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名將】大唐仁義武將李愬或為天上謫仙

【歷代名將】大唐仁義武將李愬或為天上謫仙

石季武打馬過去,持節幡的道士說:“記住我說的話,然後轉達給李愬公。”他的話是“聳轡排金闕,乘軒上漢槎。浮名何足戀,高舉入煙霞”。示意圖,圖為《群仙圖(二).陶弘景茅山聽笙》區域性。

大唐近三百年的歷史中,少不了諸多耀眼的文臣武將。他們同樣秉承著天命,輔佐著一代代帝王,在讓帝國平穩運轉的同時,抵禦外來的侵擾。這中間就包括唐朝中期名將李晟、李愬父子。本篇說說李愬。

“孝”字當先

李晟,號稱“萬人敵”,他在鎮守西陲時屢立戰功,其後還平定了河朔三鎮叛亂、朱泚之亂等,他也因此被冊封為西平郡王、太尉兼中書令等,去世後還被追贈太師,配饗唐德宗廟廷,影象懸掛在凌煙閣。

憑藉著父親李晟取得的巨大功績,李愬不需要透過正常的科舉制度,就在年紀輕輕時被授予了太常寺協律郎,後遷衛尉少卿。他為人至孝,其生母早逝,由晉國夫人王氏撫養長大。王氏去世後,李晟以王氏並非是李愬生母而讓他穿緦麻服(為關係相對疏遠者所穿的喪服)即可,李愬哭泣著不願意。李晟深受感動,就同意他穿為生母所穿的喪服,即齊縗服。

貞元九年(793年),李晟去世,李愬辭官丁父憂,在兄弟十五人中,只有他與兄長李憲在墓地旁搭了個草棚住著守孝。唐德宗擔心他們傷了身體,就下詔讓他們回家。過了一晚上,李愬光著腳又去守墓。德宗知道無法改變他的心意,遂允許他服滿喪期三年。其“孝”字當先,由此可見。

服喪期滿後,李愬被授予右庶子之職,後轉少府監、左庶子。又出京任坊、晉二州刺史。因為政績優異,被加封為金紫光祿大夫。其後再被任命為庶子,累遷至太子詹事、宮苑閒廊使等。

謀略在胸 仁義治軍

李愬不僅治政有方,且有謀略,還擅長騎射。

唐朝中期,出現藩鎮割據的局面,在各個藩鎮中,以淮西節度使吳少陽之子吳元濟勢力最大。元和九年(814年),吳少陽死後,吳元濟擁兵自立,以蔡州城(今河南汝南)作為其大本營。唐憲宗幾次發兵都無功而返,而且在眾位大臣中,只有裴度力主要擊敗吳元濟,憲宗便任其為宰相督戰。

在幾名戰將無功而返後,元和十一年(816),李愬上表自陳,願于軍前效力。次年,他被拜為檢校左散騎常侍,兼鄧州刺史、御史大夫,充隨州、唐州(今河南泌陽)、鄧州節度使,併為西路軍統帥。

李愬來到西路軍後,正逢軍隊落敗,士氣低落。他了解到這個情況後,就沒有急於整肅軍隊、操練人馬。有人指出軍隊過於渙散,李愬卻道:“叛軍正對袁尚書的寬鬆治軍感到放心,我不想讓他們加強戒備。”他還告訴三軍說:“天子知道我為人仁愛,有很強的忍恥心,所以讓我來安撫你們。至於作戰,不是我的事。”將士們信以為真,也很高興。

在一方面公開示弱的同時,李愬卻遣散樂妓,不再設宴奏樂,還親自探望受傷兵士,穩定軍心。而叛軍因為曾打敗高霞寓、袁滋二將,又認為李愬的名聲地位不高,所以並未加強防範。

李愬在安穩軍心的同時,還善待降將。他的手下大將在巡邏時捕獲了吳元濟的驍將丁士良。丁曾經常騷擾唐、鄧二州東邊,唐軍上下都恨他,都要求挖其心,但李愬並沒有殺他,而是為其鬆綁,還給他衣物器械,並將其收降。

根據丁士良獻上的計策,隨後李愬又智取了文城柵守將吳秀琳,還起用其勇將李憲,為其改名為李忠義。對於前來投降的叛軍,李愬根據他們的具體情況一一安置,進而改編軍隊。得知歸降者家中有父母需要照料的,便發給糧食與布帛,打發他們回去,並說:“你們都是朝廷的百姓,不能丟下親屬不管。”而願意留下的則委以重任。這使得倒戈的將士感激涕零。

與此同時,李愬還向淮西來歸降計程車兵一一當面詢問淮西的底細,因此他對敵方的地形和兵力的分佈都十分了解。此時,各路官軍也相繼向前推進,對吳元濟軍震懾很大。

【歷代名將】大唐仁義武將李愬或為天上謫仙

李愬在安穩軍心的同時,還善待降將。示意圖。

感化叛軍大將

為了攻打蔡州,李愬問計於吳秀琳。吳秀琳認為,欲攻取蔡州,非驍將李祐不可。李祐是鎮守興橋柵的大將,非常有膽略。於是李愬設計生擒了李祐。

李祐被俘後,很多將領都勸說李愬將其殺掉,但李愬卻不聽,力排眾議免其一死。考慮到軍中對李祐的猜忌,自己無法護其周全,李愬就派人將其押送到京師,請皇帝處置。不過,私下裡,他卻給皇帝上書說:“如果殺掉李祐,平叛就不會成功。”憲宗皇帝很快赦免了李祐,讓其在李愬麾下效力。

李祐回到軍中後,被任命為散兵馬使,可以佩刀巡視、自由出入李愬的大帳。有時,李愬還與他同帳就寢,或通宵達旦地與之密談。不久後,李愬委任李祐為六院兵馬使,足見對他的信任,而李祐也竭盡所能為攻取蔡州出謀劃策。

在獲得李祐的助力外,李愬還招募訓練了三千敢死隊,為突襲做準備。此外,他還廢除了過去唐軍“抓住間諜則處死間諜全家”的法令,優待抓住的間諜,得到了更多敵軍內部的情報,其中最重要的一個情報是淮西主力不在蔡州,而在洄曲(今河南商水西南)。

雪夜奇襲蔡州

元和十三年(817年)九月,李祐見奇襲的時機已經成熟,便向李愬進言直搗蔡州,一舉擒拿吳元濟。李愬深以為然,就派人將奇襲空虛的蔡州的計劃密呈宰相裴度。裴度十分讚賞,同意出兵。

十月初十,在一個風雪交加之夜,李祐率敢死隊三千為先鋒,李忠義為副將,李愬自帥中軍三千,田進誠以後軍三千殿後,秘密進軍蔡州。軍隊出發之時,李愬只是下令東行60裡,具體路線保密。入夜,唐軍攻佔了距離蔡州70裡的張柴村。在軍隊稍事休整後,李愬下令進攻蔡州,率部向蔡州急進70裡。後半夜,唐軍抵達了蔡州城。

蔡州城附近有一處養鵝鴨的地方,李愬令士卒攪擾鵝鴨以掩蓋行軍之聲。自吳少誠對抗朝廷以來,該城已有三十多年沒有官軍到達了。叛軍依仗城池之固,加之又是風雪之夜,根本想不到會遭到襲擊,所以毫無防備。李祐、李忠義率先登城,三千敢死隊隨後,殺掉守卒,並開啟城門。

黎明時分,大雪也停了,李愬率大軍進入蔡州城。有城中官員告訴吳元濟城池已破,吳元濟並不相信,還以為是駐守在洄曲計程車兵來求要冬衣,等到聽聞李愬號令將士之聲,才知大事不好,率左右登牙城頑抗,同時又派人前往洄曲求救。

為了防止淮蔡重要將領董重質來救吳元濟,李愬親自到其家厚禮安撫。董重質收到兒子的傳書後,隻身騎馬回城面見李愬投降,李愬以客禮相待。走投無路的吳元濟只得在牙城上請罪,隨後被用囚車押送到京師,後被處死。當天,申、光二州及諸鎮兵兩萬餘人也相繼投降朝廷。

歷時四年的憲宗平淮西征討戰役,在李愬雪夜奔襲中勝利結束了,唐朝恢復統一,此後出現了短暫的元和中興局面。

吳元濟被擒後,李愬對其手下執事、帳下廚廄等,不殺一人,反而皆復其職。董重質雖降,但憲宗還是想殺掉他。曾承諾保其不死的李愬遂竭力施救,最後董重質死罪被免,只被貶為春州司戶。而李愬以功被憲宗授神武將軍、檢校尚書左僕射,兼襄州刺史、山南東道節度及襄、鄧、隨、唐、復、郢、均、房等州觀察使,授上柱國,封涼國公,食邑三千戶,食實封五百戶,一子五品正員。

【歷代名將】大唐仁義武將李愬或為天上謫仙

李愬領兵奇襲蔡州。示意圖。

出師未捷身先死

後來,憲宗有意收復隴右故地,李愬又被授予鳳翔隴右節度使,代其兄李願平叛臣李師道。李愬與叛軍連戰11次,俘獲叛軍將領50名,並攻克平盧重鎮金鄉。

此後,朝廷又準備征討燕、趙。元和十五年(820年)九月,朝廷任命李愬為檢校左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潞州大都督府長史、昭義節度使。次年四月,改任魏州大都督府長史、魏博節度使。

長慶元年(821年),幽州、鎮州又發生了叛亂,新任成德軍節度使田弘正遇害。李愬聽說後,身著素服對全軍發令討伐叛軍。但就在準備出兵時,李愬卻突然發病,不能處理軍務。穆宗派田弘正之子田布接替李愬,任命李愬為太子少保,將其召回了洛陽。同年十月,李愬在洛陽去世,享年48歲。穆宗聽說後十分悲痛,追贈其太尉,諡號“武”。

李愬征戰多年,收復了好多城池,他為人治軍都以寬容仁義為第一,從不濫殺一人,而且待人接物講求信義,一片至誠,因此深得軍民之心。不過,關於李愬的去處,有史書認為他是返回天庭了。

涼武公本是天上謫仙?

長慶元年秋天,李愬因身體原因被召回了洛陽。將入洛陽城前,他以前的一個已在洛陽的衙將石季武做了個夢,夢見李愬從北面登上京城的天津橋,自己為先導,緊隨其後的儀仗隊喝道,聲音動地。

突然,有八名道士,一人手持著迎接貴賓的節幡,乘馬欲從南面上橋。有守衛大聲呵斥,說這是宰相出行,讓道士們閃開。可道士卻道:“我們是來迎接仙公李愬的,不知道什麼宰相不宰相的。”說罷,招呼石季武過去說話。

石季武打馬過去,持節幡的道士說:“記住我說的話,然後轉達給李愬公。”他的話是“聳轡排金闕,乘軒上漢槎。浮名何足戀,高舉入煙霞”,大意是騎著高頭大馬登金鑾殿,坐著華麗的金車入天宮。世間的浮名沒有什麼可留戀的,哪裡比得上羽化登仙?

石季武不識字,記性又不好,但跟著道士唸了兩遍就記住了。道士說:“既然已經記得了,那就轉告李愬。”夢至此,石季武忽然驚醒,通體是汗。

三天後,李愬果然自北登天津橋,石季武為先導,將他帶入天宮寺休息,並轉告了夢中之語。一個多月後,李愬去世。當時的人們都知道李愬為人仁恕、端正無私合乎天道,但安知他不是天上的謫仙,在人間期滿完成使命後返回天庭呢?

參考資料:

《舊唐書》

《資治通鑑 唐紀 唐紀五十六》

《續玄怪錄》

TAG: 吳元濟蔡州叛軍李晟道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