剷除鰲拜一黨後,康熙為何只是囚禁鰲拜,卻誅殺班布林善?

康熙皇帝是清朝名望最大的君主,其親政兩年便迅速出手剷除了鰲拜一黨,堪稱政治鬥爭中的經典案例。然而曾被鰲拜逼迫下令殺害自己心腹重臣蘇克薩哈的康熙卻在事後選擇放過鰲拜一命,只是將鰲拜拘禁後便再無其他措施。鰲拜的弟弟和兒子在事後依舊保留了原先的地位。

那麼對鰲拜恨之入骨的康熙為何要手下留情呢?同為鰲拜一黨的班布林善又為何卻被絞死呢?這需要從前清政權的內外背景開始說起。

剷除鰲拜一黨後,康熙為何只是囚禁鰲拜,卻誅殺班布林善?

鰲拜雖然專橫跋扈,但其本質仍然只是一介匹夫。空有一身勇力的鰲拜並沒想過要篡權謀位,畢竟按照當時滿清的八旗制度和血統原因,鰲拜也並沒有繼承皇權的可能性。然而身為三朝功勳的鰲拜不僅功高蓋主,而且已經嚴重壓制了皇權的正常運轉。不過專權並非康熙想要處置鰲拜的唯一原因,結黨營私同樣罪不容赦。清朝前期一直到康熙之前,滿清政權其實都一直沒能穩坐江山,雖然清軍入關後大肆任命明朝投降文武,但卻一直心存忌憚。然而到了康熙時期的漢人新晉官員並未做過前朝的臣子,不屬於貳臣。所以為了儘快穩固清朝的統治,快速吸收漢文化的精華,康熙成為清朝第一位大肆任命提拔漢臣的皇帝。

康熙起用漢人的行為顯然促進了帝黨和漢人勢力的提升,這導致身為權臣和滿州保守派利益的代表,鰲拜開始四處串聯結黨以對抗康熙的政策。康熙同鰲拜之間儼然成為一對政敵,但卻遠遠沒有達到你死我活的程度。

剷除鰲拜一黨後,康熙為何只是囚禁鰲拜,卻誅殺班布林善?

鰲拜集團的本質是擅權,康熙對鰲拜的定罪即是建立在事實的基礎之上,同時也不排除內心深處對鰲拜功勞的認可。說起來,康熙能夠繼承皇位,鰲拜功不可沒。公元1643年八月,皇太極因腦中風突然病逝,驟然變故使其根本沒能留下遺命指派繼承人。如若按照草原遊牧民族兄終弟及的繼承模式,則睿親王多爾袞應當繼承大位。可是當時滿清早已入關,內部統治邏輯深受中原影響,因此皇太極長子肅親王豪格的身邊出現了一大群擁立之人。就這樣滿清八旗內部出現了一次嚴重分裂。

多爾袞終究老謀深算,年輕的豪格遠不是其對手,一時間局勢滑向對皇太極子嗣極為不利的方向。當時的正白旗、鑲白旗鼎力支援多爾袞,這其中也就包括後來順治託孤大臣之一的蘇克薩哈。不過當時身為鑲黃旗護軍統領的鰲拜卻始終支援著弱勢的豪格一方,當時與皇太極子孫早已利益捆綁的正黃旗、鑲黃旗別無選擇,鰲拜、索尼與譚泰等八人甚至就在豪格府邸相約盟誓,密謀擁立豪格為帝,準備堅持與多爾袞死磕到底。

剷除鰲拜一黨後,康熙為何只是囚禁鰲拜,卻誅殺班布林善?

當時的豪格雖然名義上獲得了兩黃旗、兩藍旗的支援,但其中除了正黃旗外,其餘三旗皆是看重他皇太極子嗣的身份才支援他的,並非其自身的嫡系優勢。而對手多爾袞則擁有戰力第一的正白旗和第三的鑲白旗,且對其他旗軍中上層將領同樣頗有影響。所以等正式廷議之時,鰲拜同兩黃旗將領按劍上前,明確以軍隊力保皇太極子嗣上位才是促使多爾袞最終放棄爭位的直接原因。廷議的最終結果是雙方妥協,選出6歲的福臨繼承大位,這才給了康熙日後繼承皇位的機會。

鰲拜因為此事,日後沒少遭受多爾袞的抨擊和打壓,但到多爾袞死後,他卻因此地位不斷攀升,成為八旗內部影響頗深的實權派人物。八旗乃清朝前期最為仰仗之國本,尤其在當時各處抵抗勢力尚存的情況下更是如此。因此貿然對鰲拜處以極刑會引發整個八旗內部的地震,反而容易引發旗人恐慌而危及皇權穩固。

剷除鰲拜一黨後,康熙為何只是囚禁鰲拜,卻誅殺班布林善?

單就鰲拜的情況來說,他同蘇克薩哈和班布林善都不相同。蘇克薩哈本為多爾袞的支持者,在多爾袞死後為求自保而迅速轉身成為順治的鐵桿,當發現康熙繼承皇位水到渠成之後,又立馬堅定的站在皇權一方,並積極充當帝黨的馬前卒。他揣摩出康熙的意圖,不斷的同鰲拜對抗,意圖在一切塵埃落定後投機成為第一重臣。奈何鰲拜勢力老樹盤根,蘇克薩哈身為正白旗,麾下的班布林善卻同樣是位投機同道,並在關鍵時刻將其出賣給了鰲拜。故而蘇克薩哈沒能等到康熙親政之時,卻也落得以為賢臣的名頭。

至於出賣蘇克薩哈而加入鰲拜一黨的班布林善,情況就更為複雜了。如果說蘇克薩哈屬於前多爾袞一系的人馬,那麼班布林善在此基礎之上還要加上破壞康熙削弱鰲拜計劃的罪人。所以從一開始,班布林善就沒打算同康熙共存。班布林善的父親塔拜是努爾哈赤的十四子,庶出。這位存在感極低的,同皇太極、多爾袞一個輩分的塔拜並沒能留下什麼政治遺產給班布林善,只世襲了一個三等奉國將軍。本來奉國將軍在滿洲宗室的爵位裡面就只排第11位,他這個還是三等的,這讓野心很大的班布林善難以接受。於是當康熙後來將其爵位革除之後,他就只能投靠當時的朝中重臣鰲拜了。

剷除鰲拜一黨後,康熙為何只是囚禁鰲拜,卻誅殺班布林善?

鰲拜權勢很大,但畢竟不是宗親;班布林善雖不起眼,但卻是宗親身份。皇族的光環當然能夠幫助你一步登天,但也會促使皇帝因為忌憚而倍加監管。原本按照班布林善的計劃,應該是唆使勢力龐大的鰲拜同康熙爆發正面交鋒,並促使鰲拜在衝突中殺死康熙,然後手握兵權的自己再樹立起勤王的大旗絞殺鰲拜勢力,這樣大權在握之下,就有很大的操作空間了。然而不論是鰲拜還是班布林善都沒能想到年輕的康熙皇帝,僅僅親政兩年就敢動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覆滅了鰲拜集團。

事後鰲拜擅權,其勢力被剪除殆盡,康熙新政得以順利實施。班布林善教唆鰲拜誅殺康熙,形同謀逆,再加上皇帝對其宗室身份的忌憚,不僅將其處死,甚至還將其子孫移除宗室序列。此後複議的時候雖有改動,卻也僅將其子孫列入閒散宗室行列,永不復用了。

剷除鰲拜一黨後,康熙為何只是囚禁鰲拜,卻誅殺班布林善?

此事說明清朝皇帝對宗親的防範力度明顯強於外臣,此後又經歷了九子奪嫡之爭和弘皙謀反案後,清朝皇帝對宗室的打壓更為兇狠。後來慈禧太后在處置政敵咸豐八大託孤大臣時,將三位愛新覺羅子嗣處死或逼迫自盡,卻對其餘五位外臣僅僅做出罷官處置,與兩百年前康熙處置鰲拜一黨時的作為如出一轍。

TAG: 鰲拜康熙布林多爾袞蘇克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