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外交場上發生過的軼事,其中有一件事讓中國丟盡了臉

外交通常是指:一個國家為了實現其對外政策,透過互相在對方首都設立使館,派遣或者接受特別使團,領導人訪問,參加聯合國等國際組織,參加政府性國際會議,用談判、通訊和締結條約等方法,處理其國際關係的活動。

清朝外交場上發生過的軼事,其中有一件事讓中國丟盡了臉

百年前,在清朝外交場上發生過的軼事中,有詼諧,有辛酸,但是,帶給我們更多的是對清朝時期,中外文化差異的反思。

1793年,英國人馬戛爾尼率領使團前往中國,希望能與清朝建立穩定的國際關係,雖然,使團受到清廷的隆重款待,但是,在雙方建交這件事上,乾隆一口回絕了馬戛爾尼。在乾隆寫給外使的詔書中,是這樣講的:

“你們返回國家後,轉達你們的國王,因為,你們仰慕中原文化,不惜遠渡重洋派遣使者來到大清為朕祝壽,朕覺得你們頗有誠意,所以,深為嘉許。然而,你們在奏章上說要讓英方的使者常駐大清,在大清開展貿易,這與大清的禮制有所違背,朕堅決不會同意。西洋的國家多如牛毛,英國只是其中之一,倘若,西洋的國家全都要求派使臣常駐大清,會造成怎樣的混亂?

所以,朕不能因為你們有誠意而答應這個請求,破壞大清的禮制。大清富有四海,對於你們帶來的奇珍異寶早已見怪不怪,朕感念你們勞苦功高,不遠萬里來到大清,這才允許內務府收下你們的貢品。但是,收下貢品只是為了回報你們的誠意,大清的恩德普及天下,所有貨品一應俱全,所以朕根本不需要你們的貨物。”

清朝外交場上發生過的軼事,其中有一件事讓中國丟盡了臉

雖說,乾隆拒絕了英方的提議,但是,他仍賞賜給馬戛爾尼使團大量禮物,充分地展現出“大國之風”。

英國外交官威妥瑪曾在清朝駐留過很長時間,所以,對清朝的各種情況比較瞭解,他曾將在清朝的見聞收錄在一本日記中,這部日記裡就有一件發生在清朝官場上的趣聞:

“中國的總理衙門,與西方各國的外交部門有很大的差別,每逢外國使臣來到總理衙門進行外交工作,中國的官員肯定會命人端上茶果點心,隨後找來其他王公大臣陪坐,眾人一邊喝茶一邊處理公務。

除此之外,中國的官員雖然有明確的分工,但他們通常不會各抒己見。每當外國使臣詢問某些問題,每個中國官員先是觀察其他人的表情,再看親王的臉色。倘若親王發表意見,那麼,不論這個意見是對是錯,大臣們都會隨聲附和。如果親王沉默不言,大臣們也不敢搶著說話。”

“某日,我去來到總理衙門,與中國大臣商量外交事宜,誰知在我問話後大臣們都沉默不語,我等了很長時間,有些不耐煩,於是說道:‘今天的天氣真不錯。’沒想到大臣們還是沉默寡言,誰都不發一語。後來,一個姓沈的老年官員終於說了一句:‘今天的天氣確實不錯。’緊接著大臣們一起附和道‘不錯不錯’,隨後又陷入沉默。”

清朝外交場上發生過的軼事,其中有一件事讓中國丟盡了臉

晚清時期,清廷曾派出多位三品大員出使日本,並常駐於日本首都進行外交工作。每逢日本的節日,清朝的使臣都要去皇宮朝賀。

楊樞擔任日本大使時,正趕上元旦佳節,楊樞帶著手下的參贊們向天皇道賀。按照日本宮廷的規矩,每逢外國使者來訪,天皇都要背向北方站在桌子前,讓外使們站在距離桌子不遠的對面,向天皇鞠躬,隨後,走到桌前與天皇握手,最後站在桌子的兩側,道明來意,再依次向天皇介紹來使的官職姓名,外使聽到自己的名字後,便要上前道賀。

而日本的握手禮有明確要求,握手必須伸出右手,用左手握手是一種失禮的行為。楊樞手下有個參贊叫汪度,他在與天皇握手的環節中出了岔子,汪度伸出左手與天皇握手,天皇覺得汪度在褻瀆自己,始終不肯伸手回禮。楊樞見狀,連忙用手扯汪度的袖子,誰知汪度一驚之下,竟被自己的長衫摔了個狗啃泥,在天皇面前丟盡了臉。

清朝外交場上發生過的軼事,其中有一件事讓中國丟盡了臉

李鴻章出使英國期間,受到英方的盛情款待。然而,李鴻章在出使前並未做足功課,對西方禮節所知甚少。

按照西方的餐桌禮儀,在吃飯時必須要使用刀叉,李中堂卻用慣了筷子。席間,英國人準備了烤雞招待中國來使,李鴻章見桌上並未準備筷子,又不知該如何使用刀叉,索性用手抓起烤雞大快朵頤。英國人見狀,面面相覷,但是,為了保住李鴻章的面子,英國人紛紛學著李鴻章徒手抓雞,吃得不亦樂乎。

據說,從這以後,英國人在吃烤雞的時候不再拘泥於餐具。

清朝外交場上發生過的軼事,其中有一件事讓中國丟盡了臉

可以說,外交活動歷史悠久,能夠進行外交事務是一個國家的基本定義元素。

從上千年前的城市國家開始,人類就開始從事外交活動了。在人類歷史的大部分時間裡,外交官被派到另一個國家裡就一個特別問題進行談判,談判後立刻回到該國。外交官一般出自統治者家庭或者是高階官員,來使得他們與其他國家談判的結果有一定的合法性。

參考資料:

【《清朝時期的外交》、《古代的外交活動》】

TAG: 天皇大清清朝汪度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