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儀病死後,他的族人給他取了這個廟號和諡號,字裡是滿滿的不甘

年號是用來紀年的名號,比如乾隆3年,這個“乾隆”就是年號,所以,年號這個東西是每個皇帝都有的,它不僅可以用來紀年,還會被印在銅錢上。廟號是皇帝去世後入廟所使用的稱號,廟號這個東西不是人人都能有的,除非你有很大的功勞。諡號則是在皇帝去世後,他的大臣和兒子給他評價。

溥儀病死後,他的族人給他取了這個廟號和諡號,字裡是滿滿的不甘

哪個兒子和大臣敢說先皇的不是?所以諡號在後來就越來越長,失去了其客觀評價的作用。而擁有廟號的門檻也被降低了,至少明清兩代的皇帝都有廟號,儘管他們不是人人都有大功勞。但是相比諡號的又臭又長,廟號其實相對客觀,慢慢地承擔起了諡號客觀評價的作用。

溥儀病死後,他的族人給他取了這個廟號和諡號,字裡是滿滿的不甘

朱由檢,明朝的亡國之君,年號是“崇禎”,這在他即位之初就定下來了。但是,我們都知道崇禎是自縊而死的,死後明朝也亡了,大臣們也都投降了,誰來給他取廟號和諡號呢?當然是清朝的統治者,崇禎的廟號叫“思宗”,諡號為“欽天守道敏毅敦儉弘文襄武體仁致孝莊烈愍皇帝”。諡號一如既往的長,廟號一如既往的短。這個“思宗”,包括哀宗,一般都用於悲情的亡國之君身上。

溥儀病死後,他的族人給他取了這個廟號和諡號,字裡是滿滿的不甘

溥儀,清朝的亡國之君,也是中國最後一個皇帝,他的年號是“宣統”,後來還有一個叫“康德”,溥儀有沒有廟號和諡號呢?如果有,是不是該由民國政府來封呢?當然不是,因為溥儀死得時候已經是1967年了。由於溥儀不同於中國古代所有的亡國之君——他是整個封建史上的最後一個帝王,王朝已經瓦解了,共和已經來臨,溥儀也經過改造成為了新中國的公民。所以,官方沒有給他給他起廟號和諡號。

但是,總有遺老遺少不甘心,他們就是想給溥儀起個廟號和諡號,這幫人就是愛新覺羅家族在臺的後裔。他們給溥儀的廟號是“憲宗”,諡號是“配天同運法古……襄皇帝”,諡號我們就不用多介紹了,全是溢美之詞,單說說這個“憲宗”是什麼意思。

溥儀病死後,他的族人給他取了這個廟號和諡號,字裡是滿滿的不甘

按照西漢文學家《諡法解》中的說法:博聞多能曰憲,聖能法天曰憲,創制垂法曰憲。我們都知道,歷史上有過一位唐憲宗,元憲宗和明憲宗,唐憲宗李純改革弊政,大力削藩,元憲宗蒙哥征伐一生,採用了行尚書省制度,明憲宗朱見深在奪門之變後為于謙平反,任用賢能,寬免賦稅。這些人在歷史上都是有一定功績的皇帝。溥儀取這個廟號合適嗎?當然不合適,所以無論是官方還是民間,都不認可這個廟號。

TAG: 廟號諡號溥儀皇帝國之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