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趙宋王朝遺棄半生的女人孟皇后,卻數次挽救宋王朝於危亡

提起孟皇后,大概很多人都不知道是誰?但提起趙構,大家就應該記得了。“靖康之恥”後,身為宋徽宗第九子的趙構,本來沒有機會繼承大統。然而他卻順利登上皇位,成為南宋的開國皇帝。這一切離不開跟他關係甚遠又彼此密切聯絡的一個女人:孟皇后。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下這位孟皇后:一個被趙宋王朝遺棄半生的女人,卻數次挽救宋王朝於危亡的女人。

那麼為什麼說孟皇后和宋哲宗的關係甚遠又彼此密切聯絡?孟皇后是宋哲宗的第一位皇后,但當上皇后不久,就被廢出宮外。等到宋徽宗繼位,一向喜愛孟皇后的向太后要求徽宗下旨將孟氏接進宮中,恢復後位。因為孟氏上一次被立為皇后是在宋哲宗元祐年間,所以孟皇后就這樣被尊稱為“元祐皇后”。好景不長,向太后病逝,孟氏二度被廢,重回瑤華宮,做女道士。

宋欽宗時期,趙桓感嘆孟氏遭遇悲涼,想重新將她接回宮中,尊為“元祐皇后”。詔令還未發出,金兵就攻陷了汴京,孟皇后就這樣被宋王朝遺忘在了瑤華宮的道觀裡。趙構作為宋徽宗的第九子與宋哲宗時期的孟皇后八竿子打不到一起,甚至宋徽宗還因元祐舊黨事件將孟皇后廢除,二者之間不僅關係甚遠,還有一點舊怨在裡面。

但他們同時又關係密切,金人攻陷汴京,擄去了宋朝的所有皇室成員,他們作為被遺落的皇室成員,身上自然肩負著復興宋朝皇室的責任,也恰恰因為這份責任,宋高宗趙構才能借孟皇后登上皇位。孟皇后也因此挽救了宋王朝,成就了她人生的輝煌時刻,留名青史。很多人都將孟皇后的輝煌歸功於運氣。而我想說的是,不僅僅是運氣那麼簡單,還有她獨特的人生智慧。

被趙宋王朝遺棄半生的女人孟皇后,卻數次挽救宋王朝於危亡

一:尊孝長輩,不抱怨生活的不公。

被選上皇后實屬她的幸運。年僅九歲的宋哲宗登位,奶奶高太皇太后垂簾聽政,從此開始包辦了宋高宗人生的一切。選皇后就成為了重中之重,既不能家室太高,防止外戚干政,又不能家室太低,配不上皇室的身份。孟氏,北宋眉州防禦使、馬軍都虞侯、贈太尉孟元的孫女。單身世這一步,孟氏已經受到了高太皇太后的青睞,在一眾的秀女中脫穎而出。

經過一番考察,孟氏秀外慧中、知書達理的性格深受高太皇太后和向太后的喜愛,成為大宋皇后的候選人。兩位太后對孟氏則是越看越喜歡,不僅親自教授她女儀,甚至為她和皇帝的婚禮操碎了心。史書記載:尚書左僕射呂大防任奉迎使、同知樞密院韓中彥為副手、尚書左丞蘇頌任發策使、籤書樞密院事王巖叟為副手、尚書右丞蘇轍任告期使,皇叔祖宗景為副手……這個名單還有長長的一串,最後皇帝親自到文德殿冊封她為皇后。

由此,可見高太皇太后和向太后對孟氏的喜愛的程度。高太皇太后甚至還特意囑咐宋哲宗:“得此賢內助,可不是一件小事!”深受長輩喜愛的孟氏,本可以在皇宮中如魚得水。但她沒想到的是,這是因為長輩的這份喜愛,她失去了皇帝的那份愛。

一份被長輩包辦的婚姻,宋哲宗一開始就是拒絕的。他渴望自己掌握政權,決定自己的政治大事,包括婚姻。孟氏就好比是一枚已經被打造好的寶玉,讓宋哲宗挑不出一點錯,但這枚寶玉身上全是高太皇太后的影子。所以在一年後高太皇太后病逝,宋哲宗立刻疏遠了孟氏。孟氏自知自己無法得到皇帝的寵愛,就把所有的心思放在了向太后和公主的身上,無論宋哲宗的新寵劉婕妤怎樣挑釁,她都不為所動,安靜地做好她作為皇后的本分。

她做好了皇帝的本分,卻還是輸給母親這個身份。公元1096年,孟氏不到三歲的女兒突生大病,孟皇后的家人為小公主和皇后祈福,劉婕妤添油加醋地說皇后在搞符咒之術。孟氏有愛女之心,哲宗卻沾沾自喜,終於可以藉此罷免皇后。哲宗屈打成招,將孟氏以“旁惑邪言,陰挾媚道”為由,廢除孟氏的皇后之位。出居瑤華宮,號華陽教主、玉清妙靜仙師,法號衝真。孟氏就這樣被趕下後位,成了道姑。但這一切,向太后是看在眼裡的。

她當時沒有什麼舉措,但在公元1100年,二十四歲的哲宗英年早逝,因死後無子,其弟趙佶繼位,是為宋徽宗。向太后立馬就要皇帝將孟氏接回皇宮,復位她皇后的尊號。那位在她被廢后順利當上皇后的劉婕妤,在宋徽宗坐上皇位之後,一直對她“頗干預外事,且以不謹慎聞” 十分惱火,一直想要廢除這個皇后。最後劉婕妤在之前擁護她的原班人馬的逼迫下,用簾鉤結束了自己的一生,時年僅35歲。劉婕妤死跟她平時的張狂密不可分,她認不清此時的宋徽宗不是曾經的宋哲宗,這個皇帝怎麼可能對你一個曾經的皇后言聽計從了。

所以,她的死只能說自己不夠從聰明。孟氏的聰明沒有也沒有換來皇帝的憐憫,在向太后去世,她又被宋徽宗踢出宮去,重新當起她瑤華宮的女道士。這是這份聰明使她足夠的幸運,免於一難。由此看來上天還是公平的,二十多年的瑤華宮生活換來了一份生機。曾經的高太皇太后感嘆說:“這人賢淑,可惜福氣太薄。今後國家有變故,一定是這個人擔當。”沒想到,一語成讖。金人擄走大量的皇室成員,這個早已被宋王朝遺忘的孟氏由此獲得一份生機,也由此改變了命運。

二:臨危不亂,曉之以情動之以理。

金軍撤退後,開封城留下了張邦昌為首的傀儡政府。沒有宋代朝臣支援又膽小懦弱的張邦昌自知自己是無法支撐這個局面,於是就請人將留在京城的廢后孟氏接回來主持大局。為什麼在得知自己無法支撐局面的時候,張邦昌為接受提議請孟氏回來主持大局?為什麼宋代朝臣在面對危局時,第一個想到的是孟皇后?不僅僅是因為她是留守不多的皇室貴族,更重要的是她曾經在皇后之位上的出色表現。她賢良自淑、端莊有禮的表現不只是贏得太后們的喜愛,更是在朝臣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唯一對她這些表現沒有好感的,當時可能只有他丈夫宋哲宗一人。

被趙宋王朝遺棄半生的女人孟皇后,卻數次挽救宋王朝於危亡

孟氏也沒有辜負朝臣的期望,她冷靜的分析局勢,要先尋找皇室遺孤,再可恢復朝堂。當時的趙宋王朝只有宋徽宗的第九子——康王趙構因為當時不在京城逃過一劫。當時的朝局動盪,皇帝沒那麼容易當。孟氏擔心趙構不肯前往京城承擔這份責任,先去信一封“國家已經到了危亡的時刻,我作為大宋的媳婦,不敢袖手旁觀。於是我冒著生命的危險,在眾人的勸說下垂簾聽政,準備和金兵決一死戰。而你是太上皇的兒子、皇帝的親弟弟,在國家面臨危難之際,更應該挺身而出,同金兵抗爭到底。現在國家急需一個統一者、領導者,我再三思考,認為你是最合適的人選。”孟氏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康王趙構接受了這份使命。

得到康王的回覆後,孟太后的處置相當鎮定。要知道,當時兵荒馬亂的,很多人都不知道該幹什麼,下一步的方向又是什麼?孟氏先是派遣尚書左右丞馮澥、李回及自己的侄子孟忠厚拿著她的詔書親自去迎接康王,並命令副都指揮使郭仲荀率領他的部隊護衛,又命御營前軍統制張俊在路上迎接,使康王名正言順又安全的進入京城接受皇帝任命。不久又頒佈手書,廣告天下。康王到了南京之後,孟氏又派宗室人員及內侍拿著圭寶、乘輿車駕、皇帝御服去迎接他。隨後康王即位,是為宋高宗。

孟氏沒有貪戀權勢,這是她十分明見的一點。在趙構登上皇位的那一天,孟氏就主動的撤簾還政。不久趙構冊封孟太后為元祐太后,又因避諱祖宗名諱,又改為隆佑太后。孟氏也算是在這場浪濤中,為自己贏回了半刻的安身之地。

三:不卑不亢,審時度勢。

南宋王朝建立初期,政權並不穩定。在金兵南侵、宋高宗逃亡的過程中,發生了一次重大的兵變——大將苗傅和劉正彥因為賞罰不公等問題,對趙構頗有意見。他們斬殺了數人,並指責高宗得位不正,脅迫高宗將皇位禪讓於三歲的太子,並請孟太后再度出來垂簾聽政。叛軍兵臨城下,孟太后出馬了。她沒有像高宗一樣在城樓上跟叛軍談判,而是直接走到叛軍的面前,不卑不亢地對他們說:“今強敵在外,我以婦人報三歲小兒垂簾聽政,將何以令天下?”

但為了安撫叛軍的情緒,孟太后只能一面對叛軍加以妥協,一面又趕緊派人秘密聯絡各地的勤王之師。最後,韓世忠等名將水陸並進,一舉攻破叛軍。內亂平息後,孟太后立即請高宗復位。針對這一系列的事件,就有南宋著名的文學家黃庭堅評論說:“方張邦昌、苗傅逆亂之會,(孟)後孑然一婦人耳,奸黨與左右側目,率能引康王而授之,爾引世忠以復辟。”可見,孟太后以一人之力挽救國家與為難在當時已經受到了很高的評價,她的政治眼光也是受到了強烈的認可。

然而,這場內亂才剛剛平息,金兵就又攻打過來了。大宋軍隊在金兵的鐵騎下又潰不成軍。宋高宗一路向南逃竄,陸地上不安全,他就乘船在海上渡日。孟太后此時的困境更是落魄,流亡途中不少的隨從都走了,最後只能找農人來抬轎。金兵撤退後,高宗立刻派人將孟太后迎回。為了彌補對孟太后的愧疚,高宗方方面面對她進行無微不至的照顧。甚至在她來越州時積勞成疾、重病在床,高宗衣不解帶地躺在病床旁陪伴。

公元1131年,孟太后病逝,享年五十九歲。高宗悲痛不已,下詔厚葬,諡孟氏“昭慈獻烈皇后”。兩年後,趙構又覺得這個諡號不足以彰顯太后的一生,於是又將諡號改為“昭慈聖獻皇后”。孟氏的這一生也算是榮耀善終。身為皇后,她盡職盡責。身為太后,她力扛重任。她的一生都與宋王朝分離不開,宋王朝的發展又與她密切相連。

被趙宋王朝遺棄半生的女人孟皇后,卻數次挽救宋王朝於危亡

結語:

世界以痛吻我,我要報之以歌。孟皇后一個被趙宋王朝遺棄了半生的女人,在每次朝廷有難得時候,都挺身而出。她沒有想象自己的作為有多麼偉大,她認為自己只是做到了一個趙宋媳婦應盡的責任。一份趙宋王朝面對外敵來侵,義不容辭扛起的責任。一份小小的個人責任換來整個民族昌盛的希望。孟皇后的一生,除了運氣,還有她的人生智慧,還有她勇於扛起肩上的責任。(文/李曉豔)

參考資料:《宋史》。

TAG: 孟氏皇后宋哲宗太后趙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