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蠢的海禁國策為何能在明朝推行如此之久?

有學者將中國大一統王朝建立之後的歷史劃分為三段:稱秦漢時期為第一王朝時代,此時是大一統王朝的開創期,如旭日初昇、生氣勃勃,整個社會始終處於奮發激揚的狀態,彷彿是一個英姿勃發的青年;而唐宋時期則是第二王朝時代,此時華夏大一統體系已經成熟,如日正中天、光照四方,相容幷蓄、海納百川是此時的社會狀況;而明清時期則進入第三王朝時代,彷彿日落西山、殘霞盡散,雖然還偶有高光時刻,但整體已經顯露衰頹不堪之勢。除了這些標誌性王朝之外的朝代,只不過是它們互相銜接演進之間的一些過渡而已。而驅除蒙元、重整漢家天下的明朝,正是這第三王朝的開創者,它立朝之初的眾多舉措,影響著其後數百年中國歷史的走向。

愚蠢的海禁國策為何能在明朝推行如此之久?

明朝的建立者朱元璋是歷代開國之主中出身最為卑微的一個,一個淮上農夫的兒子,家人大多餓死在了災荒之中,卻能在元末群雄中脫穎而出,而且在削平群雄之後揮師北上,一舉完成中國歷史上前所未有的以南統北奇蹟,他的個人能力和戰略眼光無疑是出類拔萃的。在成功一統漢地後,他在位期間的治政也有很多值得稱道之處,很快恢復了元末戰亂造成的損失,他開創的“洪武之治”在成就上不遜色於其他王朝的太平盛世,他為很多人詬病的屠戮功臣、大興文字獄之類行動對民間造成的影響其實並不大,不夠有一項國策卻是一個明顯的昏招,那就是大力推行海禁。

愚蠢的海禁國策為何能在明朝推行如此之久?

明初的海禁執行得是非常嚴格的,不僅是不允許海商出海的問題,連普通漁民的漁船也受到嚴厲管控,還像後來清初的海禁一樣,放棄了外海很多島嶼、將一些戰略位置重要地區的沿海居民也大部內遷。表面上的理由一是要防止方國珍、張士誠等在南方群雄的餘孽們繼續興風作浪;二是要防備倭寇等其他海賊對沿海地區的侵襲。其實更深層次的原因是農夫出身的朱元璋對商人、甚至整個商業活動的敵視。他在位期間除了海禁之外,還制定了很多歧視商人的禁令,極力打壓商人的社會地位,對官府參與各種商業活動更是嚴厲打擊,更關鍵的是將這些政令列入祖訓之中,要求後來的歷任皇帝必須嚴格遵守。

愚蠢的海禁國策為何能在明朝推行如此之久?

我們知道,元朝雖然是胡人當政,但他們繼續沿襲了宋人對商業的寬鬆政策,而且由於元朝疆域的廣闊,其商業活動之興盛絕不再兩宋之下。而同樣是漢家王朝的趙宋,朝廷不僅很少歧視商家,而且經常主動介入各種經濟活動,特別是偏安江南的南宋,因為疆域的狹小,更是極度重視海外貿易,對海商還有很多激勵政策,海貿帶來的收益成為南宋財政的一大支柱。明朝初期的時候,民用匱乏、宋元時的經濟體系幾乎整個崩盤,此時對商業活動的限制的確有其必要性,不過將其作為整個國家的長期國策,甚至強制後世子孫必須嚴格遵循,這樣的舉措造成的後果就是災難性的了。

愚蠢的海禁國策為何能在明朝推行如此之久?

特別是到了明朝中期,西方殖民者勢力西來,除了帶來海量的美洲白銀和對中華物產的龐大需求之外,華夏萬里海疆也暴露在他們的堅船利炮威脅之下,從此滅國之險不僅可能來自北方的草原與大漠、也有可能才海上而來。而朝廷的禁海國策永遠限制不了士紳豪門那追求財富的無盡慾望,所以民間的海貿越來越興盛,而朝廷的稅收卻大量流失,此時繼續推動海禁已經變成了那些從海貿中攫取了最多利益計程車紳以及他們在朝廷的代言人。明朝的滅亡儘管有很多複雜的原因,但最重要的一點無疑是明末財政的總崩潰,而如果朝廷早點廢除禁海、而且能夠強勢介入海貿以及其他商業活動的話,這種局面完全是有可能避免的。

TAG: 王朝海禁商業活動海貿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