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宣帝登基之後,為何稱呼爺爺劉據為戾太子?而不尊他為帝?

不難發現,

劉據

死後獲得了孫子宣漢帝賜予的不好的諡號——

“戾”太子

,但這或許也是他能得到的最好結果了。有人說是他孫子漢宣帝太不夠意思,其實不能這樣講,我們如果能捋清

“巫蠱之禍”

的定性問題

以及

“古代禮法”的制約問題

,也就自然明白了

漢宣帝登基之後,為何稱呼爺爺劉據為戾太子?而不尊他為帝?

對於第一個問題,現在大多都認為它是一場冤案,也已經被漢武帝平反了,證據就在於蘇文被殺,江充滅族,謀害過太子的人也全數殺死,並修建了

“思子宮”、“歸來望思臺”

。但儘管是這樣,細心的人還是會發現,在這背後,還有很多與之相反的記載。

首先,前面講到的劉據被平反,那理論上來說,他的孫子劉病已會獲得皇孫該有的待遇,可實際上非但沒被優待,還險些被漢武帝處死。

漢宣帝登基之後,為何稱呼爺爺劉據為戾太子?而不尊他為帝?

其次就是衛子夫並沒有恢復名譽,其中也包括她的子孫們。除此之外,太子劉據、太子妃史氏、皇孫劉進他夫人王氏,再加上兩兒一女,都沒有得在死後被追封,依舊是被冤枉的罪人身份。

最後就連漢武帝也親口證明

“巫蠱案件”

是存在的,還對當時的丞相田千秋講道:案件由你親審,木偶人也找到,那就足以說明不是冤案,但長時間卻沒有結論,都是我自己的錯誤。

那麼漢武帝為何會這樣講呢?

雖說這個案件一直沒有結論,但不難發現劉據確有巫蠱行為,但丞相迫於壓力,沒敢告知實情,畢竟這件事可是有

“牽一髮而動全身”

的風險啊,偌大個朝堂,哪裡吃得消呀!

漢宣帝登基之後,為何稱呼爺爺劉據為戾太子?而不尊他為帝?

其實按照漢武帝的風格,早就處決劉據幾百次了,無非就是不願意接受事實,怕落得個難堪的局面。畢竟截止到現在,還沒有哪位皇帝被兒孫集體詛咒過呢。恰好君臣心意相通,就將這件事完美過渡掉了。

就不難想到,上面所說的一系列操作,顯然是漢武帝打的一手親情牌,然後順勢就將矛盾外化,故而平反

“巫蠱之禍”

這樣的政治手段也就不可全信了。

漢宣帝登基之後,為何稱呼爺爺劉據為戾太子?而不尊他為帝?

講完這個“巫蠱之禍”,就得來提一提這個“古代禮法”的硬性問題了。

自古以來,每一位皇帝即位,皇帝自身的皇位繼承權是否合法,一直備受關注,若是不合法,便會政權不穩,禍亂四起。所謂的合法,其實就是按照宗法制下的嫡長子身份即位。而這個制度,自西周創立,就一直沿用到了清朝。

嚴格來講,漢宣帝是與皇位無緣的,畢竟漢昭帝沒有皇子,順位是沒有繼承人的。但是為了填補這一類的漏洞,就在法則裡面規定,能以“過繼”的形式從近親中找到一位,加上嫡系的標籤,這個方法俗稱

“補丁”

漢宣帝登基之後,為何稱呼爺爺劉據為戾太子?而不尊他為帝?

但是呢,過繼之後,禮法上就相當於是與親生父母斷絕了親子關係,也不能祭拜二老,只能祭祀

“繼父繼母”

。所以漢宣帝也就不能追尊被剝奪了嫡系的劉據為帝了,若非要如此,無疑是在自我否定皇位的合法性。

雖然是追封為“皇”,但也不能這樣子幹,世人眼裡都知道嫡系至尊,若是封立雙皇,不就是自己給自己的政權瓦解加了“佐料”嘛,這樣子的玩笑可開不得。鑑於這個規定的死板性,後面慢慢的適時修改,逐漸變得合理規範。

漢宣帝登基之後,為何稱呼爺爺劉據為戾太子?而不尊他為帝?

當時的漢宣帝也很無奈,雖然爺爺有罪也與之斷絕了關係,但終究是有著血緣關係。思索之後便向一眾大臣表明想給祖父等人加諡號,設陵墓的想法,這樣的提議不可謂不機智,不僅不違法,還能看待臣子們的敬畏之心,拿捏的是恰到好處。

但身居高位的大臣們又怎會看不出來,就一邊勸誡漢宣帝銘記現在的身份,一邊答應所提的建議,大家井水不犯河水總是好的。

而“戾“這個字,表達了不悔前過,知錯不改的意思,通常被認為是“惡諡”,但這也暗表“蒙冤”的意思,這個諡號也就恰好符合劉據這個人。

漢宣帝登基之後,為何稱呼爺爺劉據為戾太子?而不尊他為帝?

但是呢,而劉據的兒子,也就是漢宣帝的爹,卻是被賦予了“皇”的待遇。在漢宣帝看來,父親比爺爺更親近,再加上父親在

“巫蠱之禍”

中也不是主犯。

換算到父親是士族,兒子是天子,作為兒子的漢宣帝就該用天子之禮祭祀父親,從而劉進就應該被稱為“皇考”了。

那為何,大臣之前讓漢宣帝不能認爺爺父親啥的,現在又可以了呢?

漢宣帝登基之後,為何稱呼爺爺劉據為戾太子?而不尊他為帝?

當然這就得重新認識一下“補丁”的含義了。劉病已可以過繼給漢昭帝當孫子,劉進也可以過繼給漢昭帝當兒子嘛,這不就可以了。能拍皇上的馬屁,何樂而不為呢?漢宣帝也就欣然接受了來自臣子們的“大禮”,但是自己的爺爺,卻是“回天乏術“,找不到好的方法了。

所以,大致就可以知道漢宣帝給劉據“戾太子”稱號,不包含“怨恨”,有的只是面對事實與規則的那一份無奈。

TAG: 漢宣帝劉據漢武帝過繼劉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