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曾經七下西洋、萬國來朝,為何後期又走向閉關鎖國呢?

明朝是一個很特殊的朝代,很多東西值得玩味。我們從如下幾點來分析。

1。 地形因素

明朝地勢西高東低,以大陸為主,山地面積佔比大。

西部有青藏高原,天山山脈,東邊是大海。這將一個國家鎖在長江、淮河、黃河為一線的沖積平原一帶。依靠發達的水利,剛好可以種植水稻、小麥。

明朝曾經七下西洋、萬國來朝,為何後期又走向閉關鎖國呢?

海外貿易充滿不確定性,安穩的農業更能夠鞏固帝國的統治。

2。 經濟原因

明朝重農輕商,抑制商業的發展。

以朝廷為首的下西洋,原本就是為了宣揚國威,往往賠本賺吆喝(當然還有一層私人因素是為了尋找失蹤的建文帝)。

更何況下西洋成本太高,所以明朝廢除了下西洋的行動。

3。 政治因素

明朝把自耕農束縛在土地上,百姓流動極其困難。

明朝曾經七下西洋、萬國來朝,為何後期又走向閉關鎖國呢?

之所以推行閉關鎖國是為了政權安全。閉關鎖國不跟外界接觸,就暫時無法受到外界的衝擊。尤其以西班牙、葡萄牙殖民者因為新航路的開闢所造成的影響。

4。 皇帝因素

明朝開國皇帝本人就是農民。他認為土地、小農經濟對國家穩定極其重要。

朱元璋,農民出身,所以他對農民充滿了同情,而且他本人的認知有限,尤其對商業的認識有限。為此他所建立的明朝屬於農業帝國。

農民皇帝對農民的同情跟過度的保護的同時,特別抵制商業,採取一系列扼殺商業的措施。

5。 思想觀念因素

對於華夏諸多政權來說,他們把四周的國家視為蠻夷,認為只有自己才屬於文明,充滿狂妄自大,對外界的事物既不關心,也沒有興趣。

明朝曾經七下西洋、萬國來朝,為何後期又走向閉關鎖國呢?

另外以儒法為核心的統治思想,更多強調的是等級。商業更多的是要強調平等、自由。在儒法思想的束縛下,根本無法產生自由、平等、契約等精神。

帝國統治者更多要貫徹等級制度,對民眾進行侮辱、打壓、讓民眾甘心為奴,好鞏固他們的帝國統治,所以閉關鎖國更能夠製造愚昧的民眾,愚昧是帝國統治的基石。

綜上所述,明朝實行閉關鎖國,屬於純粹的理性行為,既有客觀因素,也有主觀因素。本質上還是維護朝廷的統治。

TAG: 明朝閉關鎖國帝國商業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