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該被封禁的土地:土地被侵吞百萬之後,中國才醒悟,解除禁令

長城是中華民族的象徵,可修長城可不是漢人的專利。早在春秋時期,楚國當時還是蠻夷,他們才是最早修長城的諸侯國,而且防備的正是中原民族,即後來的漢族,

南北朝時期,鮮卑人入主中原後,同樣把長城當作防禦柔然的重要防線。胡人對長城的有效性是親身體驗過的,所以只要有需要,他們也會不遺餘力修長城。

滿清崛起於白山黑水之間,剛剛佔了東北沒多久,他們便發現經常有朝鮮人到長白山去挖人參什麼的。於是,滿清修了一道牆,跟美國與墨西哥邊境的牆差不多,防止朝鮮人過來。不過,滿清造不起磚牆,只能用柳條當柵欄,因此這道牆被稱為“柳條邊”。

不該被封禁的土地:土地被侵吞百萬之後,中國才醒悟,解除禁令

滿清得天下後,把柳條邊擴充套件到整個東北,不讓中原的漢人移民過去,原先居住在東北的漢民或來往關內外的商人,只能透過專門開設的邊門,並繳納沉重的賦稅。這樣一來,漢人想辦法搬回關內,不再回到關外。

滿清這樣做可不是為了保衛環境,而是防止自己的龍興之地被其他人給佔了。滿清早期就是靠人參、皮毛等東北特產起家的,而幾乎所有的女真族都入了關,只留下很少的兵力駐守寧古塔等地。整個東北非常空虛,很容易被朝鮮人、漢人給佔了。

滿清一直擔心有朝一日會被漢人趕出來,因此想保留東北作為日後安身和東山再起的根據地。東北的漢人和朝鮮人自然是越少越好,除了被流放的犯人,普通漢人根本無法移民過去。

不該被封禁的土地:土地被侵吞百萬之後,中國才醒悟,解除禁令

康熙年間,柳條邊全部成型,把長白山和整個東北給圍了起來。名義上是給皇家保留一塊打珍稀野獸的獵場,實際上是想學元朝時的蒙古人,中原能坐就坐,實在坐不下去就回草原繼續放牧。

明末清初那段時候,正好是一個小冰期,東北連續很多年遭災,顆粒無收,這才使滿清有機會入主中原。漢人去東北的積極性也不高,即使沒有柳條邊,東北也不會有很多人。

可是到清朝中期以後,天氣轉暖,東北具備了農耕的價值,此時再封鎖就不合時宜了。而且關內的人口越來越多,貧困日益嚴重,到處都是流民。東北這麼大塊地方再不利用起來,對國家的穩定是有很大負面影響的。

不該被封禁的土地:土地被侵吞百萬之後,中國才醒悟,解除禁令

道光皇帝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慢慢開始放鬆對東北的管制。到咸豐時,基本放開了柳條邊,讓漢人去東北墾荒耕作。除了人口和就業壓力外,東北國防的嚴峻形勢可能才是咸豐開邊的最主要原因。

鴉片戰爭之後,俄國人終於撕掉面具,集結重兵,闖入了外東北。為什麼如此容易得手?東北的中國人太少了,只集中在少數地區,如江東64屯等等。

俄軍是真正進入到無人之境,很快推進到黑龍江邊,然後指鹿為馬,硬說這些地方很早就有俄國人居住,應該劃給自己。滿清在關內還可以和列強較量一下,可在東北根本沒有力量阻止俄國。

不該被封禁的土地:土地被侵吞百萬之後,中國才醒悟,解除禁令

由於很早就建柳條邊實行封鎖政策,東北的百姓和駐軍都非常少,只夠養活自己。如果要調大軍去東北作戰,糧食和軍械都是很麻煩的問題。道光和咸豐恐怕從來沒有想到要在東北用兵,當年康熙打雅克薩之戰,都花了九牛二虎之力,這兩個皇帝怎麼會有這樣的魄力?

俄國透過《暖暉條約》和《北京條約》,搶佔了150萬平方公里的國土,眼看要對長白山等龍興之地下手,滿清這才坐不住,放開了東北的封禁,開始鼓勵漢民去東北。

可已經晚了,俄國和日本都對東北虎視眈眈,想盡辦法奪取這塊風水寶地。1904年爆發日俄戰爭,中國領土上的戰爭,中國卻只能袖手旁觀。

不該被封禁的土地:土地被侵吞百萬之後,中國才醒悟,解除禁令

滿清認清了俄國的野心,暗中幫助昔日的對手日本。有個從土匪招安來的武官,原本對日本和俄國都抱有敵意,後來瞭解到朝廷的心思後,才開始跟日本人搞好關係,幫他們搞情報。這個武官的名字叫張作霖。

張作霖後來主政東北期間,最大的功勞就是從關內組織大量移民到東北,高峰時每年有一百萬人。這才使中國人在東北佔有絕對優勢,哪怕日本人佔了很多年,也沒辦法改變東北的人口比例。

滿清的柳條邊完全是出於一己之私,最終卻使中國喪失了上百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如果《尼布楚條約》後便開始移民實邊,這麼多土地便很有可能不會被人奪去。

TAG: 東北滿清柳條漢人長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