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核汙水入海後會影響哪些地區?我們吃的海鮮會受到哪些影響呢?

日本核汙水入海後會影響哪些地區?我們吃的海鮮會受到哪些影響呢?

4月13日,日本政府批准了將福島第一核電站的上百萬噸廢水排入大海的方案,計劃在兩年後將處理及稀釋後的核廢水排入太平洋。

一石激起千層浪,外界迅速對此決定做出表態,包括韓國和中國在內的多國政府指責日本的做法嚴重危害環境,而美國則表示支援這一解決方案。

日本首相菅義偉則說:“我們別無選擇,因為我們需要著手解除核反應堆的執行。”

那麼,核汙水究竟有何危害?核汙水排放入海後會影響哪些地區?以及我們所吃的海鮮會受影響嗎?透過本文,我們一探究竟。

▍“傷心太平洋”

2011年3月,日本東部發生了致命的地震和海嘯,福島第一核電站的堆芯發生了熔化。為防止進一步的損害,冷卻工廠的反應堆產生了大量嚴重汙染的廢水。

儘管東京電力公司在將水儲存在儲罐中之前會去除主要的放射性汙染物,但這一過程無法去除放射物氚。

目前,福島第一核電站有超過

1,000個罐子

存放著超

120萬噸核汙水

,足以填滿約

500個奧林匹克規格的游泳池

而且,福島每天仍在產生約

140噸核汙水

。預計到2022年,核汙水將達到儲水設施

137萬噸容量的極限

但處理掉廢水又被認為是實現該核電站全面退役的關鍵一步,所以核汙水處理迫在眉睫。

其實,2013年以來,日本政府就汙水處置方式共計提出了五種方法:

蒸發釋放、地下掩埋、注入地層、電解水制氫氣和排入海洋

不過,正如日本經濟產業省專家會議報告書所寫:

“排放入海所需耗時最短,花費也最少”。

由此,核汙水排放入海選項被選中。

而如果一旦“廢水入海”正式開啟,預計整個太平洋及沿岸國家都將受到影響。

德國一海洋科學研究機構稱,從排放之日起,放射性物質57天就將擴散至太平洋大半區域,3年後美國和加拿大就將受影響。

日本核汙水入海後會影響哪些地區?我們吃的海鮮會受到哪些影響呢?

以放射性物質銫為例,日本原子能研究開發機構曾對半衰期約為30年的放射性銫的擴散情形進行計算機模擬演算,發現其順著海流5年將到達北美;10年會隨著洋流又回到亞洲東部;30年後,會幾乎擴散到整個太平洋。

▍規模之大,沒有先例

目前看來,日本似乎是鐵了心要將核廢水排入大海,那麼我們是否能夠將希望寄託於所謂的“稀釋處理”呢?

換句話說,按日本所言稀釋後的“廢水”是不是就相對安全了呢?

目前,世界各地的核設施經常將含氚的水排放到海洋中。準則要求在將處理後的水排入海洋之前,至少要用100等量的海水進行稀釋。這樣一來,氚就會被稀釋到世界衛生組織準則所建議的飲用水標準的七分之一。

所以,問題似乎就演變成了國際社會應該嚴格監督日本按照要求進行汙水稀釋處理?但真相遠沒有這麼簡單。

首先,在福島核事故發生前,包括切爾諾貝利核電站洩漏事故、三哩島核事故都選擇了大氣釋放。

日本核汙水入海後會影響哪些地區?我們吃的海鮮會受到哪些影響呢?

切爾諾貝利

法國輻射防護與核安全研究所(IRSN)的Sabine Charmasson就說,

“將核廢水直接排入海洋,其規模之大我們從未見過,此前也沒有先例。”

同時,專家還表示,不存在由國際第三方機構對處理後核汙水進行檢驗再排入海洋的規定,也沒有相關的檢驗程式和標準。

而且,儘管福島核事故已經過去了十年,但福島附近海域的輻射水平仍比政府規定的100貝克勒爾(Becquerel,放射性活度的國際單位)的限制高出數百萬倍。

時至今日,在日本沿海和太平洋其他地區仍然可以檢測到放射性物質,甚至在美國西海岸外都測到了極少量的放射性物質,足見核廢水對海洋影響的永續性。

更重要的是,目前福島核電站的廢水與其他核廢料不同。

這些水中的放射性核素幾乎都是碘或銫同位素。

這兩種物質都是可溶性的,都會在海水中擴散,只要有更多的放射性物質被釋放出來,附近地區(釋放地點10-30公里內)的魚類和其他海洋生物就會繼續受到影響。

20世紀90年代初就發生過兩起事件——巴倫支海和白海的海豹死於血癌,白海的數百萬海星、貝類、海豹和江豚死亡,俄羅斯科學家們都不同程度地認為是汙染或核汙染造成的。

2019年,美國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稱,核汙水中含碘-129、鍶-90、釕-106、碳-14等放射性元素。其中,碘-129可以導致甲狀腺癌,鍶-90更被世界衛生組織列入一類致癌物清單,易致白血病。

2020年,“綠色和平”組織曾指出,福島核汙水中的放射性同位素碳-14和其他放射性物質的含量之高相當危險,存在損害人類DNA的潛在危險。

▍舌尖上的“輻射”

最後,我們要來關心一下和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的“海鮮”問題,究竟以後海鮮還能不能吃了呢?

馬薩諸塞州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海洋化學高階科學家肯·布塞勒(Ken Buesseler)曾表示:

“有一點是明確的:無論是半衰期短的放射性元素,如碘-131,還是半衰期長的元素,如半衰期為30年的銫-137,都可以被浮游植物、浮游動物、海帶和其他海洋生物吸收,然後沿著食物鏈向上傳播,傳給魚類、海洋哺乳動物和人類。”

而東京電力公司的報告說,在福島核電站附近檢測到含有放射性碘-131的海水,其含量是法定限值的500萬倍,放射性銫-137的含量也達到了法定限值的110萬倍。

以往在愛爾蘭海、巴倫支海以及太平洋的核材料釋放研究表明,這種放射性物質確實會隨著洋流流動,沉積在海洋沉積物中,並且確實會捲入海洋食物網。

以愛爾蘭海為例,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英國位於英國西北部塞拉菲爾德的核燃料廠在那裡釋放了數十年的放射性物質,研究發現放射性銫和鈽在吃了被汙染的魚的海豹和江豚體內明顯集中。

日本核汙水入海後會影響哪些地區?我們吃的海鮮會受到哪些影響呢?

其他研究表明,來自塞拉菲爾德和法國海牙角核處理廠的放射性物質已被運送到北大西洋和北冰洋。2003年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世界上很大一部分放射性汙染是在海洋環境中。

到了2014年,根據歐洲議會的一項統計資料顯示,海牙角核處理廠和塞拉菲爾德核加工廠周邊地區的癌症發病率明顯較高。

報告稱,即使至今沒有明確的證據表明疾病與核設施放射性排放物之間存在聯絡,但也“不能排除”與健康影響之間的聯絡。

“如果水體中的微粒很小,它們就會隨著水流移動,”美國太平洋西北國家實驗室的生態毒理學家Ted Poston解釋說,“如果體積更大或密度更大,它們可以沉積在沉積物中。”

例如,如果碘-131被海藻或浮游生物吸收,它就會轉移到魚體內,而魚又會被較大的魚吃掉。

至於輻射元素進入人體後會怎樣,哥倫比亞大學環境科學教授、輻射腫瘤學副主席湯姆·黑(Tom Hei)解釋說,

“一旦進入體內,輻射可以進入血液、肺部和骨骼結構,有可能導致癌症、基因損傷乃至死亡,且大型動物往往比小型動物對輻射更敏感。”

根據其化學形式和被什麼生物體吸收,輻射在食物鏈中移動時也會集中。1999年的一項研究發現,愛爾蘭海的海豹和江豚相對於海水中的放射性銫濃度集中了300倍,而與它們吃的魚相比,則集中了3至4倍。

日本核汙水入海後會影響哪些地區?我們吃的海鮮會受到哪些影響呢?

抗議“廢水入海”

回到福島話題,日本國立水產科學研究所的森田高美在一份新聞稿中說:

“該地區對魚類的需求量已降至災前的五分之一。”

日本共同社稱,目前仍有15個國家和地區因福島核事故而對日本產食品維持進口限制,我國就在其中。

所以,國際貿易已經替我們擋住了部分可能受汙染的海產品,未來的檢測重點可能會放在我國自主捕撈和太平洋沿岸國家的進口海產品上。

TAG: 福島廢水放射性物質海洋放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