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參加會試均名落孫山 左宗棠發誓回家種田

1833年,躊躇滿志的左宗棠,千里迢迢來到北京,參加三年一次的會試。

三次參加會試均名落孫山 左宗棠發誓回家種田

到了京城,左宗棠首先前去拜見了父親生前的好朋友胡達源。胡達源和左宗棠父親左觀瀾都曾經在嶽麓書院讀書,是同窗好友。只不過,胡達源科舉之路走得順利,於1819年在殿試裡考中了探花,點了翰林,一直在京城做官。左觀瀾則科場失意,不得不在老家以教書為業。左觀瀾臨終前,經常提到好朋友胡達源的名字,所以左宗棠一定要去見他一面。

胡達源熱情地接見了左宗棠,還將自己的兒子胡林翼叫來與左宗棠相識。有意思的是,左宗棠和胡林翼都出生於1812年,屬於同庚。他們又都曾經在賀熙齡的城南書院讀書,屬於同年。更有意思的是,他們一見如故,成為無話不談的好朋友。

三次參加會試均名落孫山 左宗棠發誓回家種田

左宗棠這次來到京城,一路所見所聞,在腦海裡留下了深刻的影響。在京城期間,他寫下著名的《燕臺雜感》八首。

第一首是:“世事悠悠袖手看,誰將儒術策治安?國無苛政貧猶賴,民有飢心撫亦難。天下軍儲勞聖慮,昇平弦管集諸官。青衫不解談時務,漫卷詩書一浩嘆。”左宗棠抒發出對民間疾苦、綱紀敗壞的痛心,指出治國之要在於保民生、除苛政,希望報效朝廷,憑“儒術策治安”。

第二首是:“紇烈全金功亦巨,李悝策魏術非疏。公孤自有匡時略,災異仍來告糴書。不惜輸金籌拜爵,初聞宣檄問倉儲。廟堂袞袞群英在,休道功名重補苴。”左宗棠表達了對紇石烈志寧、李悝等前朝名人的追思之情,“身無半畝,心憂天下”的豪情壯志溢於言表。

三次參加會試均名落孫山 左宗棠發誓回家種田

在其餘六首詩歌裡,左宗棠提出了長久固邊、加強南疆防衛很有見地的建議。很明顯,此時此刻,左宗棠這位20出頭的年輕人,心裡所考慮的,並非一人之得失,而是整個天下的興衰。

或許正因為沒有將所有精力花費在考試上,會試放榜後,左宗棠發現自己名落孫山。他不得不打點行李,黯然回鄉。在路上,他依然憂國憂民:“睹時務之艱棘,莫如荒政及鹽、漕、河諸務。將求其書與其掌故講明而切究之,求副國家養士之意。”

第一次會試失敗,並沒有撲滅左宗棠心中的熊熊烈火。1835年,左宗棠第二次來到京城,參加會試。

這一次,左宗棠依然是勢在必得,而且做了充分的準備,考得也很不錯。同考官溫葆深極力推薦他的試卷,打算以湖南省第十五名錄取。

三次參加會試均名落孫山 左宗棠發誓回家種田

然而,命運似乎有意跟左宗棠開玩笑。就在快要揭榜時,考官發現湖南省多錄取了一個名額,而湖北省少錄取了一個名額。於是,左宗棠就被超額而被撤下。考官為了安慰左宗棠,將他錄取為“謄錄”。謄錄是類似於文秘一類的官員。左宗棠不願意屈就,放棄了這個職位,還是回家了。

這一年,左宗棠的同鄉曾國藩也進京參加了會試,同樣以失敗而告終。發榜後,曾國藩沒有回家,而是繼續留在北京,等候第二年的恩科會試。不巧,曾國藩再次落第。倒是左宗棠的好朋友胡林翼,在這次恩科會試中發揮出色,金榜題名,考中進士。

三次參加會試均名落孫山 左宗棠發誓回家種田

連續兩次會試失敗,給左宗棠以沉重的打擊。因此,他沒有參加恩科會試,而是在老家潛心於輿地研究。

1838年,又是會試之年。左宗棠不甘心兩次失敗,決定第三次進京趕考。讀書、趕考,耗資巨大,一般的家庭根本就承受不了。周家雖然是當地遠近聞名的大戶人家,但也禁不住這樣三番兩次的折騰啊。好在妻子周詒端很支援左宗棠,想方設法為他籌措進京趕考的費用。

三次參加會試均名落孫山 左宗棠發誓回家種田

結果如你所知,左宗棠第三次進京參加會試,繼續鎩羽而歸。同樣是第三次參加會試的曾國藩,終於成功登第,在殿試位列三甲第四十二名,賜同進士出身,從此步入仕途。

左宗棠科場失意,毅然決定,此後不再進京趕考。他要學習諸葛亮的做法,回老家種田,潛心研究經世之學。

【參考資料:《清史稿》《左宗棠傳》《左宗棠傳論》等】

TAG: 左宗棠會試胡達源趕考進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