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一個細節的啟示錄

這幾天一直在追《大明王朝1566》這部劇,雖然不是看的原版電視劇,而是在短影片平臺上跟著影片作者的剪輯、解說對這部劇進行了解,但是還是窺探出這部境界、藝術水準超越了《雍正王朝》的國產第一歷史神劇的魅力。

改天會將對這部劇的認知、感悟分享出來。

言歸正傳,《雍正王朝》中,有這樣一個細節,也非常值得解析一下。

在胤禛奉康熙之命追繳國庫欠款的尾聲,康熙在朝會上召集百官,對這場風波進行最後的處置,包括默認了太子提出的緩期兩年還款的決定、關了十阿哥的禁閉、對田文鏡進行了降職貶斥等。

隨後,康熙表現出了些許疲態和倦怠,似乎“追繳國庫欠款”的風波已經定下了基調,可以翻篇了。

《雍正王朝》中一個細節的啟示錄

就在眾人皆以為追繳國庫欠款的風波即將翻篇之際,桑佩、鄧元芳、圖倫升主動跳出來,猛拍了一陣康熙的“龍屁”:

聖上以仁德治天下,以恕道教化臣子,微臣等不勝欽服。

結果,三人的龍屁卻排在了龍爪子上,立刻遭到了康熙的訓斥和嚴懲。

《雍正王朝》中一個細節的啟示錄

原來康熙對三人挪用國庫錢款在外面放高利貸、做漕運生意瞭如指掌。

被康熙直指罪責的桑佩等三人只好乖乖伏法,任由侍衛帶去交付督察院和刑部審訊。

電視劇中,安排這樣充滿戲劇化的橋段,固然是為了令胤禛所查辦的“追繳國庫欠款”更加彰顯其複雜性和撲朔迷離。

然而,桑佩、圖倫升、鄧元芳三人的這番舉動,卻也值得我們細細地探討一下。

首先,從道義上來講,桑佩等人最終伏法,是往日裡他們貪得無厭、作惡多端的報應,而且這個報應是被康熙當場指出。就算三人逃過了這劫,也會在下一次風波中暴露出來,正應了那句古話“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幹壞事,早晚要還的。

拋開桑佩等人往日作惡不說,三人在這個時候露出馬腳,也應了另一句俗語“悶聲發大財”,西方人稱之為“沉默是金”。

原本這次朝會,就是康熙在為“追繳國庫欠款”進行最後的拍板、結案的最終時刻。作為胤禛辦差的漏網之魚,桑佩等人躲過了一向以精明而著稱的胤禛以及其得力干將田文鏡的嚴密篩查,可以說作為挪用國庫款項的“既得利益者”,桑佩等人已經是“勝利在望”,只要熬過了這場朝會,三人只需要按照太子的意思,在接下來的兩年內,慢慢把欠款歸還國庫即可。既發了財,又保全了烏紗帽,稱得上是眾多貪挪國庫款項官員中的幸運兒。

然而,三人卻在最關鍵的時刻沉不住氣了。

我們看到,整個朝會,除了康熙一人在講話之外,胤禛、八阿哥等人都是謹小慎微地發表看法,上書房幾位大佬更是乾脆閉嘴。

《雍正王朝》中一個細節的啟示錄

康熙的一系列肢體語言,明明已經告訴在場的各位,老子內心很不爽,識相的最好都閉上嘴,讓老子靜一靜。

在這樣的場合之下,桑佩等人卻不知死活的胡亂發表言論,就算是恭維康熙的內容,在這樣的場合下,也顯得那麼突兀和尷尬。

既然你們強行給老子戴高帽,讓老子當眾尷尬出醜,那就別怪老子拿你來開刀了。

最後話說回來,桑佩他們為什麼會在這個節骨眼上,不知尷尬地硬拍康熙的龍屁呢?

原因很簡單。

如果說得冠冕堂皇一點,那是他們的站位和格局,和康熙乃至在場諸位,都相差太遠。如果說得難聽點,那是他們都太沒眼色了。

其實明眼人都看得出來,康熙對於追繳國庫欠款的差事,辦到當下這個地步非常不滿意,特別是“毒蛇心腸”的老九,硬咬住田文鏡“逼”死魏東亭不放,讓康熙給個說法的時候,康熙不忍心又無奈地處置了一直踏實、認真辦差的田文鏡,內心裡憋了一肚子無名的惡火。而康熙如此避重就輕地敲打一下田文鏡,順便敲打了胤禛,也算是給那幫老臣有了個交代,畢竟朝局的平衡是非常要緊的。

總的來說,“追繳國庫欠款”這個差事,辦得並不如康熙之意,既沒有把錢追回來,也沒有令那些以功勞自居的老臣徹底懾服,究其原因就是因為自己的兒子、以八阿哥為首的“八爺黨”從中攪局。

然而桑佩等人並沒有看到這一層,只是看到康熙一臉倦怠地坐在龍椅上,便從“聖人的仁恕之心”入手,搜腸刮肚地把能想到的好詞,全部都用上了,想去討好康熙。誰不知道康熙平日裡就喜歡用“聖人之仁義”來教誨眾人。

卻不料,這些話全都戳在了康熙最為在意的焦點田文鏡身上。

於是,康熙便毫不客氣地揭穿了三人貪挪國庫錢款、中飽私囊的罪責。

所以,桑佩等人恍然間的倒臺,至少可以給眾人以下幾點啟示:

1、如果已經從某方面得到了利益,就不要再幻想再從其他方面獲得更多利益,比如名和利就不可兼得。

2、不是自己能駕馭得了的場合,不要亂開口。

3、出來混,遲早要還的。

TAG: 康熙桑佩國庫欠款田文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