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人並不是北京移民後代,為何東北話卻和普通話這麼像?

大家知道,現代漢語的標準語屬於普通話,這是一種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範的語言,屬於漢語最大方言“官話”的一種。

除了官話之外,漢語還有粵語、贛語、客家語、閩南語等多種方言,至於如何區分哪種方言是官話的一種,哪種不是,有一個稍微簡單的判別手法:能不能聽懂。比如現在四川人、河南人說家鄉話,即使他們說的不是普通話,但大部分人也是能聽懂的,因為這屬於西南官話、中原官話;但是如果是江西南昌人,廣東廣州人說家鄉話的話,一般外地人是根本聽不懂的,因為這是贛語和粵語。

不過,在官話中有這麼一系很特殊,這種話和普通話非常像,但是又不是普通話,而且你一旦學會這種話,以後基本就很難再正常說普通話了,大家應該能猜出來我說的是哪種方言了,對的,就是東北話。

東北人並不是北京移民後代,為何東北話卻和普通話這麼像?

東北官話分佈地區

為何東北話會出現這麼一種奇怪的特點呢?它和普通話究竟是怎樣的關係,為何這麼像?其實,東北方言呈現這種特殊情況是和東北地區特殊的歷史有關的。要說這個,咱們先要了解一下普通話是怎麼形成的。

其實現代的普通話最初定位標準語不是建國後,而是民國時期,1923年,中華民國教育部國語統一籌備會第五次會議決定基於

現代中國北方官話的白話文語法和北京話語音制定標準化漢語

,1955年,全國文字改革會議上將“國語”改稱為“普通話”。

東北人並不是北京移民後代,為何東北話卻和普通話這麼像?

這種話的前身實際是明清官話,明朝一開始是以金陵雅言為正音,即“南京官話”(南京官話與現在南京話是否相同,學界仍有爭議),但自永樂遷都後,中國政治重心北移了,所以明清官話腔調逐漸染上以北京語音和北方話腔調,經過時間生成了北京官話。北京官話自清中葉起逐漸流行起來,逐漸取代南京官話成為主流。這大概就是現在的普通話了。

東北人並不是北京移民後代,為何東北話卻和普通話這麼像?

推廣普通話是相當重要的任務,不僅是大陸地區,臺灣和新馬華人所說的標準華語也是普通話

所以說,普通話實際上是融合了中國北方地區各地方言特點所形成的的一種語言。而正巧,東北地區也有同樣的特點。

東北現在算是國之重鎮,住了一億多人,但東北的開發實際非常晚,清朝以前的中原王朝的直接控制區基本上只止於遼東,再北就是漁獵民族的控制區了。而清代一開始出於保護自己最初根據地的想法,又封禁了東北,禁止漢人開發,所以東北長時間都有著廣大的無人區。

清末,由於東北受外敵覬覦,加之內地人地矛盾尖銳,所以清政府開始開禁東北了,大量北方漢人開始遷徙東北,其中山東人最多,那東北人為何不說山東話呢?這其實是對“闖關東”的誤解,“闖關東”不是一堆山東人突然過去就佔據了東北,而是人一波一波過去的,和當地土著以及外地人相互影響,並不是山東人一開始就壓倒性佔據主流。而且移民東北的,也遠不止是山東人,還有河北、山西、河南甚至江蘇北部的居民。

東北人並不是北京移民後代,為何東北話卻和普通話這麼像?

這些人說的也都是北方話(官話)的一種,由於移民多元,又相互影響,所以東北成為各路北方漢族人民的混居之地,這些人漸漸形成了漢族最晚形成的一個民系——東北民系,他們所操行的北方方言互相影響,和普通話形成過程很像,於是東北話也變得非常接近普通話。

而這些移民的老家呢?他們老家居民因為缺乏外界交流,所以還是說著自己的家鄉話,比如河北話、山東話等。

雖然在外人聽來,東北話幾乎是一模一樣的,但實際上東北話各地也有差距,各地東北官話與普通話接近程度各有不同,可這能與移民比重和移民來源有關,比如巴彥周邊日母字讀音(日乳熱等字)相對穩定,而吉林省大部多把日母字讀為零聲母字,這一點和膠遼官話的特徵是一致的。比較特殊地,在黑龍江嘉蔭縣太平屯分佈有冀魯官話,是當年的東光縣、曹縣、泰安縣等移民帶去的。

東北人並不是北京移民後代,為何東北話卻和普通話這麼像?

膠遼官話的分佈地區

不過,也有例外,東北有一個地方的方言就不像普通話,而是和山東方言很像,不過這個地方很特殊,因為這地居民所使用的方言即不是一般所說的山東話(齊魯官話)和東北話(東北官話),而是膠遼官話(青島話為代表),這個地方就是以大連為中心的遼東半島地區!

畢竟遼東半島和山東半島離的太近了,遼東半島的移民來源可一點也不多遠,這就是山東膠東地區的居民(主要是萊州府)從海路移居過去的,所以遼東地區居民所操行的方言雖然也受東北方言影響,但基本上就是對面的膠東話。

作者:雲帆

TAG: 官話普通話東北方言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