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抑與釋放:皇后能一句話讓皇帝罷相,卻因不小心打了皇帝而被廢

明道二年(1033),北宋後宮出了個不大不小的亂子,皇后郭氏爭風吃醋過程中準備對一位嬪妃大打出手時,這一巴掌竟然不小心打在了前來勸架的皇帝脖子上。按理說此事可大可小,本來爭寵一事就在後宮屢見不鮮,這位皇帝還是後世被稱為“老好人”的宋仁宗,大家都以為這事會不了了之。

壓抑與釋放:皇后能一句話讓皇帝罷相,卻因不小心打了皇帝而被廢

誰知一向仁善的皇帝突然不依不饒起來,在滿朝大臣的拼死勸阻下,仍舊一意孤行地廢黜了皇后郭氏。要知道貴為一國之母,沒有正當理由廢后,既有損聖德,也不符合國法。而郭氏在幾個月前還一句話讓宋仁宗罷免了當朝宰相呂夷簡,看起來她在仁宗面前還是有點分量的,那為什麼會鬧到如此地步?

其實郭氏被廢還是呂夷簡一手促成的,她當初那句“夷簡獨不附太后耶,但多機巧善應變耳”傳到了當事人耳中,讓呂夷簡對她懷恨在心。風水輪流轉,呂夷簡經過短暫的罷相歸來後聽聞“誤打聖上”一事簡直喜出望外,仁宗本就有廢后之意,二者一拍即合,上演了這出廢后大戲。

但事情遠沒有表面上這麼簡單。皇后郭氏的廢立,宋仁宗的突然發難,背後都有一個人的影子——章獻太后。郭氏是天聖二年(1024)在章獻太后主政下強制被立為皇后的。可仁宗心目中的最佳皇后人選並不是她,他的意中人是姿色冠世的王氏、張氏二女。

壓抑與釋放:皇后能一句話讓皇帝罷相,卻因不小心打了皇帝而被廢

本來二女入宮,仁宗一眼相中,大家情投意合,皆大歡喜。奈何太后管教太嚴,老太太一見這倆人就直搖頭,這個長相妖豔,怕皇帝無心學業和國事,另一個又不好掌控,不利於自己垂簾聽政,掌控大權。太后希望新皇后能對她俯首聽命,因此,她把張氏排斥在外,又將貌美的王氏嫁給了自己的侄子。而十三歲郭氏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被太后扶上了皇后寶座。

壓抑與釋放:皇后能一句話讓皇帝罷相,卻因不小心打了皇帝而被廢

郭氏確實對章獻太后忠心耿耿,十分恭順,而她又不是個隱忍大氣的人,性格比較驕橫,整天仗著太后的威勢遏制後宮其他妃嬪。隨著仁宗年齡增長,在鶯鶯燕燕環繞中,太后和皇后卻不讓他寵幸這些妃子佳人,正值血氣方剛年紀的年輕皇帝哪兒受得了。仁宗又不敢違逆自己的母親,只能把怨氣撒到妻子身上,夫妻二人的關係就此蒙上了一層陰影。

除了男女之事,章獻太后對仁宗的其他管制也十分嚴格,小到仁宗的日常生活,大到其道德、價值觀的培養、薰陶,太后都相當用心。雖然這些教育能讓皇帝終生受益匪淺,可人總有叛逆之心,長大後的仁宗對太后的專橫越來越不滿,這些隱患終於在太后去世後爆發了出來。

可能是壓抑了太久,太后一死,二十五歲的仁宗就迫不及待地在情色方面放縱自己。宮裡的尚氏、楊氏都驟然承蒙聖恩,夜夜笙歌的結果就是,仁宗的聖體日漸衰弱,甚至一度“不豫”,貪戀色慾到這個份上,在古往今來的皇帝裡也是少見的。

壓抑與釋放:皇后能一句話讓皇帝罷相,卻因不小心打了皇帝而被廢

由於仁宗太過火,宮裡宮外都傳遍了皇帝自縱的流言,當即引起了外至朝臣、內及宦官的非議,甚至連南京的官員都在信中議論皇帝沉湎淫事。這流言已經傳得漫天都是,皇后郭氏自然也有所耳聞。她本就善妒,這下更是火上澆油,整天與尚、楊二女爭寵,後宮再無安寧之日,“誤批上頸”一事就是這樣發生的。

這下,仁宗對郭氏的忍耐限度達到了極點。原本郭氏就與章獻太后一起管東管西,國事家事自己都不能做主,讓仁宗憋著一股火,現在太后死了,在年輕氣盛的仁宗看來,這家國之事總算能由自己做主了。可事實是,朝廷上眾大臣的制約,加上自身懦弱的性格,使得國事未能讓仁宗事事稱心;而作為“家事”的宮闈之事,又受到皇后郭氏的干預。

壓抑與釋放:皇后能一句話讓皇帝罷相,卻因不小心打了皇帝而被廢

在仁宗看來,這自然是太后掌權時留下來的陰影,因此,他下定決心清除太后勢力,郭氏自然也被視作了太后的忠實擁躉。當毫不知情的郭氏正一如既往地作威作福時,廢后之意已經在仁宗心裡悄然萌發。而朝堂上宰執與臺諫勢力的鬥爭,將仁宗廢后的念頭轉為了事實。

當初仁宗親政時,為消除太后勢力的影響,首當其衝的就是太后時的舊故宰相呂夷簡,郭氏的話只是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可實際上,呂夷簡曾奏請章獻太后將荊王子送出宮,消除了仁宗的威脅,仁宗對其頗為信任,七個月後他便復相了。此時恰巧仁宗醞釀廢后之機,呂夷簡便順理成章地迎合仁宗想法,代表宰執一方力挺廢后。

壓抑與釋放:皇后能一句話讓皇帝罷相,卻因不小心打了皇帝而被廢

與之相對的,是恪守儒家正統,以右司諫范仲淹、權御史中丞孔道輔為核心的臺諫勢力。他們認為對國母不可輕言廢立,勸說仁宗趕緊放棄廢后,別鬧大了傳出去影響皇帝名聲,雙方就此展開了激烈爭論。

可臺諫一方屬實有點不開眼,仁宗新皇登基,正要大施拳腳,藉此立威,偏偏有人唱反調,從小就被管到大的仁宗自尊心爆發了。他剛擺脫太后的陰影,不願重陷大臣的掣肘,因此對臺諫大臣貶官的貶官、罰錢的罰錢,臺諫勢力慘遭打壓。而廢后一事也在二者的爭論中被敲定,一紙詔書下,郭氏稀裡糊塗的成為了政治鬥爭的犧牲品。景祐二年(1035)十一月,廢后郭氏逝世,年僅二十四歲。

其實,廢不廢后對仁宗來說本在猶豫之中,但臺諫勢力對他施加壓力,又有宰執、宦官對他煽動挑撥,再加上獨尊意志的作祟,使廢后之事騎虎難下。結果就是,仁宗雖然成功廢除了皇后,但不久後,在大臣的諫言下,尚、楊二氏也被驅逐出宮,和郭氏一起成了皇權專制的犧牲品。而這場鬧劇也並未就此落幕,先前的爭論演變成了臺諫集團與宰執集團的政治鬥爭,拉開了困擾北宋一朝的黨爭序幕。

TAG: 仁宗郭氏太后廢后呂夷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