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戰國初期,魏國本是中原霸主,為何馬陵之戰後實力下滑那麼快?

魏國在戰國初期率先變法圖強,在軍事方面更是訓練出一支高度職業化的重灌精銳部隊——魏武卒,這支無敵雄師對魏國初期的強盛起到了重要作用,魏國也是憑藉魏武卒和強大的國力才成為戰國初期最強大的諸侯國,成為新一代的中原霸主。

魏國經過變法後,國力不斷上升,便開始東征西討,不斷蠶食各國土地,各國迫於魏國的強大,只能忍氣吞聲,不過魏國也因此被各國痛恨。如果魏國能一直保持強大下去,各國對魏國也無可奈何,但在桂陵之戰發生後,魏國走向了下坡路,馬陵之戰更是魏國的一個轉折點。

在戰國初期,魏國本是中原霸主,為何馬陵之戰後實力下滑那麼快?

魏國先祖本是周武王之兄弟,奈何後代落寞,流落四方

眾所周知,魏國是由晉國魏氏發展起來的,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在這個魏國之前,其實還有一個魏國。戰國時期的魏國,是在春秋時期晉國的稱霸過程中,卿大夫家族的勢力在不斷增大後,最終導致三家分晉,晉國魏氏才正式成為諸侯國。

注:在周朝時期有兩個魏國,一個是西周初期,周成王分封的魏國(西周姬姓魏氏),後被晉國所滅;另一個是東周時期,晉國魏氏發展起來的魏國(東周姬姓魏氏),晉國魏氏最初的封地也是古魏國的原先的封地。

雖然後面這個魏國只是晉國的一個卿大夫家族所建,但晉國魏氏的先祖卻是周天子兄弟。其先祖乃周文王姬昌的十五子姬高,也就是周武王姬發(西周開國君主)的弟弟,在武王滅商後,姬高因功受封畢地,因此姬高的別名稱為“畢公”、“畢公高”。

在戰國初期,魏國本是中原霸主,為何馬陵之戰後實力下滑那麼快?

畢公高便是戰國七雄之一魏國的始祖,之後畢公高的後代逐漸落寞,連爵位也丟了,這支與周天子同姓的姬姓淪為了庶民,開始流落四方。直到有一個名叫“畢萬”的後代子孫出現,才逐漸有了起色,這支姬姓也演變成晉國魏氏。

紮根晉國,演變晉國魏氏,後三家分晉,正式成諸侯

《史記·魏世家》記載:“獻公之十六年,畢萬為右,以伐霍、耿、魏,滅之。以魏封畢萬,為大夫。”

畢公高的後代成為平民後,便流落四方,其中一支流落到晉國,一個名叫畢萬的後代侍奉於晉國君主,成為晉獻公身邊的武士。之後晉獻公率軍攻打耿國、霍國、魏國(西周時期的古魏國),畢完因作戰英勇被賜封魏地,並擔任晉國大夫一職。

在戰國初期,魏國本是中原霸主,為何馬陵之戰後實力下滑那麼快?

畢萬的子孫便以封地為氏,稱“魏氏”,從此便有了晉國魏氏,這也是晉國六大卿大夫家族之一,魏世家最早的起源。之後發生了“驪姬之亂”,最終在晉獻公去世後,諸公子開始爭位,畢萬的兒子魏武子選擇了晉獻公的次子重耳。

之後便發生了“重耳流亡”的典故,魏武子跟隨重耳開啟了流亡之路。在輾轉8國、流亡19年後,重耳才在秦穆公的護送下回到晉國,登基成為國君。魏武子多年跟隨重耳(晉文公)出生入死,也因功被封為大夫,繼續承襲魏地。

至此,魏氏在晉國有了深厚的基礎。魏武子的孫子魏絳是一位能征善戰的將軍,因此受到晉悼公倚重,魏氏成為晉國六卿之一,在晉國的地位也水漲船高,魏絳之子更是做到了列晉國正卿一職。

在戰國初期,魏國本是中原霸主,為何馬陵之戰後實力下滑那麼快?

注:晉國六卿並不是單指晉國的六大世家,而是由晉國的一些大世族輪流執政。其中我們熟知的有“魏氏”、“趙氏”、“韓氏”、“智氏”等。之後經過“欒氏之亂”,晉國的大世家只剩韓氏、趙氏、魏氏、智氏、範氏、中行氏六家。

晉國之後的發展,大家也就基本都熟知了,晉國只剩下這六大卿大夫家族,因為缺少制衡,六卿家族更加強盛起來,反而是晉國公室衰落下去。之後範氏、中行氏被趙氏打敗,六大宗族又少了兩家,晉陽之戰後,智氏下臺,從此,晉國只剩下韓、趙、魏三大卿大夫家族。

此時晉國公室已經名存實亡,接下來便是“三家分晉”,韓、趙、魏三家族逐漸瓜分晉國公室,直到將剩餘的土地全部瓜分,三家因此也被合稱為“三晉”,這也是現今山西省被稱為三晉的原因。在公元前304年,周天子封三家為諸侯國,晉國魏氏最終成為魏國。

在戰國初期,魏國本是中原霸主,為何馬陵之戰後實力下滑那麼快?

戰國初期,魏國率先變法,憑藉魏武卒稱霸中原

晉國魏氏正式成為諸侯國後,時間也來到了戰國初期。魏國因疆域散漫,加上又地處四戰之地,在這種地理位置下,魏國如果稍有不慎,就有亡國的風險。魏國只有圖強才能在戰國亂世中繼續生存下去,於是魏國成為戰國時期最先變法的國家。

魏國開始了內部調整,在農業、律法、貿易、軍事上都得到了提升,尤其是律法和軍事方面:魏文侯用李悝為相,展開變法,使魏國富強,秦國的商鞅變法還是採用李悝變法中制定的法律;魏文侯重用吳起,進行軍事改革,令天下聞風喪膽的魏武卒從此誕生。

那麼魏武卒有多強大呢?

根據記載,魏武卒計程車卒首先能在身披三層的重甲下,可以行動自如,靈活作戰;其次要做到拉開十二石的弓弩,並且攜帶五十支箭矢,手持長戈、鐵戟,腰帶利劍,在如此重灌之下,最後還要做到半天行進一百多里的路程。

在戰國初期,魏國本是中原霸主,為何馬陵之戰後實力下滑那麼快?

可以說,魏武卒是一支裝備精良的重灌步兵,從魏武卒的人員選撥條件中,也能看出魏武卒的體魄非尋常士卒能夠做到的,因此,魏武卒個個都是精兵悍將,其擁有的戰鬥力也遠勝於當時任何一支軍隊,最好的例子便是魏國和秦國的“陰晉之戰”。

魏國用五萬魏武卒便打敗了十倍兵力的秦國,可見魏武卒之強悍。魏國也憑藉強大的魏武卒開始擴張疆土,趙國、宋國、韓國、秦國、齊國、楚國等諸侯國都被魏國打得丟盔卸甲,中山也被魏國滅國,魏國打下大片土地,也成為戰國初期的中原霸主。

魏武卒的強大的戰鬥力來源於:優秀的身體條件、精良的軍事裝備、過硬的軍事技能、高待遇的物質刺激。士卒從實體到精神,從裝備到福利待遇等方面都不是其他軍隊可以做到的,在種種條件下,奠定了魏武卒強悍的戰鬥力,成為當時最為彪悍的代表。

桂陵、馬陵之戰後,魏武卒精銳幾乎損失殆盡,魏國逐漸衰落

魏國憑藉魏武卒在對外征戰中連勝連捷,魏國的強大,令諸侯列國是敢怒而不敢言。楚國在中原的大部分疆土被魏國佔領,秦國的函谷關和河西地區也成為魏國的河西郡,秦國更是被魏國逼到了洛水、華山以西。

在戰國初期,魏國本是中原霸主,為何馬陵之戰後實力下滑那麼快?

魏國憑藉強大的武力在蠶食大片疆土後並沒有滿足,魏國聯合衛國和宋國,三國聯軍直逼趙國邯鄲城,魏國想一舉滅亡趙國,為此便發生了“圍魏救趙”的歷史事件,魏國也在圍魏救趙的事件發生後,逐漸敗落。

在三國聯軍攻打邯鄲時,趙國向齊國求援,齊國趁魏國精銳在邯鄲之際,於是率軍圍攻魏國都城大梁。在趙國作戰的魏軍不得不回軍救援,而齊軍便在桂陵設伏,以逸待勞,龐涓率領的魏武卒最終在途中遭遇埋伏。

桂陵之戰中,令各國談之色變的魏武卒遭遇大敗,魏軍全軍覆沒,主將龐涓也被齊軍擒獲,魏國從此走向下坡路。魏軍戰敗的原因在於:此前長時間攻打趙國後,已經疲睏,再加上著急救援大梁,在長途跋涉下已經戰意大降,而齊軍卻是以逸待勞。

在戰國初期,魏國本是中原霸主,為何馬陵之戰後實力下滑那麼快?

桂陵之戰後,魏國經過十餘年的休養生息,便意欲攻打韓國,以彌補之前戰敗失去的權威。韓國一敗再敗後也向齊國求援。於是魏軍和齊軍在馬陵展開了對決,齊國軍師孫臏設計,魏國主將龐涓又中計,最終魏國又遭大敗,元氣大傷。

馬陵之戰中,齊軍雖然沒能全殲魏軍,但魏軍傷亡十餘萬,魏武卒精銳也在此戰中損耗大半,魏國這支重灌步兵也幾乎不復存在。而西邊的秦國又趁魏國實力尚未恢復時機,大舉攻打魏國,商鞅騙俘魏軍公子卬,魏軍又遭戰敗。魏國在接連戰敗後,國力空虛,不得不向秦國求和。

魏國在桂陵之戰、馬陵之戰接連大敗了,已經元氣大傷,尤其是馬陵之戰,魏國從此失去了中原霸主地位,魏國的衰落再也無法扭轉。魏國已經失去了魏武卒這支無敵精銳,並且也沒有足夠的財力和時間再去重新打造一支魏武卒,其他諸侯國也不會再給魏國在崛起的機會。

在戰國初期,魏國本是中原霸主,為何馬陵之戰後實力下滑那麼快?

紫陌認為:在馬陵之戰後,魏武卒已經損失殆盡,魏國就如同一隻拔了牙的老虎,再也無法憑藉強大的軍事實力東征西討。魏國在桂陵、馬陵接連戰敗後,國力已經大為衰減,再也不是那個戰國初期的頭號強國。

在馬陵之戰前,魏國憑藉強大的國力,肆無忌憚地對外征戰,蠶食各國土地,早已樹立太多敵人,被各國痛恨,只不過各國礙於魏國的強大,無法進行實際的打擊。但馬陵之戰後,魏國大敗,元氣大傷,魏國已經從“神壇”掉落,失去霸主地位。

各國也不會再給魏國可乘之機,馬陵之戰後不久,秦國、趙國等諸侯國便開始進攻魏國,魏國是雪上加霜。魏國在馬陵之戰後也再難以恢復實力,如果不能恢復,便只能逐漸衰落,各國不會允許魏國再次成為強國,魏國的霸主地位也只能是一去不復返。

在戰國初期,魏國本是中原霸主,為何馬陵之戰後實力下滑那麼快?

結語:

魏國雖然在戰國初期率先進行變法改革,成為當時的頭號強國,也在對外征戰中連勝連捷,不斷蠶食各國土地,但也因此樹立很多敵人,為之後的衰敗埋下了因果。魏國在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接連失敗後實力銳減,之前被魏國征伐的諸侯國也有了可乘之機,本就元氣大傷的魏國更是雪上加霜,開始逐漸衰落。

大家對此有何看法,認為魏國衰落的原因還有哪些?歡迎在下方評論區探討。

文/歷史紫陌閣

回味更多歷史,下期更精彩。

謝謝大家的關注和點贊,謝謝大家的支援。

本文宣告原創,文中配圖來源網路,侵刪。

TAG: 魏國晉國魏武魏氏馬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