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被權臣挾持,找機會滅掉他可以嗎?為啥皇帝顯得很被動?

有人問:

古代的權臣可不是孤身一人,但凡孤身一人的人也成不了權臣。

我們以明朝末期的大太監魏忠賢為例,來看一下他掌握權力的時候究竟達到了多麼恐怖的實力。

在天啟年間,魏忠賢可以說是廣結黨羽,自己身邊的小羅羅們數都數不清。而魏忠賢也憑藉著身邊這些人數優勢以及更不擇手段、更無恥、更無下限的所作所為,徹底打垮了東林黨,成功拉攏了一些其它朝廷人士,幾乎成為了整個朝廷的權力中心。

魏忠賢也被稱之為九千歲,在民間養了不少的乾兒子,比如五虎,五狗,四十孫等。

整個朝廷自上而下幾乎所有的官員都以巴結魏忠賢拍魏忠賢馬屁作為存在於朝廷之上的主要根基。

古代皇帝被權臣挾持,找機會滅掉他可以嗎?為啥皇帝顯得很被動?

第1點:首先我們要明白一個概念。

只要我們提到歷史上的某個人物,而且已經確定這個人物就是權臣,那麼就要注意這個時候的權力就會發生變化。

我們可能會認為皇帝給你權利,你才能夠擁有權力,然後你再把權力分配給其他人,其他人再把權力分配給其他人,這是一種正常的權力傳遞模型。

一旦朝廷出現了權臣,你就會發現出問題了,這時候的權利不再是自上而下的金字塔模式,而是一個時空漏斗的模式。

皇帝將權力交給某一個人,這個人把權力牢牢地掌控在自己的手裡,他可以自由地分配。

於是這個時候皇帝的權力轉變成了自下而上對上傳輸的權利。

換一種說法就是,朝廷中有一個人是權臣,而且這個人壞得不能再壞了,皇帝想要殺掉他,卻發現周邊的人根本沒有人敢動他。為什麼?

因為整個朝堂上的臣子們尤其是文臣,全都是靠拍這個權臣的馬屁而升上來的。這些人表面上說自己效忠皇帝,保不齊背地裡早已經稱呼那個權臣為乾爹甚至幹爺爺了。

所以每當皇帝想找這個權臣某些毛病並且想趁機斬草除根的時候,都會有一股乏力感,根本沒有辦法去動手。而且滿朝的臣子們也都不聽自己的話。

那有人就說了,臣子們不聽自己的話,武將們聽呀,可以把那些武將召集過來,讓他們直接把這個臣子原地殺掉不就可以了嗎?

問題就在這裡了,文臣們不聽自己的話,武將們怎麼又會聽自己的話呢?

這個時候的武將早已經被這個權臣給換了,個個全都是自己的心腹,就算皇帝想調兵遣將,最終發現自己空有調兵遣將的命令,可是底下那些將士們根本不聽從自己的話。

這個時候皇帝唯一可以信任的可能就是周邊幾個既沒有權力又沒有勢力的普通臣子。

指望他們殺了這個權臣簡直是天方夜譚,更可怕的是可能後宮的一些妃子都被權臣花錢收買了,宮中的太監們和侍衛也全都換成了陌生的面孔。

古代皇帝被權臣挾持,找機會滅掉他可以嗎?為啥皇帝顯得很被動?

皇帝從本質上來說已經不是皇帝了。

第2點:皇帝偷偷摸摸地殺掉這個臣子可不可以?

那有人就說了,既然這個臣子的勢力那麼大,而且他又圖謀不軌,皇帝憑藉自己一個人的力量想要滅掉這個他原則上來說很困難,畢竟整個朝廷都在他的控制之中,就算是找到什麼貓膩,十有八九也會來個替罪羊。

這樣反而會被這個臣子有所猜忌,保不齊他直接把自己給撤下來了,換成他的心腹來當皇帝或者乾脆他自己當皇帝,歷史上這種情況也不是沒有出現過。

那皇帝偷偷摸摸地把這個臣子殺掉不行嗎?

理論上來說是可行的,歷史上也有幾次成功的案例。

但是要注意我們只是說有幾次而已,事實上並不能夠保證100%成功,為什麼?

因為一旦權臣的實力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他的安全保護是極為壯觀的。

這一點可以參考三國演義時期的曹操和董卓。但是董卓實在是個意外,他也沒想到他的乾兒子會給自己來一刀。

古代皇帝被權臣挾持,找機會滅掉他可以嗎?為啥皇帝顯得很被動?

所以如果皇帝想要偷偷摸摸地滅掉一個臣子,大機率也不太可行。

那有人就說了,皇帝完全可以把這個臣子召集到後宮中來,就他一個人,然後再安排了幾個人,偷偷摸摸地把這個臣子給滅掉。

可是大家忽略了一點,這個權臣在後宮當中難道就沒有眼線嗎?後宮當中突然多了幾個男丁,而且個個武藝高強,這個權臣肯定會有所猜疑。

而一旦事情敗露,恐怕連皇帝都性命不保了。而且更為棘手的一點是,這個權臣他之所以能夠讓天下的臣子將士們聽從自己的命令是因為這個權臣他能夠產生一個極其密集的利益鏈條。

如果皇帝突然之間把這個臣子滅掉了,那就意味著皇帝和天下的利益鏈條做對抗,這是極為可怕的。

古代皇帝被權臣挾持,找機會滅掉他可以嗎?為啥皇帝顯得很被動?

所以有的時候一個權臣之所以活著是因為不能殺他,一旦殺了他,天底下還會冒出數不清的權臣,別再跟東漢末年一樣天下諸侯割據,那就更不好控制了。

所以有一個權臣壓制著其他的臣子,讓他們不動歪心思也是極為必要的。

第3點:皇帝應該怎麼辦?

我們會發現絕大多數明智的皇帝他們都會採用一個妙招,這個妙招就是暗中分化瓦解利益。

任何一個利益集體,只要是由利益牽扯在一起的,那麼必然會有利益分散開來,換句話來說這邊會給你利益,那邊也會給你利益,你們之間的關係無非就是看利益給的多與少,甚至有沒有產生利益糾紛。

古代皇帝被權臣挾持,找機會滅掉他可以嗎?為啥皇帝顯得很被動?

比如在明朝末年,崇禎皇帝就採用了利益糾紛的方式直接挖了魏忠賢的一個牆角。

魏忠賢有很多幹兒子幹孫子,崇禎皇帝就直接拉攏了魏忠賢其中一個乾兒子為自己效力。當然這件事情史書上並沒有明說,但是我們透過蛛絲馬跡多少也能夠察覺出那麼一點點來。

透過利益把一個權臣消滅掉並不是皇帝的主要目的,他的主要目的是把權臣消滅掉的同時也處理掉這個權臣背後所有的利益鏈條。

否則的話你把一個權臣消滅了,可能第二天就會多出5個10個的權臣。既然這個權臣並不能夠解決實質性的問題,那麼處理與不處理就不吃緊了。

遺憾的是,崇禎皇帝的能力以及秉性在一定程度上對於這些利益鏈條並沒有很好的拿捏,也沒有朱元璋那樣的雷霆手段。

古代皇帝被權臣挾持,找機會滅掉他可以嗎?為啥皇帝顯得很被動?

總而言之就是古代一旦產生一個權臣,那這個權臣是極其複雜的,他是有數不清的利益鏈條纏繞在一起,而且其中有一些利益鏈條是萬萬不能動的。

皇帝最忌諱的也不是權臣這一個人,而是他背後所代表的這股龐大勢力。

一旦皇帝的勢力無法和這股龐大勢力做權衡的時候,就必然會採取措施,即便能夠壓制住這一部分勢力,皇帝也會考慮一下這樣做值不值得。

畢竟殺掉一個臣子雖然難,但也不至於難出天際,但是殺了這個臣子之後,他背後的利益鏈條該怎麼辦又是一個偌大的問題,且這個問題幾乎無解。

TAG: 權臣皇帝臣子這個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