展也驗證了他們的猜測,江陵城終究還是淪陷在西魏軍隊的攻擊之下。

三、蕭繹熱衷讀書卻嫉賢妒能

1。 蕭繹迫害文人

蕭繹從年少的時候開始,就十分熱愛讀書,由於其年少的時候患病盲了一目,因此其讀書多有不便,只能命人在自己身邊為自己讀書。甚至在他晚上睡覺的時候,其都要在每更天為自己安排一個讀書的僕從,如果他們停止朗讀或者有缺漏的話,蕭繹就會從睡夢中醒來對其進行更正,從中我們可以看出蕭繹深厚的文學造詣和對於讀書的喜愛。

平定了候景之亂的梁元帝,真的是一位明君嗎?

梁元帝熱愛讀書

而這也讓他在文壇頗有名氣,並且和當時不少著名文人保持著不錯的關係。但是一旦這些文人的才學或者名聲超過了自己,蕭繹就會對他們十分嫉妒,並且想方設法地迫害他們。比如其姑母的幾個兒子都頗有文名,蕭繹對其十分反感。他於是將自己寵姬王氏兄長的名字改為王琳,這和他姑父的名字相同,以此來發洩自己的不良情緒。

當時還有一位名叫劉之遴的學者,很有才華,這讓蕭繹十分嫉妒,於是便派人賜予其毒藥將其毒死,這樣的做法顯然不是一位有涵養的讀書人能夠做出來的。

2。 蕭繹焚書

蕭繹在其一生中積極進行藏書工作,其在將領地區修建了龐大的圖書館來收納自己收集的書籍。不過在江陵城破之時,其卻點燃了這個圖書館,將這些寶貴的資料付之一炬。因為他認為自己飽讀詩書,最終還是沒能守衛好江陵城,也沒有做成一位好皇帝,他覺得讀書沒有任何用處。

在後來其被西魏江陵擒獲之後,西魏的將領們也向其蕭繹詢問其焚燒圖書的原因,蕭繹回答道:

讀書萬卷,猶有今日,故焚之。

這似乎是一聲文人天子的哀嘆,但是在王夫之等後世學者看來卻不盡然。他們認為;梁元帝並不是真正的讀書人,因為真正的讀書人不會作出燒燬圖書並將亡國的責任推到書籍上的行為。蕭繹的做法充分地體現了其內心的自私與脆弱,其讀書的行為可能只是為了維持其好學的形象,而並不是出於對於讀書的喜愛,這種虛偽的做法也是他無法成為一名優秀君主的重要原因。

平定了候景之亂的梁元帝,真的是一位明君嗎?

梁元帝焚燬藏書樓閣

結語

蕭繹作為平定了侯景之亂的君主,其政治生涯也不能算是毫無作為。而且其提拔的陳霸先和王僧辯等人也確實都有著不俗的能力,為南朝的後續發展做出了不小的貢獻。但是蕭繹本人也確實有著不少問題,這也讓其不能被稱為一位明君。

首先是蕭繹生性多疑,心胸狹隘無論是對於自己的骨肉至親還是心腹大臣都不能做到完全的信任。其僅僅憑著張纘的一面之詞就和自己的侄兒開戰,甚至全然不顧當時自己的父親蕭衍還被候景囚禁在建康城中,這種不顧道義的行為令人所不齒。其砍傷王僧辯,以及毒殺劉之遴的行為更是其人生的重大汙點。

另一方面蕭繹雖然飽讀詩書,但是其並沒有真正形成讀書人的涵養,也缺乏優秀的政治眼光。甚至其根本就不喜歡讀書,只不過是為了塑造一個好學者的形象,而這個形象的破滅讓無數典籍灰飛煙滅,給中華文化的傳承造成了極大的打擊。或許蕭繹在獄中的詩歌才能準確的描述他的一生吧:

松風侵曉哀,霜霧當夜來,寂寥千載後,誰畏軒轅臺?

參考文獻:

【1】《資治通鑑》

【2】《南史·梁元帝蕭繹本紀》

TAG: 蕭繹蕭譽王僧辯建康南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