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社:走進北寨鄉“樣板村”-趙王村!揭秘村名背後的故事

近日,縣村容戶貌現場觀摩會召開,趙王村作為北寨鄉的“樣板村”接受了與會領導的觀摩。下面讓我們一起走進美麗的趙王村。

榆社:走進北寨鄉“樣板村”-趙王村!揭秘村名背後的故事

趙王村入口

榆社:走進北寨鄉“樣板村”-趙王村!揭秘村名背後的故事

村內道路

榆社:走進北寨鄉“樣板村”-趙王村!揭秘村名背後的故事

圖片走進趙王村

榆社:走進北寨鄉“樣板村”-趙王村!揭秘村名背後的故事

榆社:走進北寨鄉“樣板村”-趙王村!揭秘村名背後的故事

榆社:走進北寨鄉“樣板村”-趙王村!揭秘村名背後的故事

榆社:走進北寨鄉“樣板村”-趙王村!揭秘村名背後的故事

榆社:走進北寨鄉“樣板村”-趙王村!揭秘村名背後的故事

榆社:走進北寨鄉“樣板村”-趙王村!揭秘村名背後的故事

榆社:走進北寨鄉“樣板村”-趙王村!揭秘村名背後的故事

榆社:走進北寨鄉“樣板村”-趙王村!揭秘村名背後的故事

榆社:走進北寨鄉“樣板村”-趙王村!揭秘村名背後的故事

榆社:走進北寨鄉“樣板村”-趙王村!揭秘村名背後的故事

榆社:走進北寨鄉“樣板村”-趙王村!揭秘村名背後的故事

榆社:走進北寨鄉“樣板村”-趙王村!揭秘村名背後的故事

榆社:走進北寨鄉“樣板村”-趙王村!揭秘村名背後的故事

同以前的舊橋相比,變化真是太大了!

榆社:走進北寨鄉“樣板村”-趙王村!揭秘村名背後的故事

榆社:走進北寨鄉“樣板村”-趙王村!揭秘村名背後的故事

橋頭晚上還有燈光,浪漫的感覺有沒有?這是哪家施工團隊的傑作啊?贊!

榆社:走進北寨鄉“樣板村”-趙王村!揭秘村名背後的故事

村口河道也得以整治一新

榆社:走進北寨鄉“樣板村”-趙王村!揭秘村名背後的故事

榆社:走進北寨鄉“樣板村”-趙王村!揭秘村名背後的故事

榆社:走進北寨鄉“樣板村”-趙王村!揭秘村名背後的故事

村中小公園

榆社:走進北寨鄉“樣板村”-趙王村!揭秘村名背後的故事

為趙王村點贊!願趙王村發展的越來越好!

榆社趙王村:有這麼個奇怪的廟

榆社廟宇多,幾乎每個村都有,這些廟宇中有的名字非常個性,比如咱北寨鄉趙王村的“狸狐廟”,在全縣乃至全國都是“獨一無二”的。

榆社:走進北寨鄉“樣板村”-趙王村!揭秘村名背後的故事

從縣城出發經石棧道、南河底、青峪、水磨頭、東灣等村就到趙王村了

榆社:走進北寨鄉“樣板村”-趙王村!揭秘村名背後的故事

東灣村這個舊宅院就剩個門在倔強的挺立著,這個角度拍到了漂亮的紅霞光

榆社:走進北寨鄉“樣板村”-趙王村!揭秘村名背後的故事

神秘的狸狐廟就在路邊不遠處矗立著

榆社:走進北寨鄉“樣板村”-趙王村!揭秘村名背後的故事

這是剛剛重新修蓋後的廟宇,據廟前碑文介紹,狸狐廟有2000年的悠久歷史

榆社:走進北寨鄉“樣板村”-趙王村!揭秘村名背後的故事

榆社:走進北寨鄉“樣板村”-趙王村!揭秘村名背後的故事

廟內供有狸狐爺神像

榆社:走進北寨鄉“樣板村”-趙王村!揭秘村名背後的故事

榆社:走進北寨鄉“樣板村”-趙王村!揭秘村名背後的故事

為搞清關於狸狐廟的來歷,筆者專門去村裡進行了瞭解,但村民們也都說不出個所以然來,唯一能確認的是,這個廟與趙王村的歷史一樣都很悠久。為此,筆者專門就狸狐廟進行了多方瞭解,但結果是,全國各地除了趙王村都沒有“狸狐廟”,但是有狐仙廟。比如在五臺山就有個狐仙廟。

榆社:走進北寨鄉“樣板村”-趙王村!揭秘村名背後的故事

據說狐仙廟治療孩子的病很靈驗,特別是孩子嚇著了,帶著供品來這裡求一下,回家孩子就好了!五臺山的這座狐仙廟,對於女生求姻緣(男生求桃花運)據說非常靈驗!

榆社:走進北寨鄉“樣板村”-趙王村!揭秘村名背後的故事

通常一些影視和文藝作品中,對狐仙的描述都是女的,五臺山這座狐仙廟則有這樣的傳說。:古代有個進京趕考的年輕人,路過五臺山時飢寒勞累,當晚夜宿一妙齡少女家,受到熱情款待。當晚,月光照亮女子姣好的面龐,還有薄薄輕紗下那婀娜的身姿,都令書生難以忘懷。次日清晨,書生醒來竟然發現自己頭枕石頭,置身荒野,石頭邊還留有一頁紙。原來那女子是千年狐仙,她在紙上說請書生不要忘記她。書生十分感動,發誓考中功名後在此修廟。後來果然高中狀元,也就在這山頂上修建了這座狐仙廟。

榆社:走進北寨鄉“樣板村”-趙王村!揭秘村名背後的故事

而不論是五臺山的狐仙廟還是趙王村的狸狐廟,裡面供奉的都是男性形象的神像。這其中的故事,還有待探尋。

趙王村的美麗民間傳說……

都門長嘯氣憑陵,瓜割中原霸業興。

夜葬山谷誰得見,至今猶有守墳僧。

——元代陵川郝經《吊趙王墓》

榆社是後趙皇帝石勒的故里,所以,在這片土地上自然也就留下了許多和石勒有關聯的地名、村名,乃至民風民俗。比如,石會、劉王后,就都是以石勒“身邊人”命名的;南寨、北寨等村,則極有可能是當初石勒的屯兵之地。

趙王村,轄於榆社縣北寨鄉,是榆社唯一一個以石勒(趙王)名號命名的村。

據《晉書·石勒載記》史料記載,石勒從被西晉司馬騰的軍隊強賣為奴,離開榆社後,就再也未有閒暇重回故里,思鄉之情可想而知。所以,平日石勒就經常和親近的部將叨唸,一定要找時間回家鄉看看。遺憾的是,他的這種願望,終究沒有實現。作為一個鄉土情結極為深厚的帝王,石勒雖未能重返故里,卻對家鄉做了許多有益之事。比如將當時的武鄉縣(包括今武鄉、榆社,以及和順和昔陽一部分,縣治在今榆社縣社城村)置為武鄉郡;指派高僧佛圖澄在榆社大量建造寺廟(有學者認為大同寺和奪中的舍利塔極有可能就是這一時期建造的)等等。

晉咸和八年(公元333年)秋天,(後趙皇帝石勒在視察新都鄴城(今河北省臨漳縣)的宮殿建築工程時,於途中突遇大雨,偶感風寒。群臣都勸他返回,但一向固執的石勒不聽勸阻,又頂著雨水向前行了數十里,直至病症加重,高燒昏迷,不能言語。

群臣不敢耽擱,急忙護駕返回都城襄國(今河北省邢臺市)。

自此,石勒竟一病不起,一切軍政大權全部交由石虎掌管。也就是在這一時期,早就懷有虎狼之心的石虎開始秘密策劃篡位的諸項事宜。

一個多月後,石勒病勢愈來愈重,自感不久於人世,便下了一道詔令:

“朕死之後,當三日而葬,魂歸故里,從儉而喪;內外百官既葬即除孝服,勿禁婚嫁祭祖、飲酒食葷;徵鎮牧守不得擅離奔喪;喪葬之禮當斂以時服,載以常車,勿藏金寶,勿納器玩……”

不久,石勒駕崩,時年六十。

石勒死後的第三天,大趙國為他舉行了隆重的國葬。整個葬禮果如石勒所囑,皆從儉而行。為了避免司馬家室和劉淵父子墓葬被掘、暴屍荒野的遭遇,在石虎的操持下,這一天襄國城中的發喪儀式從早到晚一直沒停。除過在中午時分抬出的一口棺材,“備文物虛葬”於襄國城東的高坡上,取名為“高平陵”以供群臣公開祭拜之外,其餘究竟又埋了多少棺材,誰也不知;究竟埋到哪兒了,更是“莫知其所”。

石虎雖有不軌之心,但在石勒喪葬這件事情上,表現得還算“忠心”。當然,他這樣做,一是可能對石勒真得懷有感恩之心,二是要做給大家看,收買人心。所以,在喪葬方面,石虎的所做,就是要依著石勒生前的遺囑去辦。也正是因為如此,所以,就有了以下民間版本的故事傳說:石勒死後,石虎為不違石勒臨終前要“魂歸故里”的遺言,一方面大張旗鼓地安排群臣在襄國城為石勒舉喪,另一方面,則在石勒剛剛死去的頭天夜裡,就派了幾員石勒生前的親信將佐,帶了一支人馬秘密地把真正的石勒靈柩運回了榆社,又悄無聲息地把他葬在了生他養他的這片土地上。這個墓地就是今天矗立在榆社縣北寨鄉趙王村的趙王墓。據說,當時為避免讓這座真正的石勒墓公諸於眾,墓地上沒有堆墳丘,更沒有立墓碑,植松柏。但後來,這件事還是慢慢地被人們知道了。於是,每年逢清明或是其他祭祀節日時,善良的鄉民們總要依著鄉俗往墓地上堆上幾鍬黃土,一來二去,竟至積土成山,高立數丈。此後,為紀念石勒,趙王墓附近鄉民們便把自己居住的村子也易名為趙王了(原村名不詳)。

趙王村名由此而一直延續下來。不僅如此,榆社老百姓還用各種生活方式和風俗來紀念他們所敬重的這位從奴隸到皇帝的草莽英雄。榆社霸王鞭,就是後人為紀念石勒,而由羯族的歡慶歌舞改編而成的民間舞蹈。石勒囑託的“三日而葬,從儉而喪”的喪葬風俗,至今仍在榆社西川的雲竹、河峪一帶保留並延續著。而北寨以北保留著的舉喪時死者棺材經過誰家院門,誰家就在院門前燃起一堆乾草的習俗,也與羯人信奉的火祆教“崇尚光明,驅逐黑暗”的祈福方式有著密切關聯。

作者 李旭青 原標題:

趙王:

羯魂悠悠歸故里

TAG: 石勒趙王村榆社狐仙趙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