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沒有亡於腐敗,卻死於資本大鱷“綁架撕票”

晚清:沒有亡於腐敗,卻死於資本大鱷“綁架撕票”

清朝,是一個多少部宮廷影視劇都無法“洗白”的王朝,而黑化的根源在“晚清”。

20世紀末,法國曆史學界誕生一部經典的史學鑑賞作品,名叫《歷史學家的技藝》,這部名作出自法國曆史學家馬克·布洛赫之手。

當中,有一句經典佳句是這樣說的:

歷史學以人類的活動為特定物件,它思接千載,視通萬里,千姿百態,令人銷魂。因此,它比其他學科更能激發人們的想象力。

的確,以史為鑑可知興替。一部史書,不同的人從不同的角度能夠理解出不同的看法。

比如,北宋大儒司馬光的《資治通鑑》,有人把它視為治亂興衰的參考,有人拿它當作陰謀權術,也有人把它看成一個個趣味故事。

從這點來說,歷史確實充滿著無盡的想象力。

這種想象力的由來,是因為誰也沒有穿越回到過去的能力,親身經歷過當時的社會環境,只能依靠想象力腦補一個個歷史故事背後的“真相”。

也可以說是,一種對歷史與未知的窺見慾望。這種想象力或窺見的慾望,越是在風雲驟變的年代,體現得越是更加激烈,直至大清朝達到頂峰。

晚清:沒有亡於腐敗,卻死於資本大鱷“綁架撕票”

一個極其複雜的王朝

它的前半生譭譽參半,好事沒少幹,壞事也幹不少。

一方面對漢人進行“只許州府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的高壓統治;另一方面清朝帝王的勤政品質又是歷朝帝王所無法比擬的,封建社會的繁榮富庶也在清朝達到最高點。

它的後半生可以用“晚節不保”來形容。清史的後半部無異於一部喪權辱國的條約“合集”,太屈辱了,但凡有血氣的人都不忍讀。

久而久之,清朝與“屈辱”合而為一。任憑歷史專家拿出客觀公正的史據,任憑各種清宮劇狂轟亂炸,大清朝依然是“差評如潮”。

有人說,中國近代百年的屈辱史是受清朝所賜,這點的確沒有錯。

有人把晚清屈辱的原因歸咎為皇帝的無能,實際上清朝十二帝,單從皇帝的職業來說,他們都十分盡職盡責,直至亡國也沒有出現一個昏君。

也有人把清朝的滅亡,說成是清朝中期腐敗的原因,尤其從和珅開始。各級官吏塌方式腐化造成國庫空虛、百姓虛弱的困境。

再到1840年鴉片戰爭的爆發,隨後一系列戰爭賠款直接把清朝送進萬劫不復的滅亡深淵。

所以,清朝的滅亡歸納為一句話:亡於腐敗和外侵。

但是人類對歷史的想象力,有時候未必是正確的,因為想象力很難突破史料記載的範圍。

真實的清朝滅亡並非腐敗和外侵,而是另有他因!

晚清:沒有亡於腐敗,卻死於資本大鱷“綁架撕票”

先附上一份晚清不平等條約賠款明細。

1842年中英《南京條約》,賠款銀元2100萬;

1858年中英《天津條約》,賠款白銀400萬兩;

1858年中法《天津條約》,賠款白銀200萬兩;

1860年中英《北京條約》,賠款白銀800萬兩;

1895年中日《馬關條約》,賠款白銀2億兩;

1860年中法《北京條約》,賠款白銀800萬兩;

1901年《辛丑條約》,向十一國賠款白銀4。5億兩。

以上列強強迫晚清簽訂的不平等條約在7億兩白銀左右。帝國主義從晚清掠奪走了大量的財富,都是白花花的銀子。

因為這一點,很多人認為是列強的侵略導致清朝的滅亡。這條結論不能說對,也不能說不對,只能說不全面。

從1842年開始到1901年整整60年的歷史,帝國主義列強從晚清掠走7億兩白銀。

說一句不太合適的話,這點錢在清朝統治者眼裡,可謂是“九牛一毛”。

晚清:沒有亡於腐敗,卻死於資本大鱷“綁架撕票”

大清朝“首富”,乾嘉兩朝的重臣,和珅一生聚斂財富高達8億到11億兩白銀。

和珅從1773年(二十三歲)做了乾隆的儀仗隊的侍從,正式踏入仕途。

假如從他剛踏入仕途就開始斂財算起,到他死於1799年,和珅的斂財時長也只有26年。

短短的26年,和珅聚斂財富高達10(折中來算)億兩白銀,《清朝野史大觀·和珅家財》記載說:

和珅總財產是二十億兩有奇,國庫歲入七千萬,而和珅以二十年之閣臣,其所蓄當一國二十年稅入而強。

與和珅20年創造10億兩財富的奇蹟相比,帝國主義列強用60年的時間,向清朝勒索7億賠款實在不多。

但奇怪的的是,晚清是死於帝國主義列強的侵略,這是板上釘釘的事兒,而列強的戰爭索賠有不足以直接導致清朝滅國,那清朝到底死於何種原因?

晚清:沒有亡於腐敗,卻死於資本大鱷“綁架撕票”

資本大鱷的吞噬

在清朝,國庫的收入維持在七八千萬兩白銀,撐死不超過一億兩白銀。刨去各種支出,剩餘的白銀遠遠達不到賠款的額度。

但是各國列強根本不管清朝的死活,刀架脖子上要求清朝如期償還賠款。尤其在《辛丑條約》後,清朝到了只有出氣,沒有進氣的地步。

沒有收入怎麼辦,列強給清政府丟擲“橄欖枝”。可以用關稅、鹽稅和常關稅作擔保,分39年還清,年息4釐,本息共9。8億兩。

原本4。5億兩的戰爭賠款,瞬間變成9。8億兩!

走投無路的晚清,不得不接受列強的建議,把主意打到外國銀行貸款上,但這無異於飲鴆止渴!

清朝為了緩解壓力,先後三次向外國銀行進行鉅額貸款用來“還債”。

一次是把海關抵押給俄國和法國,借來9896萬兩白銀,償還期為36年;

一次是向美德借款600萬英鎊,期限為40年;

一次是向美德續借1655萬兩白銀,使用週期45年。

三次借款總價約為2。3億兩白銀,經過三四十年的利滾利,最終本息高達6。7億。

晚清:沒有亡於腐敗,卻死於資本大鱷“綁架撕票”

資本大鱷的血盆大口絕不止於此,它們無所不用其極地想給清朝“放血”。

為了進一步搜刮清朝,在高額戰爭賠償以及借貸基礎上,帝國主義資本大鱷玩起金融掠奪。

最直接的方式是“白銀貶值”。

在鴉片戰爭爆發前,清朝的白銀與列強的英鎊兌換比例為:3兩白銀兌換1英鎊。

到了1900年,清朝的白銀貶值到:6兩白銀兌換1英鎊。

白銀的貶值要比戰爭掠奪更加殘酷,手段更加殘忍。

晚清主要以農業和手工業基礎商品為主,列強可以用同樣的英鎊買到兩倍的晚清物資。而晚清要想買列強的洋槍洋炮則需要支付雙倍的白銀。

更要命的是,英鎊是紙質貨幣,而白銀是貴金屬貨幣。相當於列強拿了一堆紙,換走了晚清的真金白銀。

表面上是7億左右的戰爭賠償,實際上十倍不止!

這一點是很少有人提及的。

如果說戰爭的殘酷是野蠻的掠奪,那麼資本的貪婪則是人性的機關算盡。

TAG: 清朝白銀億兩賠款晚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