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禁衛軍為什麼能殺了羅馬皇帝,漢朝禁衛軍卻不能殺漢朝皇帝?

羅馬禁衛軍為什麼能殺了羅馬皇帝,漢朝禁衛軍卻不能殺漢朝皇帝?

文化中缺了“忠孝與大義”,使西夷性如豺狼、唯利是圖。不論你對他們多好,他們也很容易就背信棄義,反咬恩主。所以羅馬禁衛軍會參與叛亂,殺了自己的皇帝。

公元193年,在古羅馬安敦尼王朝第七位皇帝康茂德死於他的禁衛軍之手。隨後,狄圖斯·尤利安努斯出重金向禁衛軍購買皇位,為此貪婪成性的禁衛軍又一次殺死了剛繼任皇帝的佩蒂納克斯……死於羅馬禁衛軍手中的皇帝,多了。

而漢文化崇尚“君之視臣如手足,臣則視君如腹心”,況且以下犯上殺君,稱為:“弒。”弒君如弒父,自古為大義所不容。

再則,漢朝把禁衛軍視如天子之手足、國之爪牙,禁衛軍將士地位尊崇、深受漢室皇恩,豈會背叛皇室。

羅馬禁衛軍為什麼能殺了羅馬皇帝,漢朝禁衛軍卻不能殺漢朝皇帝?

漢朝禁衛軍,是一個可令漢家官民們倍感驕傲的存在。

東漢光武帝劉秀少年時進京,目睹禁軍將士威儀而發出感慨:“為官當為執金吾。”執金吾,就是執掌禁衛軍的將領。由此可見禁衛軍在漢代人民心中地位,就是當時士人的偶像與嚮往。

所以,受到恩遇的大漢禁衛軍視漢家君主如腹心。漢朝歷史上,直到東漢末董卓進京後全面清洗接管北軍之前,還真沒有禁衛軍叛變弒君的謀逆事。

但就算這樣,以董卓之暴,也不會幹出弒君之事。

當然,到了後來,例如中唐五代時,當天子視臣如犬馬時,那麼君殺臣、臣弒君之事,殺來殺去,就變得也是此起彼伏了。

羅馬禁衛軍為什麼能殺了羅馬皇帝,漢朝禁衛軍卻不能殺漢朝皇帝?

漢朝禁衛軍與羅馬禁衛軍士兵來源的不同。

一:

羅馬禁衛軍最早兵源來自羅馬城邦市民,大多為城市居民中的優異者。

中國古代稱之為市井之人。這些人的特點就是:缺乏農民的樸素與堅韌;本性好逐利,表面不肯吃虧、好勇鬥狠,實質卻是用兇狠的外表掩飾了貪生畏死的本質。

所以,那些爭強好勝、不肯吃虧的市井中人,從來就不是中國古代兵家眼中的優質兵源。

二:

漢朝禁衛軍兵源來自良家子。

良家子就是耕讀傳家的官宦子弟與有產農民子弟。無論平民還是官門子弟,本質上都是農民。漢朝良家子在每年農閒時必須於所在州郡的郡都尉率領下接受營伍戰陣訓練,熟悉金鼓旗幟號令,熟練掌握五兵擊刺、弓弩射擊的戰鬥技術。平時為農、戰時為兵!

自古以來中國兵家眼中的最優兵源,就是耕讀傳家的農民良家子。

是因為能承受數十年如一日的、不畏烈日爆曬、風霜雨雪而艱苦勞作的人,外表老實,卻有韌性,能忠誠於本職。

承受力就是戰鬥力。一旦用制度激礪、組織動員起來,這些品性堅韌而忠誠的老實人,就能摧破一切看起來兇猛無比的強敵!

漢朝禁衛軍與羅馬禁衛軍軍官的不同。

羅馬禁衛軍為什麼能殺了羅馬皇帝,漢朝禁衛軍卻不能殺漢朝皇帝?

羅馬禁衛軍的軍官,他的前途到了底也就只是個軍官。

而漢朝禁衛軍軍官,當中許多表現出眾的,日後多會成為州郡大員與朝廷重臣。

漢朝禁衛軍軍官來源,除了正常的軍中憑功績升遷之外,還有一種在宮內為天子執戟站崗宿衛的軍官,又稱為郎官。

漢朝禁衛軍郎官的來源。

一:為受到推薦的勳貴子弟中優秀者。

這些人自幼就習文練武,接受過良好的教育與嚴格的武藝訓練,可以說是品質才幹兼優。

二:為地方州郡“舉孝廉”推舉上來的良家子。

這些人同樣文武兼備,且有的在地方上以出眾的能力、名聲已一郡皆知;或者是已出為州、郡或軍中吏士,功績與品德雙優者。

羅馬禁衛軍為什麼能殺了羅馬皇帝,漢朝禁衛軍卻不能殺漢朝皇帝?

獲推舉的勳貴子弟與地方官吏、及良家子入京城皇宮為郎官,可不僅僅只是來做武裝保鏢的。

他們除了擔任執戟宿衛的禁衛任務外,還要系統學習漢朝的法制律令。

因為做了一二年禁衛軍郎宮之後,他們會外放各地州郡為官,一般都會從縣令與郡尉之職做起,然後就憑功績升遷。

這種體制是能力重於學歷,不公平之處,就是對五穀不分、手無縛雞之力的死讀書者非常不利。

例如東漢末年,董卓的入仕升遷之路。

董卓少年時習武藝,遊俠於羌胡諸部,以仗義、豪傑之名積累了聲望,一州聞皆。然後,歸家中耕田讀書。因為涼州多盜匪,董卓又以勇名被郡中徵召為吏,多次討捕西北馬賊,與群盜作戰時,斬首累計達千餘級。赫赫之名,威震諸羌。憑軍功升為了郡司馬。然後,又以六郡良家子獲推舉入選為郎宮。從郎官外放之後,董卓歷任廣武縣令,蜀郡北部都尉,西域戊己校尉,幷州刺史、河東太守,中郎將。必須指出的是,在東漢桓帝與靈帝時代的董卓,就是漢朝的標準良將與忠臣。

簡而言之,漢朝官員培養升遷體系就是先獲推舉,然後從禁衛軍軍官開始的。

漢朝禁衛軍郎官不僅僅只是武裝護衛,還是漢帝國的預備幹部學校。

中國歷史上大名鼎鼎的諸多漢朝名臣名將,多是從禁衛軍郎官開始的。

例如李廣、程不識、趙充國、陳湯、甘延壽等等。

太史公司馬遷的入仕,也是從禁衛執戟郎官開始的。

羅馬禁衛軍為什麼能殺了羅馬皇帝,漢朝禁衛軍卻不能殺漢朝皇帝?

漢朝禁衛軍郎官們對自己身份的驕傲、對漢帝國與漢朝天子的忠誠度,絕不是羅馬禁衛軍軍官們可與之相比的。

漢朝禁衛軍制度。

漢朝禁衛軍的設定,基本是參考了自周代以後的天子禁衛體制改進而來的。

就是兵力分成了腹心之衛、環列之衛、重兵之衛三大部分。

腹心之衛——虎賁軍與羽林軍。

羅馬禁衛軍為什麼能殺了羅馬皇帝,漢朝禁衛軍卻不能殺漢朝皇帝?

虎賁與羽林隨侍於天子左右,直接聽命於皇帝。兵力不多,大概各千餘人馬,但兵利甲堅,武藝嫻熟,異常精銳,是為天子親軍。

虎賁軍源於周朝,歷代就為皇室禁軍名稱。

漢朝天子近距離接見外臣時,虎賁衛士執戟護衛,將利刃刺於外臣兩肋,以保證天子安全。

據說曹操見漢獻帝時,受過這樣一次待遇,回來後渾身冷汗,然後為避免再次遭遇,便給自已強加了個“劍履上殿、贊拜不名“的優待,以後就無須再被虎賁衛士以鋒刃刺肋了。

羽林軍為漢武帝所創,兵源最早為北軍討伐匈奴作戰犧牲將士們的遺孤,武帝垂憐烈士孤兒,養於建章宮,令其等自幼讀書習武,長成後組建成軍。並以“為國羽翼,如林之盛”之含義,命名為羽林軍。

而羽林衛士的軍官,又稱羽林郎,也是郎官一種,以後也要外出為官的。

至於獲推舉入京城為郎官,為天子執戟宿衛的的良家子與勳貴子弟,究竟是單獨列開,還是直接充任虎賁與羽林中為郎,這已經說不清楚了。

總之,這樣的軍隊,對皇室的忠心是堅如磐石,決不會生出背叛異志的。

羅馬禁衛軍為什麼能殺了羅馬皇帝,漢朝禁衛軍卻不能殺漢朝皇帝?

環列之衛——南軍。

南軍負責守衛京城城防、宮室城門等。兵源來自於各地州郡郡國兵,郡國兵有為期一年、又可能是半年的輪番入京宿衛制度。

而州郡郡國兵的兵源,則為各州郡的良家子。

由遠離京都的州郡兵組成南軍,又讓南軍負責守宮門城防,是有深意的。

州郡兵不熟悉京都人士,守門時就可以只遵命令而不近人情,這就能更好保證了守備,杜絕了許多潛在隱患。

而等到一年半載以後,與京中人士慢慢熟悉了,輪值期又快到了,這時候老兵回鄉、又有新一批州郡兵入京。

羅馬禁衛軍為什麼能殺了羅馬皇帝,漢朝禁衛軍卻不能殺漢朝皇帝?

重兵之衛——北軍。

與守城的南軍不同。北軍為常備野戰兵團,實行的是精兵制。

北軍的主力為通常為中壘﹑屯騎﹑步兵﹑越騎﹑長水﹑射聲﹑虎賁七校人馬,分由七校尉組成。而每一校兵力,一般在八百至千餘人馬左右。

這裡的虎賁與天子近衛虎賁是否為同一支部隊,未知。

北軍既負責京城地區防禦,又是漢帝國裝備最精良、訓練最充分、戰鬥力最強的野戰兵團。在國家每次面臨大戰時,北軍還隨大將離京,執行遠征作戰任務。

例如漢軍出塞討伐匈奴,就指派一名將軍,統率北軍一部兵力或千餘人馬、或數千人馬為基本主力部隊,然後在邊塞周邊州郡徵召一二萬郡國騎士、步兵,組成總兵力為三、四萬人馬的出塞遠征大軍。

漢朝歷代的北軍總兵力不過三四萬,又有一說法為二萬。

兵源最早來自於京畿、即長安周邊京兆尹、左馮翊、右扶風三輔良家子。

後來又擴招至隴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西河六郡良家子武藝出眾、品質優良者,入選為禁衛軍材官、騎士。

“寧為百夫長、不作一書生。”

在軍功封侯制度激勵之下的六郡良家子,大多自幼習武讀書、弓馬嫻熟,並渴望受到徵召去為國戰鬥。良家子在制度激勵下前赴後繼,最後為漢朝打出了“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的威名。

羅馬禁衛軍為什麼能殺了羅馬皇帝,漢朝禁衛軍卻不能殺漢朝皇帝?

TAG: 禁衛軍漢朝良家子州郡虎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