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耳陳餘曾經是非常要好的朋友,為什麼後來會成為不共戴天的仇人?

張耳陳餘曾經是非常要好的朋友,為什麼後來會成為不共戴天的仇人?

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怨無愛的恨。歷史上有很多機緣巧合的事情,有些人因為某些事而相互仰慕,而又因為某些事分崩離析。比如張耳陳餘曾經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可後來又因為相互指責和埋怨疏遠了對方,最後甚至成了不共戴天的仇人。

故事是這樣的。當時張耳是魏國公子無憶的賓客,曾經一貧如洗,可是一位土豪卻發現張耳很有才幹,便把女兒嫁給了他,藉助岳父深厚的家底,張耳結交了很多名流。同郡的陳餘也是個有才幹的人,對張耳的故事耳熟能詳,前去拜謁,果然是個不俗的漢子,於是就把張耳當作自己的兄長侍奉,就這樣二人的關係非常好。

當時正是秦朝末年,反對秦國暴政的農民起義此起彼伏。那時候,陳勝吳廣是反秦的總指揮,二人便在陳勝吳廣手下效力,後來發現陳勝沒有什麼遠大的志向,就追隨陳勝的大將武臣北征,攻取趙國,他們奉武臣為趙王,陳餘作大將軍,張耳為右丞相。他們想著一旦武臣做了天下,這天下不就是自己的了嗎,也算是同享富貴。

可惜歷史總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有很多不可言說的故事,這時候武臣因為做事不周密,被手下大將李良殺死。陳餘聞聽,非常惱火,於是帶兵討伐李良,李良投降了秦將章邯。張耳陳餘趁機擁立趙國貴族趙歇為趙王,當然大權仍是二人把持。

如果一直如此,張耳陳餘似乎能一直友好下去。可惜的是考驗二人的機會來了,這時候秦國章邯率軍來了,大軍直逼鉅鹿郡,那章邯氣勢洶洶,不可一世,曾經帶兵擊潰了定陶,殺死了楚國大將項梁,各地前來解救的義軍都作壁上觀,包括陳餘的幾萬士兵。張耳的兒子張敖就在鉅鹿城下,他多麼希望有人站出來替自己出頭,可惜沒有結果。張耳知道陳餘和自己最為貼心,於是派兵求救,可陳餘不為所動,說自己前去肯定是無謂的犧牲。張耳打發的人回去了,立刻又派人前去,說我們是生死與共的弟兄,難道你見死不救?陳餘說:靠我這一點兵力,想和章邯抗衡,肯定是凶多吉少,但因為張耳再三邀請,於是便派了5000人前去解救,當然結果是不言而喻的,陳餘的5000人全軍覆沒。張耳繼續派人請陳餘出兵,陳餘自然不敢再帶兵,就這樣二人反目成仇。

巧的是項羽殺死了宋義,然後帶兵破釜沉舟,打敗了不可一世的章邯,當然也解了趙國的圍。這本來是皆大歡喜的事情,可是張耳陳餘還在一味的埋怨對方,張耳還說陳餘不該見死不救,陳餘卻說自己率兵徒勞無功5000人不都是為了做了犧牲嗎?雙方爭執不下,陳餘氣壞了,於是帶一百個人出外散步,可張耳卻趁火打劫,趁機收編陳餘的隊伍。

是可忍孰不可忍,陳餘決定與張耳決一死戰,再去尋找張耳,已經找不到了,張耳投靠了劉邦;而陳餘擁立了趙歇,最後成為河北最大的軍閥割據勢力。後來,劉邦與項羽決戰,請陳餘參戰,陳餘的理由就是殺了張耳。

TAG: 陳餘張耳武臣5000帶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