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為何下令將孟子牌位清理出孔廟?孔子,能動嗎?孔子,能動嗎

去過孔廟的人都知道,裡面除了有孔子的塑像外,還有孟子的牌位。眾所周知,“孔孟之道”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孔廟裡陳列孟子的牌位再正常不過。但明朝時,朱元璋曾下令將孟子的牌位清理出孔廟。那麼,朱元璋為何這麼做?其中又透射出朱元璋怎樣的性格及心理呢?

孔子,能動嗎

歷史後退到明洪武五年(1372),明太祖朱元璋幹了一件“驚天地、泣鬼神”的事情——他下令把孟子的牌位從孔廟“四配”的位置上撤下來,取消“亞聖”配享的待遇。此令一出,朝野譁然。作為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為何要冒夭下之大不韙,轟“亞聖”出孔廟呢?一千多年前的孟子是怎麼招惹了他,讓他使出如此狠招?

朱元璋為何下令將孟子牌位清理出孔廟?孔子,能動嗎?孔子,能動嗎

事情先得從朱元璋貶孔說起。

眾所周知,朱元璋生於一個貧苦農民家庭。放牛娃出身的他,曾當過幾天和尚,也許還撞過幾天鍾。在做皇帝之前,他完完全全就是個大老粗。同時,他在骨子裡也看不起那些讀書人。總體說來,朱元璋這個人一方面“土”得掉渣,另一方面又桀驁不馴,身上有股子狠勁兒。

朱元璋在登上皇帝寶座之後,身上的狠勁兒顯露無遺(客觀地講,他的“狠”也有好的一面,比如以鐵腕政策懲治貪腐,此處不表)。政治上,他透過廢除丞相,使中央集權變成皇帝專權;文化上,他對自漢以後被歷代統治者奉為正統的儒家學說大加貶斥。據《明史紀事本末》記載,洪武元年(1368),一天朱元璋與臣子討論學術問題。針對儒家學說,朱元璋有此番宏論:“戰國之時,縱橫捭闔之徒,肆其邪說。諸侯急於利者多從之,往往事未就而國隨之以亡,此誠何益?邪說之害道,猶美味之悅口、美色之炫目,夫邪說不去,則正道不興,天下焉得而治!”從中不難看出,朱元璋視儒家學說為蠱惑人心的“邪說”。

基於以上情況,據《明史·錢唐傳》記載,洪武二年(1369),朱元璋下詔:“孔廟春秋釋奠,止行於曲阜,天下不必通祀。”意思是說,以後對孔子的祭祀活動,在曲阜弄弄就行了,沒必要全天下都那麼大張旗鼓地去搞。此令一出,令朝野震驚。時任刑部尚書的錢唐立即跪拜上疏:“孔子的教化千秋萬世,得到了天下人的尊敬,世人以祭祀活動來紀念他,這種‘報本之禮’是不能廢除的。”之後,侍郎程徐也上疏勸諫,大致意思是:“孔子以儒家之道來教化蒼生,人們由此來祭祀他,其實也是祭祀儒家之道。如今,世人都讀他的書,遵從他的教化,信奉他的儒家之道,而陛下卻不讓世人去祭祀他,這樣怎麼能獲得民心呢?”

見大臣們紛紛跳出來反對,朱元璋明白了看來孔子是動不得的。他雖心有不甘,但也不能透過強硬手段去罷祀孔子,只得極不情願地收回了詔令。

動不了孔子,動孟子

罷祀孔子的問題半路夭折,讓朱元璋心裡很是不爽,一直如鯁在喉。

洪武五年(1372)的一天,朱元璋手捧《孟子》,於潛心啃讀之中。當讀到“殘賊之人,謂之一夫。聞誅一夫紂,未聞拭君也”、“君有大過則諫,反覆之而不聽,則易位”等語句時,朱元璋有些生氣。《孟子》一書中“君輕民貴”的思想,讓朱元璋覺得自已沒有一絲做皇帝的尊嚴。而此時,孟子這位老夫彷彿穿越了千年光陰,正立在面前指著鼻子罵他。朱元璋邊讀邊罵:“如此荒謬之言,哪裡像臣子說的話?倘此老在今日,豈可免我一刀!”

加上之前罷祀孔子的詔令無法得到執行,一想到這事兒,朱元璋更是氣不打一處來。心想:孔孟是一家,我動不了孔子,難道還動不了孟子?於是當即頒佈詔令:“將孟子的牌位清出孔廟,不得配享!”真可謂“皇帝很生氣,後果很嚴重”。

針對此詔令,滿朝文武驚恐萬分,又不知所措。中國歷史上,面對君王之暴怒,臣子中不乏縮頭烏龜的“軟蛋”,不乏見風使舵的“油條”,也不乏視死如歸的“硬骨頭”——當時的刑部尚書錢唐就是這麼一位。

在罷祀孔子的問題上,錢唐就仗義執言,此次更是義不容辭,準備為孟子跟皇帝叫板。當時,有人把皇上動怒的情景描述給他聽,意在勸他不要輕舉妄動。錢唐大義凜然道:“臣為孟軻而死,死有餘榮!”隨後,錢唐讓家從抬著事先準備好的棺材,袒胸朝奉天殿走去。滿朝文武見此狀,都暗自為錢唐揪心:“錢唐此番,命必休矣!”

當內侍把情況稟報給朱元璋時,朱元璋氣得吐血,一聲令下,等錢唐來送死。

錢唐帶著棺材來到殿前時,那不怕死的勁頭,讓氣惱中的朱元璋幾乎崩潰!心想:“錢唐你個老小子,竟敢拿死要挾聯,聯讓你不得好死!”於是下令衛士射箭。可憐的錢唐,頓時倒在了血泊之中。但他仍然掙扎著向前爬,臉上的表情,痛苦中帶著堅毅,讓人看到了“硬骨頭”的威力。

此番情景之中、眾目睽睽之下,朱元璋自知理虧,如果再出狠招將錢唐治死,必將有失人心。於是,朱元璋雖然心中有氣,但還是服軟了,不僅沒有治錢唐的罪,還讓太醫幫他治了箭傷。

第二年,朱元璋“發燒”的腦袋降了溫,就頒佈了一道御旨:“孟子辨異端,辟邪說,發明孔子之道,配享如故。”就這樣,朱元璋雖有所不情願,但還是把孟子的牌位又請回了孔廟。

朱元璋刪《孟子》

孔子動不得,孟子也動不得,朱元璋心中的餘恨,如何消除?

當時,《大學》、《中庸》、《論語》、《孟子》此“四書”,是各級學塾的基礎教材,此乃官定。作為“四書”之一,《孟子》一書所倡導的“民貴君輕”思想,讓朱元璋非常討厭——在他心中,“皇帝專權”才是王道。

你倡導天下人民是老大,那我這個老大又置身何處?讓所有的學生都讀《孟子》,豈不把這幫娃娃教壞了?

基於此種心理,洪武二十七年(1394)——時隔20多年之後,朱元璋再次準備動動孟子。他心想:“我不能動你在孔廟中的牌位,那動動你的書總行吧!”於是,朱元璋命令翰林學士劉三吾對《孟子》進行刪節。當時已經82歲的劉三吾,心中一邊默唸“造孽”,一邊又攝於皇威,在戰戰兢兢中進行揣摩,最終刪掉了85條讓朱元璋十分反感的內容。如“殘賊之人,謂之一夫。聞誅一夫紂,未聞拭君也”、“君有大過則諫,反覆之而不聽,則易位”等,成《孟子節文》一書。

之後朱元璋又下令,規定“自今八十五條之內,課士不以命題,科舉不以取士,一以聖賢中正之學(指《孟子節文》這部書)為本”。至此,朱元璋雖未能轟“亞聖”出孔廟,但把孟子的部分思想已“轟”出了書本。對此,我們權且把它看作朱元璋昏了頭乾的糊塗事吧!

TAG: 朱元璋孟子孔子孔廟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