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有後代嗎?後代結局如何?

1973年包拯墓誌銘出土於合肥北宋包氏家族墓群,其墓誌銘中也記載了他的世系。根據吳興漢先生審校過的《孝肅包公墓誌銘》,“初娶張氏,早卒;續娶董氏,封永康郡夫人。子繶,太常寺太祝,先公卒。誕,五歲兒也……”

包拯有後代嗎?後代結局如何?

由包拯的墓誌銘可知,包拯的原配妻子張氏早逝,和包拯沒有孩子,包拯和續娶的夫人董氏有一個兒子,名繶。

包繶因父親包拯身居高位,受到家族的蔭庇,受封為太常寺太祝,“娶崔氏,通判幽州,卒”——《宋史》,也就是在包繶做幽州通判的時候,英年早逝(1033-1053),他與崔氏的兒子育有一子,包文輔,而在不久後,包文輔也意外夭折了,年僅五歲。

從這些資料來看,包拯當時唯一的長子與長孫都因意外而死,也就有其以“喪子乞便郡,知揚州,徙廬州,遷刑部郎中。”的行為。同時也對應了其子的死亡時間皇祐五年,也就是公元1053年。

那既然包拯的長子長孫已死,那包拯是不是沒有後代了呢?畢竟長子死時,包拯已54歲了。

其實在歷史記載中,包拯與董氏還育有兩女,但兩女皆已外嫁,因此並不算於包拯的後代中。 此時,便不得不提起包繶的夫人崔氏,崔氏是當過三朝宰相的呂蒙正的外孫女,與包繶也算是門當戶對,包繶死後,包拯與董氏不希望崔氏年紀輕輕便在家守節,勸其再嫁。

在北宋的宋明理學之風的影響下,鼓勵女子守節,而崔氏也是如此,拒絕了母親改嫁的要求,為包繶守節二十年。

包拯有後代嗎?後代結局如何?

在經歷了丈夫兒子接連早卒的打擊後,崔氏便為丈夫守節,替丈夫終身侍奉公婆。包拯除了續娶的夫人董氏,還有一媵妾孫氏(一說孫氏為董氏的陪嫁侍女)。

在《宋史》中,“拯嚐出其媵,在父母家生子,崔密扶其母,使謹視之。”包拯曾經把他的媵妾趕出去,當時並不知道她有了孩子,媵妾在其父母家生子,崔氏偷偷的照顧被趕出去的媵妾,派人送錢財衣物等到孫家,讓孫氏小心謹慎的養胎。

孫氏在嘉祐二年(公元1057)生下一名男孩,崔氏又偷偷將男孩抱養在自己房中,名為長嫂,實為養母,因此有了長嫂如母的典故。也正是因為崔氏的作為,為包拯保下了唯一的兒子。

在包公六十大壽時,崔氏把媵孫氏所生的孩子抱給包拯,包公夫婦大喜,為這個孩子取名為包綖。因此,包公唯一的兒子為媵妾所生,為庶子。所以包拯是有後代的,並非包拯要挑選一個丫延續香火,而是因為包拯長子英年早逝,長孫早夭,僅有媵妾孫氏為他誕下一子。

包公於嘉祐七年過世(999-1062年7月3日),年六十四,諡孝肅,其子包綖僅五歲,宋仁宗為照顧包拯後代,封包綖為太常寺太祝。

包拯有後代嗎?後代結局如何?

包綖成年後,崔氏為他娶了廬州知州張田的女兒南陽縣君張氏為妻。但張氏不幸早逝,與包綖未曾育有兒女,崔氏又給包綖娶了宰相文彥博之女,蓬萊縣主文氏。

崔氏曾派人尋找包綖的生母孫氏,將孫氏接回包綖身邊使其母子團聚,崔氏為包繶守節二十年,在包拯死後撫養幼年的包綖,於公元1094年病逝,享年六十二歲,被宋哲宗下旨追封她為永嘉郡君,嘉獎詔書為大文豪蘇軾所撰,收錄在《東坡全集。故樞密副使包拯男繶妻崔氏封永嘉郡君制》中。

在合肥出土的包氏家族墓群中,也發現了包綖之墓,由其墓誌銘可知,包綖有四子三女,包家的血脈得以流傳。

TAG: 包拯崔氏孫氏董氏包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