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的科舉制度,別被電視劇騙了。

真實的科舉制度,別被電視劇騙了。

電視劇經常出現明清時代,在家苦學幾年,進京趕考,最終考中狀元的劇情。

然而真實的明清科舉制度是明一個層次、等級、條規、名目繁多苛嚴的龐大體系。

明、清兩代都實行“科舉必由學校”之制,參加鄉試計程車人,必須是官辦學校的生員;地方學校的優秀生員,可以報送到京師國子監讀書,而國子監生則可直接選授官職。不可能出現在家閉門讀書,進京考取功名的情況。

真實的科舉制度,別被電視劇騙了。

明清科舉分,童試、院試、鄉試、會試、殿試五級。

童試:明清最初級的地方縣、府考試,透過縣、府兩次考試者,成為童生。很多人考了一輩子也只是童生。

院試:在府、州的”學院“舉行,又分為“歲試”、“科試”兩級。歲試是每年舉行的童生“入學”考試,錄取後即為“生員”,也就是經常見的“秀才。

”科試則是對已在學校的秀才進行考試,成績優者方可參加下一級考選舉人的鄉試,成績劣者要受處罰甚至取消生員資格。

只要考取了生員,就算脫離平民階層,稱為“士”了。可免除役稅,國家提供衣食。見官不用下跪。

鄉試:又稱秋闈,每三年一次。鄉試三場,分別在八月初九、十二日、十五日。明清鄉試錄取舉人名額由中央規定下達,各省按人口多少分別為數十名到一百數十名不等,由於考取舉人即具備做官資格,鄉試可說是明清科舉最重要也最艱鉅的一關。

會試:鄉試後次年的二月初九至十五日舉行於京師禮部,又稱春闈、會試三場明清每科會試錄取進士約二三百人。明清會試正榜以外一般還有副榜。錄入副榜的舉人雖不算進士,但可以授予學校教官或其他較低階官職,獲得國家一定的俸祿。

殿試:明清科舉的最後一級考試,在會試後一個月即三月十五日舉行。殿試內容試時務策一道,試題由內閣大臣預擬數種,臨時呈皇帝圈定。明清殿試,只排定名次。狀元、榜眼、探花等前三名列為一甲,算是進士及第;第二甲若干人,算是進士出身;第三甲又若干名,算是同進士出身。三月二十五日,新進士和殿試官員在禮部享受御賜“恩榮宴”。宴後陸續進入封官任用階段。一甲的三名進士一般授予翰林院編修等清要之職,其餘進士往往還要進行一次館選或朝考,然後結合殿試名次,分別授予官職,優者亦進入翰林院。

真實的科舉制度,別被電視劇騙了。

總體來說,明清科舉,必要是“上過學”的出身,一級一級的考,不能越級考。

電視劇,砸鍋賣鐵,閉門不出在家自學幾年,然後進京趕狀元。只是文藝創作,不能當真。

TAG: 明清鄉試殿試會試進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