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鑑》和《史記》經常被搞混,兩者到底有什麼區別?

中國歷史上,有兩部書不得不提,那就是《資治通鑑》和《史記》,這兩部書被稱為“史學雙璧”。

不過,很多人對這兩部書的瞭解,也只是一知半解。不少人經常將兩部書的作者,司馬光和司馬遷混為一談。

下面,我們說一說這其中的區別,便於大家更好地去理解。

《資治通鑑》和《史記》經常被搞混,兩者到底有什麼區別?

01 寫作時間上的不同

《資治通鑑》記載的歷史,從上週威烈王二十三年到後周顯德六年,前後一共歷經了1362年。《史記》記述了從黃帝時代到漢武帝時代的歷史,前後共經歷了三千多年。

(順帶一提:《史記》和班固寫的《漢書》,范曄、司馬彪寫的《後漢書》以及陳壽寫的《三國志》,被合稱為“前四史”。)

《資治通鑑》和《史記》經常被搞混,兩者到底有什麼區別?

所以,光從時間上說,《史記》的時間跨度顯然要長許多,《資治通鑑》比較短,其中,三家分晉到漢武帝時期,是重合的。

02 寫作體裁的不同

《史記》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資治通鑑》是由北宋史學家司馬光主編的一部多卷本編年體史書。

編年體是什麼意思呢?

簡單地理解,即以時間為順序,記述歷史事件。其特點總結一句話就是“以天時記人事”。這是我們古人最常用的一種記述歷史的方式。

《資治通鑑》和《史記》經常被搞混,兩者到底有什麼區別?

兩者的區別很明顯:

紀傳體通史:就是以人物為中心,以本紀、列傳人物為綱,進行行文記述的。打個不太恰當的比喻,我們可以將其理解為一部人物史書。

編年體史書:就是以時間先後為線索來行文記述的,是按年月日順序記載的,強調各個事件之間的關聯性。

03 修史主體不同

司馬遷寫的《史記》,為個人修史,其創作的自由性比較大。比如像孔老夫子這樣的,在中國思想文化界中,佔據主流核心地位的人物,被司馬遷寫進《史記》中,乃為野合而生。這種寫法,在官方著作中,不常見。

而《資治通鑑》可以視為是一部由司馬光主持修訂的官方歷史著作,他的創作是有官方背書的,且成書過程中參與的人數也比較多。

《資治通鑑》和《史記》經常被搞混,兩者到底有什麼區別?

04 寫作目的上的不同

從修史主體的不同上看,我們大體就能感知到這寫作的目的,也是不同的。

此前,讀書君寫過一篇內容,和大家聊到司馬遷的《史記》,就曾特別提到了他為什麼要寫《史記》(5月22日一期)。

第一,就是受他父親遺囑的“交代”。

司馬遷的父親司馬談,是西漢武帝時期的太史令,一個非常有思想見識的人。他的一生,有一個宏偉的心願,那就是完成一部上及軒轅,下至於漢的歷史著述。

為此,他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然而,遺憾的是,沒等他開始寫,就染上了病,命在旦夕。最後,在臨終之時,他把這個心願告訴了兒子。司馬遷聽完老父親的話,流著淚說:

“兒子雖然愚笨,但會詳述先人所整理的歷史舊聞,不敢有任何缺漏。”

可以說,父親的遺囑,是司馬遷寫《史記》的一個重要原因。

《資治通鑑》和《史記》經常被搞混,兩者到底有什麼區別?

第二,司馬遷的人生歷練,促成了他寫《史記》。

司馬遷早年受學於孔安國、董仲舒等漢代大儒,後來到了全國各地去遊歷,見證了各種各樣的風土人情,地域風俗,這為他撰寫《史記》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契機條件。

後來,司馬遷子承父業,繼任太史令。之後,發生了一件影響司馬遷一生的事情,那就是被處以宮刑。

關於這個故事,大家都早已耳熟能詳,這次事件,無論是從身體上,還是精神上都給司馬遷帶來了巨大的創傷。而這,也更加促進了他寫《史記》的不動搖的決心。

最終,司馬遷以其“

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

”的史識,完成了這一部《史記》鉅作。

《資治通鑑》和《史記》經常被搞混,兩者到底有什麼區別?

而司馬光編寫《資治通鑑》,其寫書的目的是為了鞏固封建政權,為當時的統治者提供服務的。

所以,從編撰的目的來看,兩者存在非常明顯的差別。一個是帶著抨擊強權,同情弱者的正義感去書寫歷史,一個是帶著官方的正統思想去書寫,差距顯著。

為此,《史記》成書後,曾一度被批判為是對抗漢代正宗思想的異端代表,被當時的人們視為是一部離經叛道的“謗書”。

《資治通鑑》和《史記》經常被搞混,兩者到底有什麼區別?

05 從寫作的內容來看

《資治通鑑》其涉及的內容,非常廣泛,包括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以及歷史人物評價等,共有294卷,300多萬字。

《資治通鑑》和《史記》經常被搞混,兩者到底有什麼區別?

《史記》則比《資治通鑑》少了許多,僅有130篇,52餘萬字,分別為12本紀、30世家、70列傳、10表、8書。

全書以世家、本紀、列傳為主體,五種體例相互補充、貫通古今。

這裡要特別解釋一下:

本紀:是全書的提綱,主要記述的是帝王的言行政績;

“世家”:主要是用來記述子孫世襲的王侯封國史蹟和特別重要的人物事蹟;

《資治通鑑》和《史記》經常被搞混,兩者到底有什麼區別?

“列傳”:是除帝王諸侯外,其他各方面代表人物的生平事蹟和少數民族的傳記;

“表”:主要是用來列出世系、人物和史事;

“書”:則主要是用來記述禮樂制度、天文兵律、社會經濟等各方面內容的。

有意思的是,在通讀《史記》時,你會發現,司馬遷將孔老夫子歸入到了“世家”行列,將項羽歸入到了“本紀”,這和常規的體例是完全不同的。從中我們也能大體看出,司馬遷不一樣的史學觀。

《資治通鑑》和《史記》經常被搞混,兩者到底有什麼區別?

03 成就

總的來說,這兩部著作都是記載歷史事件,內容都比較全面、真實,且都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

《資治通鑑》自成書之後,一直是歷朝歷代帝王將相、思想家、文學家等的閱讀之選。而《

史記》被列為“二十四史”之首

,它建立了史傳文學的傳統,並對我國古代的小說、戲劇等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拋開學術研究等不說,《資治通鑑》和《史記》這兩部書,對我們人生具有極大的啟發、指導意義。我們生活中絕大部分的做人做事等規則,都能在兩部書中找到影子。

所以,我們經常說多讀史書,提升自我思維格局,這並不是空談之道。

圖片源自網路,若侵權請聯絡刪除。

喜歡就點個贊、轉發分享吧

~關注我,別走丟~更多優質內容,請持續關注@讀書文史。

《資治通鑑》和《史記》經常被搞混,兩者到底有什麼區別?

TAG: 史記司馬遷資治通鑑記述兩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