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為什麼放著南京城外的江南大營不打,反倒去北伐和西征?

歷史是什麼:是過去傳到將來的回聲,是將來對過去的反映。——雨果

太平軍的一貫戰術,只要放棄眼前的一棵樹,很有可能得到另外的一片森林,放棄江南大營不打,進行西征與北伐,也是這樣的套路。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江南大營是當時清軍的主力,太平軍根本不敢與之進行戰略決戰,擔心前功盡棄。

這就要說到太平軍的軍事實力了,這是一個爭議很大的事情,如果說太平軍都是草包,怎麼可能從金田起義後一路打到南京;如果說太平軍實力強悍,清軍為何敢把江南大營設到天京城外的孝陵衛(紫金山南麓,現在應該已經算南京市內了)。

太平天國為什麼放著南京城外的江南大營不打,反倒去北伐和西征?

其實,太平軍的戰鬥力沒有想象的那麼強悍,但是也沒有想象的那麼草包。

太平軍自從金田起義後,並沒有一個完整的行軍策略,我個人認為當時洪秀全不過想在金田村當一個土皇帝,像梁山好漢那樣割據個八百里,把朝廷的官軍打退,從此逍遙又自在。

但是萬萬沒有想到隨後就遭遇清軍的打擊,太平軍不得不放棄老巢。

1851年秋,太平軍攻佔永安,並且在此建制封王,估計當時洪秀全認為在永安當一個土皇帝也是不錯的事情,萬萬沒想到,清軍再次把永安包圍,而太平軍卻無法擊敗清軍。

太平天國為什麼放著南京城外的江南大營不打,反倒去北伐和西征?

無奈之下,太平軍只得選擇再次突圍,選擇北上,當時太平軍打算攻佔廣西省城桂林,卻並沒有攻下,只能繼續往北走,直到出了廣西,進入湖南,太平軍原打算攻克長沙後,再往北竄入河南。

因為太平軍採取的是流寇行軍的方法,一旦進入中原地區,無險可守,太平軍可以迅速發展壯大,但是長沙久攻不下,蕭朝貴還在攻城時戰死。

在這樣的情況下,太平軍迅速調整作戰策略,放棄長沙而東進,在嶽州獲得一部分水師,太平軍得以順長江而下,後來從廣西就開始圍追堵截的清軍主力。

太平天國為什麼放著南京城外的江南大營不打,反倒去北伐和西征?

由於太平軍的口號喊得響,在逐漸逃竄的過程隊伍竟然不斷髮展壯大,於1853年1月攻克武昌,太平軍人數暴增到50萬人左右,順長江而下,3月19日攻克南京,取得了太平軍起義以來的階段性勝利。

可以說,太平軍前者圍攻廣西省城桂林和湖南省城長沙都沒有取得既定作戰方針,趁著武昌和南京空虛才得以進入城內。

在太平軍進入南京之前,始終沒有與在廣西就開始圍追堵截的清軍進行決戰,可見,太平軍還是很忌憚清軍主力的,這支主力就在太平軍進入南京後,在南京城外駐紮的江南大營。

太平天國為什麼放著南京城外的江南大營不打,反倒去北伐和西征?

為什麼太平軍能夠從永安突圍後,如入無人之境一樣突入南京呢?

主要原因還是大一統中原王朝在控制幅員遼闊的國土下,軍事組織的分散性導致的,整個清朝時期,八旗和綠營號稱200萬,實際上一次作戰能夠集結的軍隊不超過20萬,因為每一個城池都要幾千清兵來坐鎮,主要是為了防範土匪和維持社會治安,200萬軍隊分散開來就沒有多少人了。

而在太平軍起義後,清廷始終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使得太平軍能夠如滾雪球一般浩浩蕩蕩發展壯大,這不止是清朝統治者所沒有想到的,就是太平軍的領導層估計也沒有想到。

所以說,清軍數量雖然多,能夠調動追擊的人數不多,尤其是各省不能有效協防,每省的督撫都希望太平軍出境就好了,千萬不要在本省發生大規模戰爭。

太平天國為什麼放著南京城外的江南大營不打,反倒去北伐和西征?

這些都無形當中助長了太平軍的發展,說白了,太平軍能夠浩浩蕩蕩發展壯大,主要是清朝都快要爛到骨子裡去了。

太平軍在1853年3月19日攻克南京,於3月29日宣佈定都南京後,以洪秀全為首的領導層在對待戰爭的問題上產生了變化。

跟江南大營決戰並非明智之舉,實際上,江南大營對南京的軍事壓迫十分兇猛,在洪秀全宣佈定都南京後的第六天,江南大營就向南京發起進攻,在紫金山南麓擺個一字長蛇陣,對南京形成步步緊逼的態勢。

太平天國為什麼放著南京城外的江南大營不打,反倒去北伐和西征?

4月16日,清廷為了進一步壓制太平天國,在揚州設立江北大營,從南京的北面進行壓制。

在這樣的情況下,太平軍採取迂迴戰術,進行北伐和西征是很明智的策略,太平軍最擅長的就是打運動戰,再來一次從永安到南京的“征途”,估計整個清朝就散架了。

如果太平軍以主力進行北伐,趁著清王朝還沒有緩過勁直接北上,可以很大程度上撼動清廷,但是洪秀全卻擔心主力調走後,南京會有危險,洪秀全從進南京城後,到死都沒有出城,在天王府修完後,只有在冊封楊秀清為“萬歲”的時候出了一次天王府。

太平天國為什麼放著南京城外的江南大營不打,反倒去北伐和西征?

可以說,進入南京後,以洪秀全為首的太平軍領導層已經開始迅速腐朽,因此只派遣了資歷不是很老的林鳳祥和李開芳率領兩萬餘人北伐,儘管這支軍隊初期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是由於人數太少,孤軍深入,最終陷入包圍,於1855年春被全殲。

相比於北伐,太平軍在西征戰場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先後攻克安慶、九江、武昌,大大擴充套件了太平天國的腹地,並且重創清軍。

正是因為北伐和西征很大程度上吸引了清軍的追擊,使得江南、江北大營處於太平天國的反包圍之下,1856年4月,太平軍攻破江北大營,6月攻破江南大營,解了南京的三年之圍,使得太平天國軍事上達到全盛狀態。

太平天國為什麼放著南京城外的江南大營不打,反倒去北伐和西征?

江南、江北大營駐紮了十幾萬的清軍主力的情況下,太平軍根本無法與之進行戰略決戰,風險太大。

而當時的中國戰場,又缺乏重型攻城火器,只能採取包圍的方式,一直等到一方堅持不下去為止,當然,反正清軍又無法攻克南京,索性與其對峙,然後從外圍進行反包圍,最終拔掉江南、江北大營這兩顆爪牙。

其實,清廷在明知無法攻克南京的情況下,還設立江南、江北大營,本身就是錯誤的軍事策略,尤其江南大營距離南京城如此之近,一旦太平軍傾巢而出,根本無法應對。

TAG: 太平軍大營南京清軍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