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為何把全部家產都給嫡長子,即使嫡長子不賢能?佩服古人智慧

中國有著數千年悠久的歷史,在過去的封建皇權社會,皇帝往往是萬人之上,凌駕於眾生的神靈,掌握著天下生殺大權,這個位置也遭到了無數人的窺視,在漫長的發展當中,封建王朝也摸索出了一套封建禮制來統治和維護各個階層的穩定。

而關於繼承方面的問題,我國封建社會基本上採取的都是嫡長子繼承製,這對於現代的我們是有些難以理解的,這樣做究竟有什麼好處呢?實際上大家遠遠不要低估古人的辦法。

古人為何把全部家產都給嫡長子,即使嫡長子不賢能?佩服古人智慧

嫡長子繼承製,代表著王位和財產都必須要讓嫡長子來繼承,他也就是嫡妻的第一個兒子。在《春秋公羊傳》有這麼一句話,清楚地表達了封建者們對這個制度最好的態度:“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古代的皇帝擁有後宮三千佳麗,子女更加數不勝數。建立嫡長子制第一個原因就是方便管理,因為這是古法,父親將王位傳給大哥,也是受到全社會和士大夫支援的,那些子女們自然也極少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去竄朝奪位。

古人為何把全部家產都給嫡長子,即使嫡長子不賢能?佩服古人智慧

在秦朝以前,中國還是奴隸社會,爵位和封地財產都是結為一體的,因此土地財產都主要有長子繼承,日本和歐洲也有類似的律法,到了封建年代。天子諸侯的繼承當中,嫡長子任然處於優勢地位,王位、爵位、官位雖然不可分割,但是在財產上面諸個兒子均有繼承權,嫡長子依然會繼承大部分。

明朝《大明令·戶令》就規定:“凡嫡庶子男,除有官廕襲,先盡嫡長子孫,其分析家財田產,不問妻、妾、婢生,止依子數均分。”

古人為何把全部家產都給嫡長子,即使嫡長子不賢能?佩服古人智慧

嫡長子往往大機率是皇帝的第一個兒子,因此他比起自己的弟弟妹妹,能夠更快的長大懂事,能夠比較早地參與到父親政事當中來,以便為將來登上皇位汲取經驗,而皇帝所選擇的皇后,一般他的家族勢力也會比較浩大,是政治聯姻的產物,嫡長子在登基時,也能夠獲得母系氏族的扶持和幫助。

不過這樣的做法也有一個缺點,那就是可能會導致外戚干政,比如說漢朝的呂后,唐代武則天,為了杜絕這種情況,南北朝的北魏曾經下過一條野蠻的法令,立某皇后或者嬪妃的兒子為太子後,即賜母親自盡。漢武帝吸取了呂后的教訓,也狠心將太子劉弗陵的生母,自己的愛妻鉤弋夫人賜死。

古人為何把全部家產都給嫡長子,即使嫡長子不賢能?佩服古人智慧

不管怎麼樣,嫡長子繼承製還是有效的維護了皇權的穩定,舉一個最為簡單的例子,秦朝和隋朝,原本扶蘇和楊勇才是應當繼承皇位的人,卻被他們的弟弟殺害,隋煬帝所繼承上位的依據不足,再加上他本來性格比較殘暴,給了李淵等隴西貴族反對隋朝的藉口(李淵可不是什麼因為沒有吃的而迫不得已反抗的農民),再來看秦朝,胡亥殺掉了扶蘇,那麼也自然要除掉忠於扶蘇的蒙恬軍官隊伍,這也導致了秦王朝在鎮壓起義時沒有了六國強大的作戰部隊,因此兩個王朝在歷史上也只短暫的存在了數十年,雖然他們繼往開來,對後世有著很大的功勞,然而打個醬油就退出歷史舞臺了。

古人為何把全部家產都給嫡長子,即使嫡長子不賢能?佩服古人智慧

反觀兩王朝的繼任者:漢唐很好的沿用了嫡長子繼承製,因此延續了比較久的時間,就這點來說,還是佩服古人智慧,老祖宗還是聰明啊。

TAG: 嫡長子繼承扶蘇秦朝財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