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武帝選定的5位顧命大臣,皆有一個共同點:忠於皇權

古代帝王臨終前,如果太子尚未成年,為了更好地輔佐幼主、保持政局的穩定,一般要任命幾位顧命大臣。

忠於皇權是先皇選擇顧命大臣的先決因素

,唯有做到這一點,才能保證先皇去世後顧命大臣能夠忠心輔佐新帝,使皇權順利平穩過渡,為新朝的良好開端保駕護航。

孝武帝選定的5位顧命大臣,皆有一個共同點:忠於皇權

那麼先皇如何保證自己所選擇的大臣忠於皇權呢?

先皇畢竟只能看到自己的“生前事”,而無法預知身後事,因此他只能基於自己“親眼所見”的臣子的處事態度與處事能力作出判斷。至於這些臣子是否真的忠誠,則要看先帝的識人之能。孝武帝對五位顧命大臣的選擇就突出體現了這個規律。

孝武帝選定的5位顧命大臣,皆有一個共同點:忠於皇權

忠於皇權,更側重於忠於先皇。因為在先皇看來,只有忠於自己的臣子才更有可能忠於自己的繼任者,無論是出於臣子還是對自己的私人感情,亦或是出於自己對臣子的餘威震懾,他們都會盡心盡力的輔佐新帝。孝武帝劉駿選擇的顧命大臣也是他認為忠於自己的臣子。

孝武帝選定的5位顧命大臣,皆有一個共同點:忠於皇權

孝武帝選定這五位顧命大臣,並不是在某個瞬間做出的決定,而是經過長期考察和考慮後才做出的決定。大明八年(464 年)閏五月,宋孝武帝劉駿駕崩,“遺詔:

‘(劉)義恭解尚書令,加中書監,柳元景領尚書令,入住城內。事無鉅細,悉關二公。大事與沈慶之參決,若有軍旅,可為總統。尚書中事委顏師伯。外監所統事王玄謨。’”

這個遺詔任命

劉義恭、柳元景、沈慶之、顏師伯、王玄謨

五人為顧命大臣,來輔佐新帝。

孝武帝選定的5位顧命大臣,皆有一個共同點:忠於皇權

孝武帝的遺詔不僅安排了顧命大臣的人選,並對其職位及職責做了明確的規定。

江夏王

劉義恭

是孝武帝劉駿的皇叔,也是五位顧命大臣中唯一一位皇室成員。

劉義恭忠於孝武帝、逐漸取得孝武帝的信任也經歷了較長的過程。

孝武帝選定的5位顧命大臣,皆有一個共同點:忠於皇權

元嘉三十年(453 年)劉劭弒父篡位時,劉裕諸子中僅剩劉義恭與劉義宣還尚在人世。而劉義恭作為武帝諸子中當時最年長者,他的支援對於對因弒父而繼位的劉劭來說至關重要。但是劉劭並不信任劉義恭,

不僅令他遷居尚書下省,還令其諸子居住在侍中下省,對他們進行嚴密監控。

宋文帝第三子、武陵王劉駿得知劉劭弒君篡位,起兵討伐。四月,討逆軍前鋒大將柳元景率兵至新亭,劉劭親自率軍迎戰,在這種危急時刻他依然“挾(劉)義恭出戰,恆錄在左右”,可見劉劭對劉義恭懷疑之重。劉劭被討逆軍前鋒將領柳元景擊敗,劉義恭趁亂逃奔劉駿。

孝武帝選定的5位顧命大臣,皆有一個共同點:忠於皇權

投奔劉駿後,劉義恭立即上表勸劉駿繼位,“世祖時在新林浦,義恭既至,上表勸世祖繼位”,這顯示出劉義恭急欲討好劉駿的心態。劉義恭的勸進表中還透露出這樣幾個資訊:

一、劉劭弒逆違背天理倫常,窮兇極惡,亙古未有,民心喪失殆盡;

二、劉駿迅疾討逆,忠孝節義,得到民眾的擁護;

三、國家動亂,劉駿宜早定尊號,以固社稷;

四、洗刷自己曾被迫服從劉劭之過。

孝武帝選定的5位顧命大臣,皆有一個共同點:忠於皇權

可以看出,劉義恭力勸劉駿儘早繼位,並極力與劉劭撇清關係,為自己脫罪。

劉駿雖然接納了前來投奔的劉義恭,但他並不完全信任劉義恭。劉駿繼位後雖然對劉義恭厚加封賞,並在劉劭逆亂平定後將其進位為太傅,還將自己“

在藩所服玉環大綬賜之

”,以示親近,但是他卻不願致禮太傅劉義恭,並使臣下上奏“不應有加拜之禮”。可見此時孝武帝劉駿對劉義恭多加禮遇,僅是因為劉義恭是長輩。

孝武帝選定的5位顧命大臣,皆有一個共同點:忠於皇權

劉劭發現劉義恭逃奔劉駿後大怒,立刻殺了他的十二個兒子,又“下書大赦天下,唯世祖、劉義恭、義宣、誕不在原例,餘黨一無所問。”在這份詔書中,劉駿、劉義宣、劉誕都是因為起兵討伐劉劭而被他視為死敵,唯有劉義恭是因為投奔劉駿而不被赦。換言之,劉義恭投靠劉駿一事,將自己與劉駿的命運緊緊捆綁在了一起。

縱然此時他還尚未真正獲得孝武帝劉駿的信任,但他在朝廷大變局之時做出的正確抉擇依然為他之後的命運開創了良好的開端。

孝建、大明年間劉義恭離間劉義宣集團、倡議削弱王侯權力,使他進一步取信於孝武帝。

孝武帝選定的5位顧命大臣,皆有一個共同點:忠於皇權

孝建元年(454 年),南郡王劉義宣、江州刺史臧質、豫州刺史魯爽、兗州刺史徐遺寶舉兵反,太傅劉義恭作為皇室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致書劉義宣勸降。劉義恭在勸降書中,除了指責劉義宣的造反行為,

還暗示與劉義宣同謀作亂的臧質、魯爽等人別有用心

當然,劉義恭的“離間計”未必是他本人的策略,劉義宣與臧質之不和、劉義宣集團之敗也並非這一封信所能決定,但這封信畢竟在一定程度上動搖了劉義宣與臧質之間的信任。劉義宣之亂使得孝武帝意識到藩王的強盛已經威脅到皇權,於是著意削弱王侯權力。劉義恭深解聖意,率先上書要求省去錄尚書事一職。

孝武帝選定的5位顧命大臣,皆有一個共同點:忠於皇權

元嘉三十年(453 年)劉駿繼位時,劉義恭因為佐命有功被任命錄尚書六條事,

此時,劉義恭在皇室諸王中率先交出自己的權力

。劉義恭的這一舉動,一方面為孝武帝順理成章提出削弱王侯權力開了先河,也使孝武帝可以以此為契機進行削藩事宜,恰到好處的展示出了劉義恭作為臣子對孝武帝的忠誠;同時也在諸王中作出了良好的表率,替皇帝傳達出削藩的訊號,促使其他王侯主動交出自己的一部分權力。劉義恭主動交出權力,“不欲威權在下”的孝武帝自然樂見其成。

孝建三年(456 年),劉義恭在十二子被劉劭殺盡後,終於再得一子,孝武帝親自賜名“伯禽”,“以擬魯公伯禽,周公旦之子也”。西周時期,周武王建立西周第二年便病卒,令自己的弟弟周公旦輔佐兒子成王。孝武帝將劉義恭之子命名為伯禽,

實際上是以周公比擬劉義恭,可見他對劉義恭的期望,此時他對劉義恭已經相當信任了

孝武帝選定的5位顧命大臣,皆有一個共同點:忠於皇權

大明中修撰劉宋國史,孝武帝更是親自為劉義恭做傳,可見他對劉義恭之尊崇。從孝武帝的態度可以看出,正是劉義恭的所作所為符合他的心意,才使他認為劉義恭是忠於自己、忠於皇權的。

第二位顧命大臣柳元景曾在孝武帝麾下任職多年、並在元嘉三十年(453 年)率兵擔任前鋒討伐元兇劉劭。

元嘉二十二年(445 年),雍州刺史、武陵王劉駿出鎮襄陽,柳元景曾在孝武帝麾下協助討蠻,頗立功勳。元嘉二十五年(448)竟陵王劉誕出任雍州刺史,柳元景又成為劉誕麾下一員猛將,並且在元嘉二十七年北伐時他以劉誕中兵參軍的身份出師北上,連戰皆捷,取得重大戰果。由此可知,此時的柳元景並不追隨劉駿,他對劉駿來說只是一員悍將,而並非可信託的臣子。

孝武帝選定的5位顧命大臣,皆有一個共同點:忠於皇權

元嘉三十年(453 年),宋文帝令柳元景率兵協助武陵王劉駿討蠻亂。劉劭弒逆的訊息傳來,劉駿決議討逆,以柳元景為前鋒。戰爭中,柳元景指揮得當,拒絕將士急躁冒進的建議,穩中求進,一戰破敵,大敗劉劭軍隊,為劉駿討逆獲勝開啟局面。不久劉駿繼位,是為孝武帝,他加封百官,但此時並未對柳元景進行加封,可見柳元景此時尚未進入孝武帝一朝的政權中心。

柳元景由一員悍將轉變為孝武帝倚重的股肱之臣,與柳元景告發臧質之謀有極大關係

。臧質是宋武帝劉裕武敬皇后之侄,自幼好武,在與北魏多次作戰中都表現得十分英勇。元兇劉劭弒逆時,臧質任雍州刺史,柳元景在其麾下任冠軍司馬、襄陽太守。

孝武帝選定的5位顧命大臣,皆有一個共同點:忠於皇權

臧質得到元兇弒逆的訊息後,第一時間“馳告司空(劉)義宣,又遣州祭酒從事田穎起銜命報世祖,率眾五千,馳下討逆”。臧質自認為英偉不凡,在聽聞劉劭弒逆時就欲藉此機會篡奪權力,但此時柳元景已經投靠武陵王劉駿,於是立刻“以(臧)質書呈世祖”。

柳元景的這一行為,不僅解除了自己與臧質的私人關係,同時向孝武帝表示了忠心;更重要的是——

他向孝武帝揭發臧質之謀,使孝武帝對臧質提前有了防備心理

,此後柳元景果然真正開始受到孝武帝重用。

元嘉三十年(453 年)五月,二凶逆亂平定,孝武帝任命柳元景為雍州刺史。由柳元景擔任雍州刺史,主要是出於柳元景“願還鄉里”的請求,雍州是過江後的河東柳氏家族聚居之地,柳元景擔任雍州刺史,不僅可以光耀鄉里,而且有助於其家族的進一步發展。臧質在起兵討劉劭之初就有擁立劉義宣的想法,但因為當時劉義宣已經推奉劉駿,故此事暫時擱置。

孝武帝選定的5位顧命大臣,皆有一個共同點:忠於皇權

但臧質並未放棄這一想法。在劉劭弒君篡位後,臧質率先起兵討劉劭,又最先攻入建康生擒劉劭,可以說在討元兇一事上立下大功。劉駿繼位後,調任臧質為江州刺史。

此時孝武帝方平定元兇逆亂,朝中人心不穩,迫於臧質等人的壓力,不得不取消柳元景任雍州刺史的計劃,元嘉三十年(453 年)六月,改任柳元景為護軍將軍,很快又遷為領軍將軍,

這兩個職位都是天子近臣,統領禁衛軍權,負責保護皇帝及宮城的安全

,只有皇帝的心腹才會被安排在這樣的職位上。

孝武帝選定的5位顧命大臣,皆有一個共同點:忠於皇權

隨即,孝武帝又封柳元景為曲江縣公,這些提拔與封賞沒有發生在孝武帝初繼位時,而是發生在柳元景洩臧質之謀後,可見洩謀一事對柳元景示忠孝武帝實是關鍵之舉。它使得柳元景從臧質麾下的小小太守一躍而擁有獨立擔任刺史的資格,並被提拔為天子近臣,開始成為孝武帝信任倚重的臣子。

孝建元年(454 年),臧質、魯爽、劉義宣等舉兵反朝廷,他們“抗表以誅元景為名”,然而,

臧質與柳元景之間矛盾越來越大,反而越證明柳元景忠誠於孝武帝

。孝武帝劉駿加柳元景撫軍將軍、雍州刺史,讓他與王玄謨、沈慶之等共同率兵討伐臧質、劉義宣等,柳元景等勢如破竹,大破劉義宣、臧質諸軍,柳元景以軍功進封晉安郡公、開府儀同三司。

孝武帝選定的5位顧命大臣,皆有一個共同點:忠於皇權

此後,柳元景一直作為天子近臣在孝武帝朝身居高位。

第三位顧命大臣沈慶之,與柳元景一樣以軍功逐步進入劉宋政權中心,且同樣曾在孝武帝麾下任職。

沈慶之在關鍵時刻投靠劉駿,對於沈慶之本人及武陵王劉駿都有重要意義。

對沈慶之而言,這是他從漢人武將進入國家政權中心的絕好機會,他此時向劉駿盡忠,如果劉駿能登上皇位,則他可一躍成為佐命功臣,其身份將發生重大變化。對劉駿而言,沈慶之戰功卓著,這樣一位悍將忠於自己,他出兵討逆以及平亂後爭奪皇位都會更有把握,且沈慶之出身寒門,並無家族根基,這樣的將領也更好控制。

沈慶之作為劉駿一方討逆的軍事總指揮,他調兵遣將,很快協助劉駿完成討平逆亂的重任。

孝武帝選定的5位顧命大臣,皆有一個共同點:忠於皇權

元嘉三十年(453 年)四月,劉駿在新亭繼位,沈慶之被提拔為領軍將軍,這是天子近臣才能擔任的職位,可見此時沈慶之在劉駿心裡的地位之重。劉駿繼位時,共有七位大臣被加官進爵,其中劉義恭、劉義宣、劉誕三位皇室成員,臧質、蕭思話為皇戚,王僧達為高門子弟,只有沈慶之出身寒門,且受命為皇帝親信的領軍將軍。

可見,沈慶之在元兇弒逆時投靠劉駿併為其統軍平叛,為他成為孝武帝的心腹之臣打下了堅實基礎。

元兇之亂平定後,沈慶之因佐命功,被封為南昌縣公,食邑三千戶。此後,每當孝武帝一朝發生重要軍事事變,沈慶之都會被委以重任。

孝武帝選定的5位顧命大臣,皆有一個共同點:忠於皇權

孝建元年(454 年)二月,豫州刺史魯爽造反,不久,江州刺史臧質、荊州刺史劉義宣、兗州刺史徐遺寶並反。沈慶之率兵進討魯爽,其麾下將領薛安都將魯爽斬於馬下,沈慶之親自將魯爽首級送給臧質、劉義宣。沈慶之因討平魯爽之功進號鎮北大將軍,進封始興郡公,這是非皇室成員受封的最高爵位。孝建二年(455 年),沈慶之以年滿七十致仕,孝武帝不許,沈慶之再三請求,

“表疏十上,又面陳……乃至稽顙自陳……上不能奪”。

可見沈慶之作為孝武帝一朝的肱股之臣,受到孝武帝的重視與挽留。大明三年(459 年),竟陵王劉誕反,已經致仕的沈慶之再次被起用為討伐劉誕的主帥,沈慶之用時三個多月時間方平定這場動亂。

孝武帝選定的5位顧命大臣,皆有一個共同點:忠於皇權

事後,孝武帝進沈慶之為司空,沈慶之固辭。後來的西陽五水蠻再次暴動,沈慶之以郡公身份統率諸軍討平

。孝武帝一朝,每逢有重大戰事,沈慶之定然會率兵作戰,

這是沈慶之忠於孝武帝的表現,也是被孝武帝信任才會出現的必然結果。

第四位顧命大臣顏師伯與劉義恭、柳元景、沈慶之都不同,他在孝武帝登基前,並未建立多少功業。

顏師伯與孝武帝的交集最早可以追溯到元嘉二十五年,劉駿任徐州刺史時,顏師伯被闢為主簿,因顏師伯“

善於附會,大被知遇

”,十分受到劉駿喜愛。

孝武帝選定的5位顧命大臣,皆有一個共同點:忠於皇權

元嘉二十八年(451 年),劉駿轉任江州刺史,多次稟明宋文帝劉義隆欲讓顏師伯擔任南中郎府主簿,宋文帝不許,劉駿又請求以顏師伯為長流正佐,宋文帝又不許,並說:“朝廷不能除之,郎可自板,亦不宜署長流”,於是劉駿只得任顏師伯為參軍,署刑獄。直到元嘉三十年(453 年)宋文帝被弒、孝武帝舉兵入討劉劭,顏師伯才得以出任劉駿的主簿。

可見劉駿一直對顏師伯寵愛有加。雖然因為宋文帝的阻攔未能如願提拔他,在初得權勢即將其升任主簿,孝武帝對顏師伯的寵任可見一斑。

孝武帝選定的5位顧命大臣,皆有一個共同點:忠於皇權

顏師伯一生所建功業並不多,但孝武帝卻能在駕崩前任命他為顧命大臣,為何他對顏師伯如此厚愛且相信顏師伯是忠於自己的呢?

這似乎與顏師伯始終與孝武帝保持立場一致有關

孝建元年臧質造反,孝武帝使顏師伯率兵防備京師以東。顏師伯與臧質本有姻親關係,其弟顏師仲的妻子正是臧質的女兒,臧質因此對顏師伯多番提攜。

孝武帝選定的5位顧命大臣,皆有一個共同點:忠於皇權

儘管顏師伯與臧質有這樣親厚的關係,臧質起兵反叛後,孝武帝卻依然放心派顏師伯率兵防守臧質,可見孝武帝對顏師伯之信任。能得到多疑的孝武帝如此之信任,與孝武帝對顏師伯的寵信密切相關。

顏師伯一味討好孝武帝,在顏竣被廢殺一事中亦有體現。

顏竣是孝武帝極為信任的臣子,在協助劉駿討元兇之亂時做出過巨大貢獻。但因為顏竣多次極陳孝武帝得失,引起孝武帝強烈不滿,最終在大明三年借竟陵王劉誕謀反之機將其殺害。大臣周朗也因為直言進諫得罪孝武帝被殺。

孝武帝選定的5位顧命大臣,皆有一個共同點:忠於皇權

顏竣死後,顏師伯與其他朝臣共同覲見孝武帝,在被孝武帝接見前:

“(王)景文因言次稱(顏)竣、(周)朗人才之美……(顏)師伯後因語次白上,敘景文等此言。”

顏師伯作為顏竣族兄,他非但不曾為顏竣求情,反而將其他朝臣稱讚顏竣的話偷偷稟告孝武帝,這是背棄兄弟之義的行為,但卻因此獲得孝武帝的進一步寵信。

王景文在顏師伯入仕時對其多有提攜,劉駿任徐州刺史時,王景文在劉駿麾下任諮議參軍。因王景文賞識顏師伯,“愛其諧敏”,將他推薦給劉駿。顏師伯因此機遇才有機會獲得劉駿的親愛,可以說,

王景文的推薦是改變顏師伯命運的開始,也因與顏師伯有舊,王景文在顏師伯面前說話時並未提防。

孝武帝選定的5位顧命大臣,皆有一個共同點:忠於皇權

然而,顏師伯為了討好孝武帝,不顧王景文提攜之恩,將其出賣給孝武帝。可見顏師伯為了討好孝武帝,一切道義皆可不顧,難怪孝武帝對他寵信有加了。

第五位顧命大臣王玄謨開始受到劉宋統治者的重用得益於他迎合了宋文帝劉義隆思謀北伐的心態。

宋文帝對王玄謨關於北伐策略的陳說十分感興趣,他常說:“聞王玄謨陳說,使人有封狼居意”。元嘉二十七年、二十九年劉宋北伐,王玄謨都擔任重要的軍事職務,由於主、客觀各種複雜因素,

劉宋兩次大規模北伐皆無功而返,王玄謨本人在北伐戰場上也敗多勝少。

孝武帝選定的5位顧命大臣,皆有一個共同點:忠於皇權

但王玄謨畢竟藉助宋文帝北伐的雄心,開始進入劉宋統治者的視野,而他之所以開始贏得孝武帝的信任,則是由於自元嘉三十年劉劭弒逆后王玄謨一系列忠於孝武帝的舉措。

王玄謨擔任豫州刺史,是接替魯爽的官職,可知王玄謨在此次討逆中擔任重要任務。王玄謨率軍屯居梁山,與劉義宣大軍對峙,大破義宣軍,王玄謨以軍功加都督、前將軍,進封曲江縣侯。

孝武帝選定的5位顧命大臣,皆有一個共同點:忠於皇權

但是,與王玄謨同樣擔任討伐劉義宣、臧質、魯爽叛軍主帥的沈慶之與柳元景在此次伐逆後,皆封郡公,可見此時王玄謨的地位在孝武帝心中尚不及沈、柳二人。劉義宣之亂後,中軍司馬劉衝之向孝武帝告發王玄謨與劉義宣通謀,在“檢雖無實”的情況下,孝武帝依然“

使有司奏(王)玄謨多取寶貨,虛張戰簿

”,免去王玄謨的官職,可見孝武帝對王玄謨並不是十分信任。

王玄謨與劉義宣交戰時,“(劉)義宣屢與玄謨書,要令降”,但王玄謨非常明確的拒絕了劉義宣,並痛斥劉義宣起兵是無節無義、滅君親之恩的大逆不道行為。

王玄謨雖被免官,但很快又復職為豫州刺史,應當是孝武帝查清了王玄謨與劉義宣並無通謀

。王玄謨復職後,設計斬殺為亂已久的淮上亡命司馬黑石,不久遷任寧蠻校尉、雍州刺史。

孝武帝選定的5位顧命大臣,皆有一個共同點:忠於皇權

整個東晉時期,荊揚之爭一直是困擾朝廷的一大難題,因此劉宋建立後,一直著力於限制荊州的力量,但是荊州力量的削弱使南朝政府難以抵禦來自北方政權的威脅,因此劉宋開始扶植雍州的發展。

孝武帝遣使安撫王玄謨,並對此前王玄謨與劉義宣事件做了迴應

,坦言“梁山風塵,初不介意,君臣之際,過足相保”、“七十老公反欲何求”,表達了對王玄謨的信任與支援。透過此次事件,王玄謨的忠君行為獲得了孝武帝的肯定,王玄謨真正成為可以被孝武帝信任的臣子。

孝武帝選定的5位顧命大臣,皆有一個共同點:忠於皇權

綜上所述可知,五位顧命大臣獲得孝武帝信任的途徑和方式雖然不盡相同,但都經過了長時間的考察和驗證。

TAG: 孝武帝劉駿劉義恭柳元景臧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