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史上科舉家族的聯姻文化(張靖鳴)

中國古代婚姻講究門當戶對,男女雙方要求家庭狀況大體相同。而科舉家族對於子女婚姻條件則更苛求,強調對方家族背景與社會地位,希望利用聯姻機會,為子弟創造良好環境和社會關係網。

明清之際,湖北武昌縣(今鄂州市)科舉家族之間聯姻者甚多。居住在武昌縣城東繡衣坊的王家璧家族名聲顯赫,王家璧的高祖王封燕娶本邑崇禎丁丑進士錢塘知縣鄔明昌的侄孫女、順治乙未科進士桐城知縣鄔汝楫之女為妻。 鄔氏家族是明清更迭之際的科舉名門,而王氏家族則是仕宦和著述家族。像這樣的情況,聯姻雙方首先看個人情況與文化背景,再是家族的社會影響,這是聯姻的重要因素。

神山鄉(今大灣)嚴氏家族嚴履壬的太太高祖嚴忠王娶柳氏家族萬曆辛卯科舉人陝西渠縣知縣神水府知府柳東之女。太高祖嚴自威娶康熙庚辰科進士貴州巡撫張謙之女、康熙丁酉科舉人安州知州張元鈺胞妹。高祖嚴元生娶柳東的曾孫女、邑庠生柳復陽孫女、邑庠生柳煒之女。曾祖嚴以虛娶太學生熊耀祖之女。祖父嚴得三娶邑庠生張巨川孫女、邑庠生張華南之女。父親嚴濟川娶邑庠生士張訓侄孫女、儒士張大泰之女、上庠生張華林之姊。從嚴履壬家庭六代人的聯姻情況來看,嚴氏同張氏三代聯姻;如果張氏三代有血緣關係,那麼這種情況可稱“世婚”。嚴氏家族秀才達200餘人,堪稱書香家族,而同鄉的柳氏與張氏都是官宦之家,這是嚴氏家族在婚姻擇取上非常看重的,對後嗣發展及加強家族在本地社會地位將起到重要作用。

鄂州史上科舉家族的聯姻文化(張靖鳴)

武昌與咸寧、大冶、江夏毗鄰,又同屬武昌府,士子們經常在一起參加省府科舉考試。武昌與黃岡僅一江之隔,兩地文人交往較多,這些均成為武昌科舉家族與臨近府縣科舉家族聯姻的潛在因素。

葛店清末翰林範德權是順天乙亥科鄉試舉人、光緒壬辰科進士、翰林院庶吉士,他的科考硃卷記載的家庭姻婭情況很複雜。範德權祖母是江夏邑庠生王忠伯之女,母親是江夏嘉慶乙丑科進士胡述文之女,次姊嫁江夏貢生胡紹先之子庠生有彥,三姊嫁黃岡貢生張錦林之子庠生張榮,胞妹嫁太湖恩科翰林院修撰山西按察使趙文楷曾孫、道光辛丑翰林編修廣東按察使趙畇之孫、候選同知趙繼佶之子、同治戊辰科翰林江蘇候補道趙繼椿之侄、庚辰科翰林會試同考官趙曾重親弟、優貢生趙曾槐。本人娶湖北浠水縣翰林院修撰陳沆之孫女、嘉慶丁丑科翰林掌陝西道監察御史陳澐侄孫女、道光甲辰科翰林陳延經之女、光緒乙丑科翰林陳曾佑之胞姑母;繼娶俞氏是浙江湖州嘉慶乙未科翰林編修廣西右江兵備道俞恆澤曾孫女、直隸州知州俞進麟孫女、咸豐壬子科翰林湖北學政記名御史俞奎垣之女。子慶鎬聘東湖縣辛酉科解元王賡颺之女。女一嫁給翰林院修撰陳沆曾孫、道光甲辰科翰林陳延經之孫、中書科中書恩浦之子曾得。從上述資料看出範德權四代聯姻中有七人與周邊的江夏、浠水、黃岡科舉家族成員娶聘,兩人與外省科舉家族聯姻。範氏與周邊聯姻的江夏、浠水、黃岡都是科舉大縣,在湖北科舉上享有佳譽,其中浠水縣陳沆家族是翰林家族,陳沆是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殿試狀元,陳沆和他的弟弟陳沄先入翰林院後任地方監察御史,“京都二陳”為朝野矚目;像這樣集功名與仕途通達的家族無疑是範氏家族聯姻的最佳選擇,從中可以窺見範氏家族士子文化交往的開闊視野以及聯姻敏感性。與範氏聯姻的江蘇太湖趙氏及浙江湖州俞氏是著名科舉家族,有清一代,太湖縣出了兩科狀元,其一為趙文楷,他是嘉慶元年(1796)丙辰恩科狀元,其家族一度出現四代翰林。原國家政協副主席、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就是趙文楷的六世孫。名門聯姻,根深葉茂,合肥的李鴻章家族、黃梅的帥承瀛家族、壽州的孫家鼐家族、蕭山的湯金釗家族、浠水的陳沆家族等,都是趙家兒女親家。趙文楷的孫女趙小蓮嫁給了合肥的李鴻章,而陳沆的曾孫女陳邦織嫁給了趙樸初,這樣的聯姻情況,實質上是以文緣、血緣、地緣為紐帶而構建的多邊形姻婭圈與利益資源共享的關係網。範氏家族之所以能與江蘇趙氏、浙江俞氏、湖北陳氏幾個科舉名族聯姻,因為本身具備非同尋常的社會影響,範氏家族作為武昌縣唯一的翰林家族,早已蜚聲文苑。居翰林兄弟之首的範鶴生的身份特殊,他是湖廣總督張之洞的恩師,他的伯樂之名享譽朝野,為士林仰慕。作為翰林兄弟範德鎔、範德權的父親範志熙是同光時期詩人、藏書家。從他詩集的唱和物件反映出與權貴名流的交往。如此觀之,幾個家族的文化與影響實力相近,締成了一段名門聯姻佳話。

鄂州史上科舉家族的聯姻文化(張靖鳴)

範氏家族與本鄉聯姻則更多,至今葛店街頭流傳有“陳範不分家”之語。陳、範這兩個家族世居葛店街,屋宇毗鄰,和睦相處,雙方都有重教興族的傳統,陳氏家族以仕宦著稱,而範氏則以文化立世,齊名遐邇。查《範氏宗譜》,範氏家族子弟娶陳氏聯姻約有十代,最少有數十人。最有趣的是範廷鑑的孫子六人與陳家聯姻,範陳鯉娶了漕運總督陳中孚次女、範賜鯉娶了他的七女、範際鯉娶了他的八女。範德慶娶了陳中乾的次女、範德敏娶了陳中升的女兒、範德昉娶了陳抗希的長女。其中範先榮、範先春、範先恩三位嫡親兄弟與漕運總督陳中孚為兒女親家,這種聯姻狀況與地位權勢不無關聯,有利於雙方門第勢力在當地的擴張,反映出婚姻選擇上強烈的功利性色彩。

鄂州史上科舉家族的聯姻文化(張靖鳴)

上述家族聯姻堪稱是鄂州婚姻史上的文化奇觀,這是封建時代“門閥制度”思想衍生的一種特殊現象,表現出階層固化的婚姻價值觀。這種聯姻觀念在今天顯然是不合時宜的,當下男女青年自由自主的擇偶觀擁有更多的選擇方式與空間,從而賦予新的婚姻理念。

來新夏主編:《清代科舉人物家傳資料彙編》2集,學苑出版社,2006年,第81頁。

來新夏主編:《清代科舉人物家傳資料彙編》66集,學苑出版社,2006年,第105頁。

來新夏主編:《清代科舉人物家傳資料彙編》18集,學苑出版社,2006年,第459頁

葛店經義堂《範氏支譜》,1908年刊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藏稿,卷八,第1頁、8頁、49頁。

本文作者張靖鳴,湖北鄂州人。學者、作家。曾擔任鄂州職業大學雕花剪紙技能大師工作室負責人、張裕釗書法文化博物館文化建設負責人。

鄂州史上科舉家族的聯姻文化(張靖鳴)

張靖鳴(右二)在民間採風

蒐集民間資料一萬餘篇(首)、拍攝圖片五萬餘張、音像資料三百餘段。主持和參與科研課題十餘項。題寫序文、發表學術論文六十餘篇。主要著述有《樊棘詩文選》《鏡鑑雜稿》《竹林聯箋》《張裕釗書法文化博物館陳列大綱》《文史日記》《敦義儒林》(編著)《張裕釗卷》(執行主編)《山水鄉愁 歌遊鄂州》(副主編)《鄂州文化簡史》(副主編)。點校《絸翁錄存》《朱峙三日記》(四冊)。另外,還指導合唱《長征組歌》(全場)演出在中央電視臺播出,演唱鄂州民歌《放鷹號子》在湖北衛視播出。

TAG: 家族聯姻科舉翰林範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