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故事”廣東潮汕地區唯一文狀元—林大欽,你瞭解嗎

林大欽(1511—1545),字敬夫,廣東海陽東莆都(今潮州市潮安區金石鎮)人,故自號東莆。林大欽是潮汕地區唯一的文狀元,也是我國古代比較年輕的狀元。

“粵故事”廣東潮汕地區唯一文狀元—林大欽,你瞭解嗎

光緒《海陽縣誌》“林大欽傳”(部分)

林大欽自小家境清寒,但非常聰穎,十分勤勉好學。十幾歲時,他曾隨其父林毅齋到潮州城,在書肆中看到宋代蘇洵《嘉祐集》即愛不釋手,請求父親購回家中,日夜研讀。接著又研讀蘇軾、蘇轍的文章,揣摩蘇氏父子三人的文法,行文酷似之,“操筆為文,屈注奔騰,神氣宛肖”。十六歲時,其父去世,家境更為貧寒。族伯林廷相、林廷泰以家藏萬卷書籍供林大欽研習,遂“博通子史百家”。同時,他不得不代人抄書,或受聘於私塾,以養活母親劉氏,維持生計。

“粵故事”廣東潮汕地區唯一文狀元—林大欽,你瞭解嗎

林大欽像(潮州市地方誌編纂委員會辦公室供圖)

嘉靖十年(1531年),剛滿十九歲的林大欽,在鄉試中初露鋒芒,中第六名舉人。其間,廣東按察副使、提督學政王世芳十分欣賞他的文章,並把他推薦給廣東道御史吳麟,以李綱十事為題考林大欽。他們看到林大欽寫的文章,考據詳核,詞旨凜然,讚歎不已,認為:林大欽必大魁天下。

嘉靖十一年春,林大欽上京赴考。殿試那天,“天子臨軒賜對。一時待問之士,集於大廷者凡三百餘人”。

在《廷試策》中,林大欽針對嘉靖所提出的“耕者無幾而食者眾,蠶者甚稀而衣者多,又加以水旱蟲蝗之為災,遊惰冗雜之為害,邊有煙塵,內有盜賊”等嚴峻的社會問題,指出當政者“未知斯民凍餒流離之實,未得足民衣食之道”。認為“天下之所以長坐於睏乏”,在於“遊惰”“冗雜”之弊。遊惰之弊有二:遊民、異端。冗雜之弊有三:冗員、冗兵、冗費。最後,他總結出八項除弊措施:均田、擇吏、去冗、省費、闢土、薄徵、通利、禁奢。林大欽指出,若能採納實施他的主張,就能達到“田均而業厚,吏良而俗阜,冗去而駐除,費省而用裕,土闢而地廣,徵薄而惠實,利通而財流,奢禁而富益”。

在考前,主考官、禮部尚書夏言上書要求整頓文風,對於過分追求華麗詞藻、內容華而不實、標新立異破壞文體的一律不予錄取,獲得嘉靖皇帝批准,並命令禮部起草規定,向領卷的考生宣佈要按程式答卷,毋立異。但在宣佈規定時,林大欽當日未到場領卷,沒有聽到,所以他沒有顧忌各種條條框框,完全按照自己的思路答題,文章寫得得心應手,流暢自然,有“策論似蘇”之說。這個不合程式的卷子,卻脫穎而出。都御史汪鋐看到林大欽試卷後驚歎到:“怪哉,安有答策無冒語者。”大學士張孚敬認為,林大欽卷“是雖破格,然文字明快,可備禦覽。”他們把林大欽卷和此前內閣已確定的兩卷一併送呈嘉靖皇帝。林大欽的卷子得到嘉靖皇帝的欣賞,親擢第一。

狀元及第後,林大欽依例被選為翰林修撰,參與編修《武宗實錄》,但其在《廷試策》中的主張沒有得到實行。林大欽事親至孝,嘉靖十三年(1534年),借母病歸養,遂不復出。

鄉居十餘年間,林大欽在宗山書院講學著述。喜陽明學,與薛侃、羅洪先、王畿等多信函往來,切磋學問。他關切當地民生,曾倡築東莆一帶堤圍。林大欽創作了大量詩歌,其詩有“沖淡閒適,極似陶潛”之譽。

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林大欽去世。後人編有《東莆先生文集》《林大欽集》行世。

“粵故事”廣東潮汕地區唯一文狀元—林大欽,你瞭解嗎

林氏家廟(潮州市地方誌編纂委員會辦公室供圖)

參考資料:

黃挺校注:《林大欽集》。

乾隆《潮州府志》。

光緒《海陽縣誌》。

龔延明主編:《天一閣藏明代科舉錄選刊·登科錄》。

5。黃贊發:《明代狀元林大欽述議》。

製作單位:廣東省人民政府地方誌辦公室

作者單位:潮州市地方誌編纂委員會辦公室

宣告: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絡後臺,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TAG: 林大欽嘉靖潮州市地方誌遊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