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革命軍角度看武昌起義:黎元洪、湯化龍是如何保護好武漢的?

用最簡單的話,講述最真實的歷史。

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清政府搖搖欲墜,在危急時刻,清政府再次重用了一位失勢的漁翁——袁世凱。這位漁翁慢吞吞、討價又還價,最終出了山。既然出了山,又要為自己爭取利益,那一定要讓清政府清楚自己的價值。於是,他派出“北洋三傑之馮國璋”,帶領軍隊浩浩湯湯開拔到武漢。

從革命軍角度看武昌起義:黎元洪、湯化龍是如何保護好武漢的?

馮國璋

剛剛吹響號角的武漢是否能撐住?黎元洪此時是撐不了了,他顫顫巍巍、瑟瑟發抖。此時必須要找一個幫手了,武人只能衝鋒陷陣,安邦定國還得依靠文人。湖北諮議局局長湯化龍是最恰當的人選。

湯化龍是湖北立憲派領袖,中進士後,又官費進入日本早稻田大學學習法律。曾兩次赴北京請願速開國會,在新舊兩派皆有很廣的人脈資源。

從革命軍角度看武昌起義:黎元洪、湯化龍是如何保護好武漢的?

湯化龍

武昌起義第二天,湯化龍藏匿在家中靜觀局勢變化。最開始半遮半掩說什麼文人不知兵,後來看到湖北武人領袖黎元洪已經站出來了,知道清廷大勢已去,便出山任黎元洪的副手。

黎元洪穩定了武漢三鎮的人心,湯化龍出山,目的直奔著號召天下人心,他採取的行為分為三個步驟。

第一步:讓太后,皇上操心。

怎樣將武漢的真相傳播出去,讓國內外知道武漢的真相是當務之急。當時最好的傳播方式是電報,好比如今的網路,一封電報,天下皆知。

不過電報局依然掌握在清廷的手中,明碼電報根本發不出去,只能用密碼電本。但密碼電本卻在柯逢時手中。柯逢時是進士翰林,是一個反革命的人,這樣的人對天下大勢看得清清楚楚,他必須心甘情願交出一切。

從革命軍角度看武昌起義:黎元洪、湯化龍是如何保護好武漢的?

湯化龍

密電已經發出了,不是以黎元洪的名義,更不是他湯化龍。而是借用早已溜掉的湖廣總督瑞澂名義上報紫禁城。內容大致是說革命軍如何如何強大,如何如何順應民心,各省紛紛揭竿而起。要讓太后皇上知道,當今的天下再也不是愛新覺羅的天下。

第二步:讓洋人放心

湯化龍約見英、俄、法、德、日五國領事,首先宣佈之前的條約仍然有效;然後表明革命政府有能力有信心維護地方穩定;

第三步:讓敵人內部分心

在對革命軍的武漢爭奪之中,清政府派遣海軍名將薩鎮冰率軍艦直奔武漢,一場惡戰即將開始,武漢城內民心大亂;湯化龍卻不慌不忙地寫了一封信,送到薩鎮冰的軍艦上,收件人是薩鎮冰的參謀長。

從革命軍角度看武昌起義:黎元洪、湯化龍是如何保護好武漢的?

湯薌銘

這人叫湯薌銘,是湯化龍的親弟弟。湯化龍在信中寫道:清廷大勢已去,只有順應潮流,才能著人生之輝煌。湯薌銘年紀輕輕,野心很大,與其碌碌無為做一個王朝順民,不如轟轟烈烈做事業。於是二話不說,投奔哥哥。

黎元洪也沒有閒著,他也寫了一封信,直接交給了薩鎮冰本人。不是去通風報信,而是勸說老師棄暗投明。薩鎮冰也是個明白人,但他世受皇恩,不願反正,經過一系列思想鬥爭最終決定,人走,軍艦留下。

從革命軍角度看武昌起義:黎元洪、湯化龍是如何保護好武漢的?

薩鎮冰

海軍就這樣被解決了。這場鬥爭看起來革命黨是贏定了,然而馮國璋帶著強大的軍隊直奔武漢,這是一場硬仗。黎元洪應對不了,湯化龍也不行,整個武漢都等待一個人,黃興。

黃興來了,有人提議讓他任湖北、湖南大都督,但遭到抵制,湯化龍絕對不讓黃興獨佔鰲頭。於是,一場登臺拜將的儀式開始了,勝,黃興則留;敗,立馬走人。黃興不在意這些,能打仗就行。

然而登上戰場,革命軍的弱點充分暴露,以初成之師和久經訓練的北洋軍隊對抗,無異於以卵擊石。黃興雖然夠狠,但手下的兵一個比一個慫,有些人連槍都不會使。馮國璋氣勢上來了,打得只剩一座武昌。

從革命軍角度看武昌起義:黎元洪、湯化龍是如何保護好武漢的?

正當他要一鼓作氣之時,他卻被段祺瑞替換了下來。無它,馮國璋打仗確實是一把好手,但是沒有看懂袁世凱的謀劃。

TAG: 湯化龍薩鎮冰黎元洪武漢黃興