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勾踐與吳王夫差既是對手仇人,也是瞭解對方的知己,他們的結仇

越王勾踐與吳王夫差既是對手仇人,也是瞭解對方的知己。他們的人生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越王勾踐對吳王夫差有殺父之仇,吳王夫差對越王勾踐有屈辱之仇,但二人又能任用賢人報仇雪恥。他們最後都是聽信讒言,殺害忠臣,為世人所不齒。

歷史的年輪滾滾向前,有人說,人類的本質就是復讀機,很多看似不一樣的東西,實質上是相似的。就像勾踐和夫差一樣,他們或許沒有發覺二人走的都是同樣人生,這就是所謂的既對立又統一。

越王勾踐與吳王夫差既是對手仇人,也是瞭解對方的知己,他們的結仇

吳王夫差

勾踐與夫差的結仇

春秋戰國時期,每當有諸侯國君主去世,新君即位之際,鄰國就會趁火打劫,率軍入侵,吳越國也是這樣。

公元前496年,越國國君允常去世,新君勾踐繼位,吳國國君闔閭興兵伐越,在槜李(浙江省桐鄉市附近)被越國打敗,越軍射傷了闔閭,闔閭臨死之前把兒子夫差叫到身前讓他不要忘了向越國報殺父之仇,夫差在床前含淚答曰“誓不敢忘”。二人之間的仇就這樣的結了下來。

三年的時間,夫差忍辱負重,日夜操練士卒,以向越國報仇作為自己的目標。公元前494年,越王勾踐聽說吳王夫差正在加緊練兵,於是準備先發制人,親帥大軍伐吳,在夫椒(紹興市)被吳國擊敗,率領殘兵五千人退守會稽山。勾踐向吳國太宰伯嚭行賄送香車美女,讓他在夫差面前美言。勾踐願為人質向夫差稱臣,只求夫差能饒他性命,最終夫差班師回朝,赦免了越王勾踐。

勾踐回去後任用文種,范蠡,臥薪嚐膽,時刻不敢忘會稽山之恥,努力發展經濟民生,與百姓同甘共苦,訓練士卒。經過二十二年的發展,在公元前473年,攻破吳都,圍吳王夫差於姑蘇山上,夫差兵敗自殺,吳國滅亡。

越王勾踐與吳王夫差既是對手仇人,也是瞭解對方的知己,他們的結仇

越王勾踐

勾踐與夫差忍辱負重,任用賢能

越王勾踐返回吳國後,為了一雪前恥,臥薪嚐膽,親自下地耕種,妻子親自織布,禮賢下士,吃飯不吃肉,穿衣不穿華麗的衣服,與百姓同甘共苦忍住向夫差報仇的衝動,努力發展經濟,提高綜合國力。

在任用賢人上,文種擅長理政,范蠡擅長治軍打仗。《越絕書》中記載,文種上書勾踐有九術“一曰尊天事鬼;二曰重財幣以遺其君;三曰貴糴粟以空其邦;四曰遺之好美以熒其志;五曰遺之巧匠,使起宮室高臺,以盡其財,以疲其力;六曰貴其諛臣,使之易伐;七曰彊其諫臣,使之自殺;八曰邦家富而備器利;九曰堅甲利兵以承其弊。”勾踐用其四,最後打敗吳國,可見文種確實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范蠡經常勸諫勾踐要“苟住”,多次制止了勾踐想要復仇的行動,直到夫差自毀長城殺害了能臣、忠臣伍子胥,北向會盟之際,國內空虛,范蠡才建議勾踐出兵伐吳,最終經過兩次伐吳,將吳王夫差困死於姑蘇山。

越王勾踐與吳王夫差既是對手仇人,也是瞭解對方的知己,他們的結仇

商聖范蠡

吳王夫差在父親闔閭被殺之後,訓練精兵,發展生產,不忘父仇。任用伍子胥這樣的能臣,抵抗勾踐於夫椒,打敗越王勾踐,可惜在伯嚭的建議下,釋放了勾踐,不然就沒有後來勾踐臥薪嚐膽的故事了。北上伐齊,打敗齊師於艾陵,多次北上會盟,也足以說明,吳王夫差還是有才能的,儘管最後身死國滅,不聽伍子胥之言,悔之晚矣。但不可否認的是,夫差也不是泛泛之輩。

他和勾踐一樣也是能忍辱負重,任用賢人的,只是沒有勾踐那麼突出。

越王勾踐與吳王夫差既是對手仇人,也是瞭解對方的知己,他們的結仇

伍子胥

聽信讒言,殺害忠臣

吳王夫差和勾踐都是聽信讒言,最後殺害忠臣良將。

伍子胥是楚國人,因讒言父兄被殺,獨自逃到吳國,找到刺客專諸刺殺了上任吳王吳王僚,吳王闔閭成功上位,伍子胥出力很大。後在孫武、伍子胥的幫助下,吳王闔閭殺入楚國郢都,伍子胥掘屍楚平王,為父兄報仇。後吳國打敗楚國、越國。在孫武、伍子胥領導下,吳國西破強楚,被威齊晉,南服越人。

伍子胥為吳國的強盛作出了卓越的貢獻,甚至在夫差被立為吳王的問題上也是出了大力的,多次據理力爭的保住了夫差的繼承人身份,可惜的是,吳王夫差聽信奸臣伯嚭的讒言,在會稽山上放過勾踐這個心腹大患,最後因讒言而賜劍讓伍子胥自殺,可悲可嘆,自毀長城。伍子胥在死前說到“乃告其舍人曰:必樹吾墓上以梓,令可以為器;而抉吾眼縣吳東門之上。以觀越寇之入滅吳也。”挖出我的眼睛懸掛在城門上,看清楚越國是怎麼消滅吳國的,夫差聽了很生氣,讓人把伍子胥的屍體拋入江中,真的死無葬身之地。後來夫差兵敗自殺時很後悔的說“孤老矣,不能事君王也。吾悔不用子胥之言,自令陷此。”夫差直到死時才明白誰是忠臣,誰是奸臣,可惜明白的太晚了。

越王勾踐與吳王夫差既是對手仇人,也是瞭解對方的知己,他們的結仇

文種劇照

越王勾踐復仇滅吳國中,有兩人出力最大,一個是文種,一個是范蠡。但是最後的結局卻是迥然不同,一個自刎而死,一個富甲天下,概因范蠡能看透人性,知道勾踐是一個只能共生死不能共富貴的人,《史記》中記載到“越王為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子何不去?”勾踐是這樣的人,文種你還是早點走吧。蜚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現在勾踐他已經報仇雪恨了,我們這樣的人已經沒什麼用了,不趁早脫身,恐遭不測。

果不其然,文種儘管稱病不朝,勾踐還是沒有放過他,認為你這麼大的本事,還是去陰曹地府輔佐我的父王吧,然後賜劍自殺。一代能臣,忠臣就此死去。勾踐在需要的文種他們的時候,禮賢下士,恭謹有禮。一旦文種、范蠡他們失去了價值,就一腳踢開,以絕後患。

從本質上勾踐和夫差是一樣的人,都是刻薄寡恩之人,嘴上說著成功了,天下分一半,要是真信了他們的鬼話,怎麼死的都不知道,王權不可分割性註定了,只能一起奮鬥,不能一起分享。

所以在姑蘇山上,當范蠡勸勾踐殺掉夫差的時候,勾踐說保全夫差一命,“越王句踐欲遷吳王夫差於甬東,予百家居之。”

可惜夫差不願意苟活,無顏面對伍子胥之死,幡然悔悟,然後拔劍自殺。正是因為勾踐和夫差有很多共性,所以才願意放夫差一條生路,面對國破家亡,自殺忠臣,老淚縱橫,唯有一死才可解脫。

TAG: 勾踐夫差伍子胥吳王夫文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