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之中話中用一一中國文化政治裡的王道精髓

中國文化政治的王道精髓

繼絕世,舉廢國,治亂持危,朝聘以時,厚往而薄來,所以懷諸侯也。凡為天下國家有九經,所以行之者一也。”

延續已經絕後的家族,復興已經頹廢的邦國,幫助混亂的邦國治理亂局、解救危難,同周邊的諸侯建立朝貢體制,按時接受朝見,用厚禮回贈諸侯,讓他們以薄禮進貢,這是為了安撫諸侯。自古以來,治理天下有九個大的原則,但是實行這些原則的精神都是一樣的,這是生生不息的“仁”的精神。

天地之中話中用一一中國文化政治裡的王道精髓

“興滅國,繼絕世”,是中國政治文化的王道精髓,也是孔子著《春秋》的歷史精神大義所在,是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傳承不輟的民族文化精神。所謂“興滅國”,在春秋戰國以前,國是個地方政治單位,諸侯分封為國。中國的封建制度以宗法社會氏族為中心,就是血統為基礎,並不是西方的封建,以奴役、權勢為基礎。過去歷史上的一些諸侯國,當其中一個國家快要滅亡了,乃至已經滅亡絕後了,其他的國還要找到這國家的後人,扶助他起來複國,這就是所謂興滅國。繼絕世,是這個國家和民族即使是斷絕以後,也要為他延續,想辦法使他繼續存在,這是中國政治文化的王道精髓。

天地之中話中用一一中國文化政治裡的王道精髓

“興滅繼絕”泛指使衰亡的事物重新興起。《漢書》中說:“自古受命及中興之君,必興滅繼絕,修廢舉逸,然後天下歸仁,四方之政行焉。”“興滅繼絕 ,治亂持危”,是中國政治文化精神的重點,是中國文化政治哲學的思想,全世界的政治文化思想中,只有中國人存有這種高尚的人文思想理念,這也是中國民族文化的核心精神。《尚書》中說:“古者諸侯始受封,必有采地。其後子孫雖有罪黜,其采地不黜,使子孫賢者守之世世,以祠其始受封之人,此之謂興滅國,繼絕世,”古代的諸侯最初受封的時候都有自己的封地或者采邑,後代的子孫如果犯了罪,但是他最初的采邑不會讓他失去,讓他的賢能子孫世代守著祖宗的宗廟,使宗廟香火不斷,這就是所謂的“興滅國,斷絕世。”《東周列國志》中也有詩云:“周室東遷綱紀摧,桓公糾合振傾頹。興滅繼絕存三國,大義堂堂五霸魁。”

天地之中話中用一一中國文化政治裡的王道精髓

《論語。堯曰》中記載了這樣一段話:“周有大賚,善人是富。‘雖有周親,不如仁人。百姓有過,在予一人。’謹權量,審法度,修廢官,四方之政行焉。興滅國,繼絕世,舉逸民,天下之民歸心焉。”周朝實行大的封賞,使善人都富貴起來。周武王說:“雖然有至親,也不如有仁人。百姓有罪過,罪過都在我一人身上。”謹慎地檢驗並審定度量衡,恢復廢棄了的職官,天下四方的政令就會通行了。復興滅亡了的國家,承續已斷絕的宗族,提拔被遺落的人才,天下的百姓就會誠心歸服了。

天地之中話中用一一中國文化政治裡的王道精髓

“興滅國,繼絕世,舉逸民,天下之民歸心焉。”中國古代的新王朝建立,首先做好三件大事。興滅國,分封滅亡之國,周朝初期,周武王伐滅商朝以後,分封夏代之後為杞國,封殷代之後為宋國;繼絕世,承繼絕祀的世族,周朝初期立黃帝、堯、舜之後;提拔隱逸的人才,授之官爵。如此,就會天下歸心。這也是中國古代的“通三統”的做法。所謂“通三統”,即以新王或新時代為主導的正統,同時讓前兩統或前二王之後代以“政治特區”的方式存在,封以百里地而為一小國。如周朝,滅殷之後當然自封正統,但也允許殷夏二統繼續存在,共成三統。正統以客禮待其它二統,不把他們當臣子看。這也是漢朝的的大儒董仲舒講的“下存二王之後以大國,使服其服,行其禮樂,稱客而朝。”

天地之中話中用一一中國文化政治裡的王道精髓

《聖經》中記載了以色列人如何重振乾坤、“興滅國,繼絕世”的過程,《舊約·出埃及記》中,詳細敘述了以色列人努力從埃及的統治下爭取重新獲得自由的過程,以色列人被囚禁在埃及境內,飽受埃及人的虐待,在摩西和耶和華的指導與幫助下,不斷給埃及人展示神蹟,而且努力使得以色列人團結起來,雖然過程經受了很多挫折和失敗,但是最後卻帶領了以色列人從埃及人的囚禁中獨立了出來,獲得了自由,實現了“興滅國,繼絕世”。

天地之中話中用一一中國文化政治裡的王道精髓

“治亂持危,朝聘以時,厚往而薄來。”在中國古代的政治文化裡,是沒有侵略和掠奪這樣的文化的,如果周邊諸侯國出現了內亂,我們政治外交的原則是,當這些國家有危險請求幫助的時候,我們不得已才會派兵平亂,平亂安定局勢以後,便會班師回朝,從來不留駐重兵,更不會佔據鄰邦的土地或者資源。但是,我們需要和這些國家建立朝貢體制,這些國家要定期朝貢,遵守朝聘之禮,朝聘之禮又分朝覲之禮和聘問之禮,“朝覲之禮”就是古代的諸侯謁見天子之禮。所以設朝覲之禮,是用來表明君臣之間的道義。“聘問之禮”就是古代的諸侯之間,互相派使者做友好訪問的禮節。設聘問之禮,是為了使諸侯互相尊敬、友好往來、互通有無。我們會按照“厚往而薄來”的古訓,回贈這些國家厚重的禮品,同時我們會對這些國家的人民進行教化。

天地之中話中用一一中國文化政治裡的王道精髓

“中國之待夷狄,來則嘉其慕義,而接之以禮,不計其物之厚薄也,若必責其厚薄,則虜性易離而或以啟釁,非聖朝懷遠人,厚往薄來之意”。中國古代的朝貢制度是這樣的,中國曆來對待周邊的國家,對待來朝貢的國家,我們要嘉獎他明白大義,接待的時候以禮相待,不計較東西的多少厚薄,如果責備東西多少厚薄,這些國家的人民由於沒有開化,反而會離開或者叛亂,這樣就失去了我大國聖朝的博大胸懷和風度。這是中國政治的人文精神,我們的目的是推廣教化,治國九經的核心都是是教化。

天地之中話中用一一中國文化政治裡的王道精髓

齋明盛服,非禮不動,所以修身也。去讒遠色,賤貨而貴德,所以勸賢也。尊其位,重其祿,同其好惡,所以勸親親也。官盛任使,所以勸大臣也。忠信重祿,所以勸士也。時使薄斂,所以勸百姓也。日省月試,既稟稱事,所以勸百工也。送往迎來,嘉善而矜不能,所以柔遠人也。繼絕世,舉廢國,治亂持危,朝聘以時,厚往而薄來,所以懷諸侯也。

潔淨心靈,服飾端莊,不符合禮儀的事堅決不做,這是修養自己的方法。不聽諂言,疏遠女色,看輕財物而重視道德,這是為了鼓勵人們向賢人學習。提高親族的地位,給他們豐厚的俸祿,與他們愛憎相同,這是為了鼓勵人們親愛自己的親人。給大臣制定威嚴的禮儀,設定足以供他使用的下屬讓他工作,讓他們集中精力考慮國家大事,這是為了鼓勵大臣盡忠。對那些有忠實守信之德計程車人,給他們豐厚的俸祿,這是為了鼓勵士人效忠國家。按照時令役使百姓而不誤農時,少收賦稅,這是為了鼓勵百姓努力耕作。設定每天的工作記錄,每月進行檢視考核,按勞付酬,這是為了鼓勵工匠多勞多得。外國的賓客來的時候舉行歡迎儀式,走的時候禮貌的送行,嘉獎有那些有善德的人,同情那些不足的人,這是為了懷柔四方遠方的人。延續已經絕後的家族,復興已經頹廢的邦國,幫助混亂的邦國治理亂局、解救危難,同周邊的諸侯建立朝貢體制,按時接受朝見,用厚禮回贈諸侯,讓他們以薄禮進貢,這是為了安撫諸侯。自古以來,治理天下有九個大的原則,但是實行這些原則的精神都是一樣的,這是生生不息的“仁”的精神,這是中國政治文化的王道精髓。

天地之中話中用一一中國文化政治裡的王道精髓

TAG: 興滅絕世之禮諸侯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