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幾乎所有人物的名字都是單個字,有沒有兩個字的人?

《三國演義》作為我國的著名小說,其影響力是非常深遠的,作者羅貫中在書中刻畫了許多鮮活生動的人物,至今仍為後人所熟知和喜愛。讀者們在讀《三國演義》時,可能會發現,書中幾乎所有人物的名字都是單個字,那麼,有沒有兩個字的人呢?

《三國演義》幾乎所有人物的名字都是單個字,有沒有兩個字的人?

《三國演義》是立足於正史所編寫的,所以其中的人物大多也都是真實的歷史人物。那麼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為什麼幾乎所有的三國人物都是單字名呢?其實,這和著名的篡位之臣、兩漢之間新朝的建立者王莽有關。

元壽二年(前1),漢哀帝去世,大權在握的王莽選定了年僅九歲的漢元帝之孫劉箕子繼位,但王莽認為劉箕子的名字不妥,於是將之改為劉衎。王莽認為

“秦以前複名蓋寡,遂禁複名。”

複名即雙字名,而王莽認為秦朝以前用雙字名的人很少,便索性禁止雙字名了。

在西漢時期,使用雙字名的比秦朝之前多了不少,比較著名的有“封狼居胥”的名將霍去病、平定“七國之亂”的周亞夫以及締造“昭宣中興”的漢宣帝劉弗陵等等,經過王莽這麼一禁止,不僅僅是當時,連東漢、魏晉時期都很少有雙字名的人物了,直到東晉,才陸續出現王羲之、顧愷之,乃至南北朝時的陳慶之、祖沖之等雙字名。

據《前漢書》記載:

“時莽奏令中國不得有二名,因使使者以風單于,宜上書慕化,為一名,漢必加厚賞。單于從之。”

也就是說,他不但在中原推廣單字名,還派遣使者到匈奴,建議單于在匈奴也推廣。當時匈奴勢力微小,於是單于上書稱臣,並把自己的名字“囊知牙斯”改為了單字的“知”以示對王莽的尊重。

《三國演義》幾乎所有人物的名字都是單個字,有沒有兩個字的人?

鑑於王莽的禁止雙名政策,三國時期的人物大多也都是單字名。在《三國演義》中,存在的雙字名則各自有著不同的原因。而諸葛亮南征孟獲時,出現了南蠻的俄何燒戈、董荼那等少數民族音譯名,不過,南蠻的部落擁有自己的語言,所以筆者此處不把他們當作雙字名人物。

劉備曾經受國舅董承之託,領受了密謀誅殺曹操、興復漢室的“衣帶詔”。而一同計劃此事的人中,就有名叫王子服的大臣。不過,根據《三國志》的記載:

“承遂與劉備同謀,未發,會備出征,承更與偏將軍王服、長水校尉種輯、議郎吳碩結謀。”

可見,王子服的原名其實是王服,王子服一名應當是羅貫中的謬誤。

《三國演義》幾乎所有人物的名字都是單個字,有沒有兩個字的人?

和王子服類似的,還有在張繡降而復叛中殺死典韋的胡車兒,此處的“胡”應當是代表少數民族出身的用語,車兒則是少數民族名的音譯。在呂蒙襲殺關羽的過程中,向東吳投降的傅士仁,在史書中也是

“士仁字君義,廣陽人也。”

可見傅是羅貫中新增的,他本名就叫士仁。

而《三國演義》中沒有記載錯誤,在史書中仍是兩字名的人物,則有蜀漢大臣郭攸之、東漢太傅馬日磾、在劉備剛起兵時給予資助的商人張世平等等。畢竟在東漢建立後,單字名只是一種習慣,而不是一種強制措施。

TAG: 雙字王莽單字人物王子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