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封建王朝的都城,為何從西一直往東遷移?其實在追龍

稍微熟悉中國古代史的朋友是否注意到,中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所確立的都城一直都在往東遷移。在迷信盛行的那個時代,這是有一定說法的。我們從第一個大一統的王朝,秦朝開始講起。秦朝最早的發源,是在甘肅天水到陝西寶雞一帶,為周王室放養馬匹。而在周平王東遷,秦國護送有功,被正式冊封為諸侯的時候,秦國才真正意義上建立起了都城——雍城,大概的就在寶雞陳倉一帶。

中國古代封建王朝的都城,為何從西一直往東遷移?其實在追龍

之後,秦國開始將都城往東遷移,最後定都咸陽,大致的位置在現在的西安一代。而漢朝時,漢朝的都城長安仍舊在西安一帶。之後的西晉定都洛陽,也就是在如今的洛陽附近。隋朝,唐朝已經分了東西兩都,宋朝的時候,定都到了建業,也就是南京,明清時期定都到了北京。

縱觀整個封建王朝的都城遷移規律,呈現自西向東的態勢,這絕對不是偶然,而是有很多的考量在其中。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分析一下呈現如此態勢的主要原因。

中國古代封建王朝的都城,為何從西一直往東遷移?其實在追龍

這第一個原因,便是統治者首先要考量的地理原因。陝西,河南一代是華夏民族發源的地方,華夏民族作為農耕民族,在此繁衍生息,人口越聚越多。都城作為全國的政治中心,自然要選擇在人口稠密的地方,不可能選擇在人口稀疏的地方。

到了宋代之後,江淮江南一代被開發,富庶的土壤讓人口迅速膨脹,那一帶的人口比陝西,河南的人口稠密,更加適合做政治中心,所以統治者便將都城遷移到東邊,以此加強對帝國的控制。

中國古代封建王朝的都城,為何從西一直往東遷移?其實在追龍

這第二個原因,便是統治者其次要考量的經濟原因。在生產力落後的古代,人口就是保證經濟的手段。渭河沖積平原和河南黃河沖積平原上的大量人口,讓自然經濟繁盛起來。王朝定都於此更加有利於政治執行。用最簡單的例子說明,那便是不愁吃飯,糧食充足。

到了明清時期,肥沃的土壤和便利的水路交通讓江南淮南的經濟繁榮起來,統治者當然會選擇更加富庶的地區建立都城。

中國古代封建王朝的都城,為何從西一直往東遷移?其實在追龍

這最後一個原因,也是最重要的一個原因,便是關於龍,準確一點說,是關於龍脈。古代封建社會,總是講求個龍脈,即風水要好,龍脈是保證一個國家是否昌盛的根本。但是龍脈並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一直在遊走的。而根據古代三垣二十八宿的說法,中國的龍脈,從崑崙山發源,由西一直往東走。

如此說法,迷信的皇帝如何能不信?他們在定都之前,會派風水大師前去實地考察,確定龍脈的具體位置,然後在決定是不是在此建都,這是古代帝王們最關心的問題。如果有龍脈,那麼經濟人口都不是問題。

中國古代封建王朝的都城,為何從西一直往東遷移?其實在追龍

比如說漢武帝時期,為了解決長安地區經濟低迷問題,而且為了更好的管理國內的富農地主。漢武帝下令制定了一些標準,將符合標準的所有地主和富農,還有商賈都遷移到長安地區。

我們現在是文明科學社會了,對於古代那些迷信當然都是否定態度,而對於古代帝王遷都這些事,更多的是從經濟和地理方面考量,而不是封建迷信。但是有一些人也認為既然龍脈這種說法存在,就一定有它存在的道理,完全否定也不對。各位讀者朋友,你們覺得呢?

TAG: 龍脈都城定都遷移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