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長河中的敦煌——五代宋夏時期的敦煌

歷史長河中的敦煌——五代宋夏時期的敦煌

歷史總是讓人捉摸不定,充滿變幻,在五胡十六國的歲月裡,中原戰亂,而河西地區長時間安寧,到了五代兩宋,情況截然相反,隨著隋唐的滅亡,中原政權東移南下,對河西地區的統治力出現動搖,這個時期,曹氏歸義軍政權,甘州回鶻政權,沙洲回鶻政權和西夏政權相互戰亂,敦煌作為這個地區的重要區域,在絲綢之路上的作用大幅削減,經濟社會發展緩慢。

張氏歸義軍節度使張承奉去世後,曹議金被州人公推主持事物,開始了長達122年的統治。作為唯一一支中原政權在河西、西北地區的殘存,曹氏歸義軍吸取了張承奉失敗的教訓,透過聯姻等各種求全手段與回鶻、于闐等少數民族政權建立了友好關係,同時積極聯絡中原王朝,接受中原王朝的封號,利用往日唐朝在人民心中威望,在西北樹立了自己的正統地位。這些措施使得曹氏歸義軍政權在西北各民族政權中得到承認,並且對內得到百姓民兵的支援,時期在這個動亂的時期存在了122年。除了對自己有所貢獻之外,曹氏歸義軍也為中原和西北各民族的交流以及區域和平穩定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後來西夏李元昊戰勝歸義軍節度使曹賢順,曹賢順歸降西夏,曹氏歸義軍政權滅亡。

曹氏歸義軍時期,繼承了唐朝的各種制度和技術,同時政府比較開明,大力發展經濟,使得這個時期的瓜、沙二州出現“萬戶歌謠滿路,千門谷麥盈倉”的富庶局面。

曹氏歸義軍時期,這個地區除了轉運貿易外,又增加了貢賜貿易。即透過外交往來提供了商業來往,豐富了百姓文化生活,促進了歸義軍政權與其它政權的來往和文化交流。

沙洲回鶻時期的河西,由於回鶻政權的逐漸強盛,曹氏歸義軍向遼進貢或接受回賜。後來西夏李元昊徹底結束了歸義軍政權對河西的統治,同時經過兩次與回鶻政權的戰爭,結束了回鶻政權。回鶻政權以畜牧業為主,受到漢族經濟文化影響,過著半農半牧的生活。

李元昊的夏朝因為地域偏西,史稱西夏,西夏被元所滅。當時中華大地上各路政權割據,敦煌作為西夏與宋、金、遼相制衡的重要地區,農業、畜牧業、手工業及商業貿易得到一定的恢復和發展。

五代宋夏,是中華大分化大改組時期,敦煌地區卻相對安寧,政治文化等持續發展,這一時期彩塑、佛像畫、經文等內容增多,融匯了各個少數民族元素並中國化,進一步豐富了敦煌藝術。

作者:鄭軼敦

參考文獻:《敦煌文化與敦煌學》 孫佔鰲/主編 蘭州大學出版社出版

TAG: 政權義軍曹氏回鶻西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