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歷史上最愛御駕親征的皇帝

提到古代的御駕親征,在現代人看來,這裡面最大的意義就是鼓舞士氣,讓將士感覺到“陛下與我同在”。古往今來,漢高祖劉邦、漢武帝劉徹、魏孝文帝拓跋燾、北周武帝宇文邕、隋煬帝楊廣(三徵高麗)、唐太宗(徵高麗)、宋太宗趙光義、明英宗朱祁鎮(土木堡之變)、努爾哈赤(統一女真)、皇太極(統一外遼)、康熙(親征葛爾丹)都有過御駕親征的經歷。不過說起其中的翹楚,那就是今天要說的這位,明朝永樂大帝朱棣,五次徵漠北,次次都是身先士卒,絕對是中國歷史御駕親征第一人。

蒙古貴族勢力在元末明初經歷了幾十年的演變和分裂。元順帝逃往漠北後,於明洪武三年(1370年)死於應昌(今內蒙古多倫東北)。皇太子愛猷識理達臘繼位,逃往和林,史稱“北元”。

明永樂初年,蒙古貴族勢力內部互相殘殺,遂分裂為韃靼、瓦剌和兀良哈三部。韃靼部居住在今貝加爾湖以南和蒙古人民共和國的大部分地區;瓦剌部居住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國西部和準噶爾盆地一帶;兀良哈部聚居在今老哈河和遼河流域一帶。三部之間經常互相殘殺,並不時侵擾明朝邊疆。朱元璋對蒙古貴族勢力始終採取努力通好,積極防禦的政策。明成祖繼承了明太祖對待蒙古貴族的政策。

他是歷史上最愛御駕親征的皇帝

他一面與之修好,封蒙古部落酋長為王,賜予金銀、布帛、糧食等物品,爭取相安無事。如朱棣封瓦剌部首領馬哈木為順寧王,在韃靼部首領本雅失裡稱汗時,成祖多次遣使通好。另一方面,如果蒙古貴族無理侵擾,就給予堅決打擊。三部中以韃靼部最為強盛,本雅失裡因此而驕,對明朝抱不友好態度。明永樂七年(1409年),朱棣派遣使臣郭驥去韃靼,結果被殺,這個事件成了戰爭的導火線。朱棣忍無可忍,遂決心征討韃靼。

大明永樂七年七月,明成祖朱棣命令淇國公丘福為徵虜大將軍,王聰、火真副之,王忠、李遠為參將,率精騎10萬出征韃靼。臨行前,朱棣擔心丘福會以兵力強盛而輕敵,特地告誡說:“毋失機,毋輕犯敵,毋為所治,一舉未捷俟再舉。”八月,丘福率軍出塞,前鋒抵達臚朐河南岸,殲滅了靼韃的遊兵,乘勝過河,俘敵官員1人。丘福不顧諸將勸阻,對俘虜的話信以為真,並讓其為嚮導,結果,孤軍深入,中了本雅失裡的埋伏,五將軍皆歿,全軍覆滅。敗訊傳至朝廷,朱棣大為惱怒。為了消塗邊患,決計御駕親征。

他是歷史上最愛御駕親征的皇帝

第一次:大明永樂八年(1410年)二月,朱棣率50萬大軍御駕親征,並呼叫武剛車3萬輛,運糧20萬石,隨軍隊行動。沿途每10天行程存一批糧,以備回返時食用。三月出塞,抵凌霄峰。四月,抵闊灤海。五月初,進至臚朐河流域,朱棣更名為“飲馬河”。本雅失裡聞訊明軍大舉進攻,盡棄輜重孳畜,僅率七騎西逃瓦剌部。太師阿魯臺則東逃。朱棣打敗本雅失裡後,揮師攻擊阿魯臺,雙方交戰于飛雲壑和靜虜鎮。朱棣親率精騎直衝敵陣,阿魯臺墜馬,然後逃遁。朱棣乘機追擊,斬殺無數。這時,明軍食糧已盡,朱棣命令停止進攻,勝利還師。韃靼部經過這次打擊,嚮明朝稱臣,每年嚮明朝進貢馬匹。明朝也給予優厚的賞賜,其部臣阿魯臺接受明朝給他的和寧王的封號。

韃靼敗後,瓦剌部逐漸強盛起來。瓦剌首領仗恃勢強,出兵襲殺了本雅失裡,並一再聲稱要進攻韃靼。阿魯臺多次請求明成祖出兵攻打瓦剌,為其故主本雅失裡報仇。阿魯臺還率餘部奔至明長城附近。與此同時,瓦剌部不斷要挾明朝厚賞,妄想佔領明朝的寧夏、甘肅地區,屯兵邊境,向漠南進逼。朱棣為了滿足韃靼部的請求,也為了明朝邊境的安寧,決定親率30萬大軍征討瓦剌部。

第二次:大明永樂十二年(1414年)三月,車駕由京師出發,並讓皇太孫從行。四月,師至興和,舉行大規模閱兵式。六月初,前鋒在三峽口,擊敗瓦剌部遊兵。朱棣乘勢向西北方向進攻。行至忽蘭忽失溫,遭瓦剌軍的依山阻抗。朱棣便以精騎引誘瓦剌軍離開山勢出戰,另外部署神機炮及時炮擊,自己率鐵騎衝入敵陣,殺敵無數。瓦剌軍遂大敗。朱棣順勢追擊,並分兵三路夾擊瓦剌軍的反撲,親率一路精騎再次衝入敵陣,瓦剌軍敗遁。瓦剌部受此重創,此後多年不敢犯邊。次年,瓦剌嚮明朝貢馬謝罪。

他是歷史上最愛御駕親征的皇帝

韃靼部在明朝幫他打敗瓦剌後,經過數年的恢復,勢力日漸強盛起來,曾兩次乘瓦剌部為明重創之危擊敗瓦剌部。對明朝,阿魯臺改變依附政策,重新反叛明朝,輕侮或拘留明朝使節,並時常出沒塞下,騷擾劫掠。朱棣為此致書勸止阿魯臺,但阿魯臺不予理會,依舊我行我素。明永樂十九年(1421年)十月,阿魯臺竟大舉圍攻明朝北方重鎮興和,擊殺明都指揮王祥。為了打擊韃靼的侵擾活動,朱棣決意第三次親征。

第三次:大明永樂二十年(1422年)二月,朱棣令呼叫驢34萬匹,車177500多輛,挽車伕235000多人,共運載糧食37萬石,隨大軍出征。三月,車駕出北京,主力仍沿故路北上。軍至宣府東南之雞鳴山時,阿魯臺聞悉朱棣親證,乘夜從興和逃跑,避而不戰。諸將請求追擊,朱棣命暫緩追擊。

他是歷史上最愛御駕親征的皇帝

五月,師過偏嶺,舉行閱兵式。朱棣告諭兵將:“兵行猶水,水因地而順流,兵因敵而作勢,水無常行,兵無常勢,能因敵變化取勝者,得勢者也。”為了鼓舞士氣,朱棣作平虜曲,供將士傳唱,七月,師至煞胡原,俘獲阿魯臺部屬,從而得知阿魯臺丟馬棄甲從闊灤海北遁。朱棣懼重蹈丘福深入陷沒之覆轍,下令停止追擊。回師途中,朱棣認為兀良哈部為阿魯臺之羽翼,遂選派步騎2萬,五路並進攻打兀良哈部。師至屈裂兒河。兀良哈部得知明軍來攻,倉皇西逃。朱棣指揮軍隊夾擊圍殲,大敗兀良哈部。九月初,回師至北京。

第四次:大明永樂二十一年(1423年),韃靼首領阿魯臺以為明朝放鬆了警惕,不會出徵,決意率眾襲擾明朝邊境。朱棣聞悉阿魯臺又來侵犯,決定再次親征,八月初,朱棣舉行宴會,宴請從徵五軍將領。隨後舉行閱兵式。九月上旬,師至沙城。阿魯臺部眾阿失帖木兒率部眾降附。十月,明軍繼續北上。韃靼王子也先土幹率部眾來降。朱棣立即封其為忠勇王,賜名金忠,餘者皆有賞。十一月班師回京。

他是歷史上最愛御駕親征的皇帝

第五次:大明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正月,韃靼阿魯臺出兵擾襲大同等地,朱棣決定第五次親征。忠勇王金忠自降明後,屢請出兵攻擊阿魯臺,願作前鋒效力。朱棣批准了他的請求。四月,師出北京北上,進軍途中,命忠所部捕獲阿魯臺部屬,得知阿魯臺遠遁,分兵搜抄,未見蹤影。朱棣遂令班師。七月,回師至榆木川,十八日朱棣病死軍中。

【轉載僅供思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權問題,請後臺留言,立即刪除】

TAG: 朱棣阿魯臺韃靼明朝明永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