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為何鬱郁而死?其文學成就比得過父親曹操及兄長曹丕嗎?

曹植為何鬱郁而死?其文學成就比得過父親曹操及兄長曹丕嗎?

故宮珍品、東晉顧愷之名作《洛神賦》(區域性)

因一件事、一首詩可以讓1800年前的一個人在中國家喻戶曉,筆者想了想,除了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還真沒有第二位。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這不是曹植最有文學成就的篇章,卻是讓他最出名的篇章。都知道,這是曹植同胞哥哥魏文帝曹丕(187年-226年6月29日)逼迫其“七步成詩”,且內容要能夠描述他們兄弟關係,否則殺頭的特殊場景下完成的詩句。

中國歷史上,還有一個與之類似的故事:

為了能夠登頂至高無上的權力巔峰,武則天準備逼死其親生兒子、太子李賢。面對母親不斷追殺兄弟們的現狀,臨死前的李賢有感而發:

“種瓜黃臺下,瓜熟子離離。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三摘猶尚可,四摘抱蔓歸。”

我們回頭說曹植。

01“世子”之爭

曹操滅了袁紹,統一中國北方後,沒有稱帝,但是其實質同皇帝沒有什麼差別。但,他的繼承人只能用“世子”而不能用“太子”稱謂。

曹操一共25個兒子,但他非常喜歡的就只有四個:庶長子曹昂、嫡長子曹丕、嫡三子曹植和庶出的曹衝。在剿滅張繡的戰鬥中,曹昂戰死;曹操最喜歡的、因為“稱象”而為我們熟知的神童曹衝13歲就夭折。按照曹操的說法,如果曹衝不早死,“世子”的事便跟其他兒子沒有什麼關係,非曹衝莫屬。

曹昂和曹衝都離開人世,就只剩下曹丕和曹植。因此,大臣們也迅速開始選邊站隊。由於曹操極富文才,貌似更傾向於文采斐然的曹植。

猶疑不決且多疑是曹操作為政治家最大的短板,這種性格特質也影響著繼承人之爭。

曹植為何鬱郁而死?其文學成就比得過父親曹操及兄長曹丕嗎?

02曹植的性格決定了他在政治上的失敗

恃才放曠、放蕩不羈、好酒是曹植的性格及行為特質。對於一位政治家而言,這些都是短板,甚至是致命的短板。與之相反的是,哥哥曹丕雖然品質不彰,但是性格內斂、沉穩。

物以類聚,此言不虛。

群臣站隊的時候,楊修就毫不猶疑的站在了曹植這一邊,而且二人關係極為密切,是曹植的重要智囊。但,大家都知道,曹操對淺薄、幼稚、自作聰明的楊修是非常反感的。曹植與他如此密切,顯然是犯了政治上的大忌——老子那麼厭惡的人,兒子卻那麼喜歡,老子心裡自然不爽。

我們來看幾則故事:

其一:一日,曹操興起,出了一個題目,點名讓幾位自己喜歡的兒子在兩個時辰之內完成一篇“命題作文”。指令傳出,諸位公子慌忙應筆。可我們這位最有文才的曹植老兄還在宿醉,且醉得不省人事。這可如何是好?

急得曹植的兩位重要謀士楊修及丁儀團團轉。無奈之下,楊修只得模仿曹植的筆跡捉刀。文章一氣呵成,寫得太好了!因為太好,反而出事了。

曹操對“曹植”這篇文章真是讚不絕口,非常滿意,心裡自然給曹植加了分!照理,這件事能矇混過去且得到了極高讚譽,就該完美了結了。

難怪曹操認為楊修“淺薄”。楊修一看,自己倉促應筆之作,竟然獲得曹操盛譽。心裡且美又不甘,一次酒醉,就把這事兒給說了出去。訊息很快傳到了曹操耳中,曹操對二人雖沒施以嚴懲,但是,曹植楊修二人在曹操心目中的印象必然大為減分。

曹植為何鬱郁而死?其文學成就比得過父親曹操及兄長曹丕嗎?

其二:一次,曹操帶兵出征,曹植和曹丕都來送行,曹植口誦了一篇歌頌曹操的華麗文章。曹操滿心歡喜。一看旁邊的曹丕,一言不發,默默垂淚。曹操好奇發問:

“我兒何故如此?”

“兒對父王不捨,唯期待父王身體安康、早日凱旋……”

曹操一聽,張大嘴巴看著垂淚不止的曹丕,再看看神采飛揚的曹植,心裡充滿了感動和感慨。

原來,曹丕此舉是謀士吳質的計謀。吳質認為,曹操喜歡美文,而這方面曹丕不及曹植,因此就另闢蹊徑,來點實質一點的……。由此觀之,曹丕、曹植二人手下的謀士的水平高低,曹植這面完全不在一個段位。

其三:一次,曹操征戰在外。曹植酒後興起,擅自坐著不該他坐“違制”馬車,開啟“皇宮”司馬門,馳上平時祭祀等隆重事件才開放的馳道,一直飛奔到末端的金門。曹操知道後,大失所望。

發生在曹植身上諸如此類的事情還很多,因此,曹操放棄他只是時間的問題,因為他確實不適合做一名政治家,做一位皇家出身的文豪、藝術家,或者擔任個“文化部部長”似乎倒還不錯。

曹丕稱帝后,當著母親的面“七步成詩”逼殺曹植不成後,曹丕把曹植封王到了河北,後又徙封山東。雖為王,但是一直都處於曹丕的監控之中,行動也失去自由。226年,曹丕病故,兒子曹叡(魏明帝)繼位,曹植曾一度以為“機會來了”,無奈侄子並沒有“放他一碼”,而是繼續對他進行監控,更遑論給他政治機會。六年後,曹植鬱郁而死。

曹操死後,曹植悽楚的命運其實根子還是在於自己。作為皇室的貴族,又有著那麼高的文學地位和那麼多跟隨者,如果他不去覬覦帝位,而是甘願做個神仙般的文學藝術家,恃才傲物、放蕩不羈、好酒等等都不算什麼,他一生應該完滿,至少能夠善終。可他偏偏也惦記著與自己能力及特質極度不匹配的帝位,正所謂“德不配位,必有災殃”,結局可想而知。

自知之明實在是一種高階智慧。

曹植為何鬱郁而死?其文學成就比得過父親曹操及兄長曹丕嗎?

03曹植的文學成就

毫無疑問,“三曹”(曹操、曹丕、曹植)是“建安文學”的領軍人物和靈魂。因此,歷來給“三曹”排名是經久不衰的事情,確實也蠻有趣的。筆者對他們也有過排名:

1、文學成就排名:曹丕、曹操、曹植

2、文學水平排名:曹植、曹操、曹丕

前者屬於“戰略層面”。曹丕作為七言詩的創始人、文藝評論的創始人、文藝理論著作第一人,哪怕就憑這三點中的任何一點,曹操和曹植就得服氣。

後者屬於“戰術層面”。從個人作品的文學水準及數量而言,曹操和曹丕必須讓位於曹植。

南北朝時期的大文豪謝靈運(詩仙李白的偶像)曾有言:

“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佔八斗”(成語“才高八斗”出處)。

這算是對曹植文學水平諸多高評中的最高評價了。

曹植的生活和文學創作風格都以220年曹丕稱帝為分界線,兩個時期作品風格迥異。

早期的作品,更多的抒寫了個人的志趣與抱負:

“名在壯士籍,不得中顧私。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白馬篇》)(成語“視死如歸”出處)

表達了曹植對壯麗人生的追求。

“駕言登五嶽,然後小陵丘。俯視上路人,勢力唯是謀”

“撫劍而雷音,猛氣縱橫浮。泛泊徒嗷嗷,誰知壯士憂!”

情調開朗,富於進取,洋溢著自信、自負的少年意氣,同時呈現出一片豪邁氣概。

曹植後期的作品,出現了從根本上對人生表示懷疑、否定的傾向。這是因為他既不能放棄對人生價值的追求,又看不到現實矛盾有任何解決的可能。

“苦辛何慮思?天命信可疑。虛無求列仙,松子久吾欺。變故在斯須,百年誰能持?”(《贈白馬王彪》末章)

天命可疑、神仙虛妄、人壽不永,現實世界只是一片黑暗……。

曹植為何鬱郁而死?其文學成就比得過父親曹操及兄長曹丕嗎?

要說曹植的文學作品及水準,《洛神賦》顯然是繞不開的。曹植的賦繼承了兩漢以來抒情小賦的傳統,又吸收了楚辭的浪漫主義精神,為辭賦的發展開闢了一個新的境界。

《洛神賦》是曹植的代表作。內容虛構自己在洛水遇到神女的故事。前人對此篇的寓意猜測很多,但都缺乏論據支撐。此處略過。

在曹植以前,陳琳、王粲、楊修都寫過《神女賦》,且都是模仿的宋玉《神女賦》《高唐賦》,可見,這一題材在當時很流行。曹植的《洛神賦》應該也是當時這一“風氣”下的產物。

較之前人作品,《洛神賦》更多的渲染了男女主人公之間的情意繾綣卻又因人神殊途而無法交接的惆悵和哀怨,格調高雅、感情真切、不落窠臼,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對神女容貌、情態的刻畫,非常細緻生動,堪稱前所未有:

“其形也,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髣髴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颻兮若流風之迴雪。遠而望之,皎若太陽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淥波。

穠纖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約素。延頸秀項,皓質呈露。芳澤無加,鉛華弗御。雲髻峨峨,修眉聯娟。丹唇外朗,皓齒內鮮,明眸善睞,靨輔承權。瑰姿豔逸,儀靜體閒。柔情綽態,媚於語言。”

總之,筆者認為,除了文學作品的數量及品質超過曹丕外,曹植在政治品質、政治格局、為人處世、文學高度等諸多方面都遠遠不及曹丕。

TAG: 曹植曹丕曹操楊修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