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賦》:代王嘉和太子丹,縱無法改變歷史程序,亦要奮力搏擊

戰國時期大爭之世,到長平之戰後,秦對六國的統一優勢已成,近期熱播的《大秦賦》即以這一段歷史時期為背景,講述了始皇帝波瀾壯闊的一生。然而主角有主角的戲份,配角也有配角的歸宿。

作為主角的張魯一,從出場就廣遭詬病,使此劇豆瓣評分從最開始的8。9狂跌到6。9,之所以很多人還沒有棄劇,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眾多配角的完美配合。比如劉冠麟飾演的郭開,堪稱此劇的票房擔當,網上對他也是熱議不斷:什麼大秦第一謀士啦,什麼和趙王一直在搞事業等等。

《大秦賦》:代王嘉和太子丹,縱無法改變歷史程序,亦要奮力搏擊

其他還有似笑非笑呂不韋;

《大秦賦》:代王嘉和太子丹,縱無法改變歷史程序,亦要奮力搏擊

一往情深贏異人

《大秦賦》:代王嘉和太子丹,縱無法改變歷史程序,亦要奮力搏擊

等等都是此劇中非常出彩的配角,性格塑造非常鮮明。

電影來源於生活,而生活在數千年曆史中不斷迴圈往復。歷史上除了統一天下的嬴政之外,同時期還有眾多配角表現也是可圈可點。箇中著名代表就是燕國的太子丹和末代趙王嘉。

他們都生活於燕趙大地,本來都是王孫貴胄,結果亡國後連自己性命都沒能保住,讓人不勝唏噓。

戲中的兩人亦是如此。太子丹和嬴政一樣,從小為質於秦,最初相似的經歷讓二人惺惺相惜。

《大秦賦》:代王嘉和太子丹,縱無法改變歷史程序,亦要奮力搏擊

後來世事無常,在統一天下與保全家國的利益衝突面前,二人開始決裂,甚至太子丹千金買刺客刺殺嬴政。

《史記。刺客列傳》也有云:

燕太子丹者,故嘗質於趙,而秦王政生於趙,其少時與丹歡。及政立為秦王,而丹質於秦。秦王之遇燕太子丹不善,故丹怨而亡歸。

風蕭蕭兮易水寒,因為這起刺殺事件,刺殺主角荊軻與太子丹一起,被記載於各類史書中,成全了燕趙大地的慷慨悲愴,世人想起荊軻,無不想到那種士為知己者死的決絕。

作為此次事件的背後策劃人,也只是為保全家國的前提下不得已而為之。雖然燕國始封於西周初期,和晉國一樣都是天子近親,但幾經沉浮,只在燕昭王時期樂毅伐齊雄起了一回,其他時間再無大的建樹,也因此人們常說戰國七雄,燕國最弱,以最弱敵最強,無異於以卵擊石。在太子丹看來,不行刺殺這種特殊之法,如何保全燕國不被滅亡?

《大秦賦》:代王嘉和太子丹,縱無法改變歷史程序,亦要奮力搏擊

只是這次刺殺卻未能如太子丹所願,派出的荊軻和副手秦舞陽皆死於秦王宮,圖窮匕見終只是見,還是沒有插入秦王身體,這也是此次事件能流傳千年的原因之一,正因沒能成功,才留遺憾,使世人感嘆唏噓。

這一結果,也註定了燕國和太子丹的悲劇。公元前226年,秦軍破燕國都城薊(今北京),而後燕王喜帶著太子丹逃亡遼東,因為秦軍窮追不捨,燕王喜殺太子丹,獻上其人頭向秦軍求和,一代有志報國青年,淹沒在時代浪潮之下。

《大秦賦》:代王嘉和太子丹,縱無法改變歷史程序,亦要奮力搏擊

而末代趙王嘉,經歷和太子丹相比有頗多相似之處。同樣為王孫貴胄,同樣在家國危機面前,積極奮發,做著作為弱國貴族最後的掙扎。

公元前228年,秦名將王翦擊敗趙軍,俘虜趙王遷。邯鄲城破之際,其兄公子嘉舉族百人逃到代地,自立為王,是為代王。

身為末代趙王的趙嘉也僅僅比命運相似的太子丹多活了四年而已。

公元前222年,秦將王賁攻代,公子嘉自殺,趙國徹底滅亡。或許他的宿命,六年前就已經註定了吧?

《大秦賦》:代王嘉和太子丹,縱無法改變歷史程序,亦要奮力搏擊

但他在位的這六年間,從沒有放下他作為趙國公子最後的倔強。

先是聯絡了逃到遼東的燕王喜,然後積極養精蓄銳,哪怕彼時秦軍南下攻楚,他們也沒有放鬆警惕,聯合燕趙之軍一直在等待機會收復失地。試想統一形勢已經明朗的戰國末期,公子嘉作為六國王室中為數不多的賢公子,肯定也看到了退一步的危險,當時形勢不可能也不允許他們有半點懈怠,因為退一步就是粉身碎骨、萬丈深淵、國破身亡。

正是這種時代浪潮之下,太子丹和趙王嘉均選擇了相同的道路,積極抗爭,哪怕結局早已註定。

正如太子丹找到荊軻刺殺嬴政,流傳千年;公子嘉也以一己之力為趙國續命六載,他們均做出了作為亡國公子的擔當與倔強。個人奮鬥固然無法左右歷史程序,他們仍奮力一擊,期待著奇蹟發生,為燕趙續命。

燕趙大地多慷慨悲歌之士,他們作為箇中代表,不負這種氣概。

TAG: 太子燕國燕趙刺殺公子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