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削藩,吳三桂為什麼選擇造反,都不願意當個富家翁?

明朝末年,清軍南下寇關,北京城已被闖王李自成攻破,大明末代皇帝朱由檢於煤山上的一棵歪脖子樹上吊死,大明從此宣告滅亡。此時吳三桂帶領著五萬關寧鐵騎鎮守山海關,前面是如狼似虎的清軍,後面是大順軍,陷入兩難的進地。這時候北京城裡的李自成部將劉宗敏居然打了吳三桂的父親,還霸佔了吳三桂的愛妾陳圓圓,聽到這個訊息的吳三桂怒髮衝冠,直接引清軍入關,劍鋒直指北京。

康熙削藩,吳三桂為什麼選擇造反,都不願意當個富家翁?

後來到了康熙年間,此時的吳三桂被封在了雲南,是著名的三藩之一,高官厚祿按理說可以頤享天年了。可61歲的他卻選擇了起兵造反,這又是為什麼呢?其實這跟康熙的一個政策有關,就是削藩,一開始康熙並未對吳三桂動殺心,只是想要免去吳三桂日益強大的兵權。甚至在撤藩之前,還打算將遼東地區劃給吳三桂,當做其養老之地。並公開說明會好好善待吳家上下,絕不妄殺一人,也就是說吳三桂完全可以當個富家翁直到終老。這個待遇可以說是很公道了。

康熙削藩,吳三桂為什麼選擇造反,都不願意當個富家翁?

自吳三桂降清開始,他們之間就是相互利用的關係。於其他兩位藩王不同,吳三桂從一開始就和滿清是明碼標價的交易,一旦藩王被撤,那麼尚可喜、耿精忠還能當個奴才,而吳三桂在整個清廷中就顯得不倫不類了。並且在山海關之戰中,吳三桂是充分領會到了滿清皇室的陰狠手段,對此他是心有餘悸的,這份交易在吳三桂心中本就沒多大安全感。而吳三桂為了徹底得到滿清皇室的信任,更實將南明永曆皇帝活活勒死,以此作為投名狀來表達誠意。

康熙削藩,吳三桂為什麼選擇造反,都不願意當個富家翁?

吳三桂只要不殺永曆帝,是可以留一手政治底牌的,畢竟如果永曆帝不死,南明的李定國劉文秀等人還會組織抵抗,那麼狡兔不死,走狗肯定還要留著,只是吳三桂太著急,殺了永曆帝,這不僅引起明朝遺老們的憎恨,同時讓滿清皇族更加對吳三桂提高警惕。對於這件事,同為降將的洪承疇就曾說過:‘’若要安,切不可使雲南太平無事,永曆若在,康熙何敢想撤藩‘’。但是對於這番警告,吳三桂並未聽到心裡,而是執意的將永曆皇帝殺死,這也使得他自己失去了‘’養寇自重‘’的底牌。

康熙削藩,吳三桂為什麼選擇造反,都不願意當個富家翁?

那康熙為何要執意撤藩呢?其實最重要的原因便是沉重的經濟壓力。我們就拿康熙繼位前一年,也就是1660年來說吧,當時清朝的全年財政收入也才875萬兩白銀,而云南地區的支出就高達900萬兩白銀,這兩者之間是完全的失衡狀態,哪怕康熙皇帝不吃不睡,也很難供得起雲南一省的開支。以致史書曾這樣記載‘’天下之賦,三藩耗其二‘’。所以,康熙如果不盡快裁撤三藩,那麼整個清朝都有可能被積怨所推翻。既然橫豎都是反,那還不如直接乾脆的削藩。

康熙削藩,吳三桂為什麼選擇造反,都不願意當個富家翁?

站在吳三桂的立場上來說,削藩對於他本人是沒什麼壞處的,自己也六十多歲了,削藩之後倒是落得清閒,但是手下人就不幹了,畢竟你吳三桂被削了照樣還能當個富家翁,可這手下的數十萬士兵怎麼辦?康熙可不會管他們的死活。畢竟這數十萬士兵,已經過慣衣食無憂的生活了,這突然間失去了供給那還了得?此時吳軍上下可謂是一片喊殺喊打,拒絕削藩並要求武力造反,在全軍的鼓動下,吳三桂已經沒了退路,如果他不顧兵士反對,那麼整個吳家的性命都會不保。

最終在萬般無奈之下,這場耗時8年的撤藩戰爭就此爆發。而作為吳三桂,不僅錯失了上天賜予的機會,不願繼續向北進攻,企圖與滿清劃江而治,結果給康熙調整戰略的機會,讓其重新部署兵力。一舉擊敗了三藩聯軍,使得吳三桂自此退出歷史舞臺。

TAG: 吳三桂康熙滿清削藩撤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