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剃龍頭,其實是一段血淚史

我們先來說說二月二,剃龍頭。

二月二剔龍頭,是流傳已久的傳統民俗。

在農耕文化中,“龍抬頭”標示著陽氣生髮,雨水增多,萬物生機盎然,春耕由此開始。

在我國的很多地方,二月二這一天,有很多特殊節日活動,比如祭祀土地神,引龍田,吃農實等,還有一些地方有撒灰驅邪,整激房梁驅蟲等活動。在所有的活動中,“剃龍頭”是流傳最廣的習俗。

細心的人們發現,今天各家理髮店爆滿,通常可見全家老小前來理髮的熱鬧景象。為什麼“剃龍頭”這一習俗會這麼廣泛流傳呢?這與“正月剃頭死舅舅”這種說法有很大關係。

“正月剃頭死舅舅”並不是一句戲謔之言,而是飽含著一段血淚歷史。

漢族自古以來就非常重視衣冠服飾。《孝經》裡說:“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古代漢人穿寬袍大袖漢服,頭髮長了則綰成髮髻,絕對不會輕易去剪頭的。

二月二,剃龍頭,其實是一段血淚史

滿族人早期以漁獵為生,為了方便射箭,他們把前面的頭髮踢掉,只在頭腦的後部保留一部分頭髮,織成辮子垂在腦後。

1644年,滿清入關,為了鎮壓管理漢族人,在大搞文字獄,還頒發“剃髮令”,強行要求漢族人剃掉前面的頭髮,跟滿族人一樣織辮子。滿清頒佈規定:“全國官民,京城內外限十日,直隸及各省地方以布文到日亦限十日,全部剃髮。”對於不聽命令的,一律砍頭,“:“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

二月二,剃龍頭,其實是一段血淚史

為了反抗剃髮令,誓死捍衛漢族人的傳統孝道和習俗,全國各地都爆發了漢人起義,其中以江蘇江陰最為悲壯。江陰全城老小在閻應元、陳明遇的領導下,堅守城池81天,殺掉清兵75000餘,有67000人戰死城牆上下。最後,江陰城被滿清攻破,清兵在城內連殺10天,直到滿城百姓全部殺盡,方才封刀。死於清兵刀下者又有17萬多人,僅有53名老小倖免於難。

在滿清政府的殘酷鎮壓下,剃髮令最後還是被強制推行。但是人們用另一種形式進行無聲的抗議。“正月剃頭死舅”就是這麼來的。

“聞諸鄉老談前清下剃髮之詔於順治四年正月實行,明朝體制一變,民間以剃髮之故思及舊君,故曰‘思舊’。相沿既久,遂誤作‘死舅’。”

因為剃髮令是正月下達的,漢人故意在這一月不剃頭,意思為“正月思舊”,懷念明朝。但是,清政府還是不放心,漢人就以諧音“死舅”來要應對。隨著時間的推移,“正月剃頭死舅舅”就成為了一句俗語。

既然正月不剃頭,前面的頭髮長了怎麼辦?二月二是個好日子,又寄託著新的希望,那大家都在二月二剃頭吧。“二月二剃龍頭”就這樣流傳開了。

清代末期,革命運動風起雲湧,在覺悟了的知識青年和學生掀起的革命鬥爭中,把剪辮子作為一項重要內容。留辮子漸漸成為了腐朽落後和奴性的象徵。

魯迅先生在《藤野先生》、《阿Q正傳》和《風波》等幾部作品裡都提到了圍繞辮子發生的故事,但正如先生所說的:有些人頭上的辮子剪了,心中的辮子卻沒有剪掉。

今天二月二,大家都去剪頭吧,給自己一個積極向上,革故鼎新的全新自我。

大事業從頭做起。

敬請關注,謝謝支援

TAG: 剃頭正月辮子二月剃髮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